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 艾麗絲·門羅和她的文學(xué)世界:真實的生活,公開的秘密

      5月13日,2013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艾麗絲·門羅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家中逝世,享年92歲。

    2024-05-30

  • 洛爾迦:一個“戲劇的狂熱愛好者”

      1936年6月炎熱的一天,費德里科·加西亞·洛爾迦在馬德里一位友人家中,為朋友們朗讀自己剛剛完成的劇作《貝爾納達·阿爾瓦之家》(La casa de Bernarda Alba)。

    2024-05-30

  • 帕斯捷爾納克的預(yù)演

      活了37歲的醫(yī)生 在《日瓦戈醫(yī)生》電影里,火車咆哮著行駛在一望無際的冰原,當它穿過漆黑的、長長的烏拉爾山隧道,一部史詩天然地將分為兩部分,前者以莫斯科為中心,后者以虛構(gòu)的瓦雷金諾為中心。

    2024-05-28

  • 約恩·福瑟戲劇的詩性極簡主義與人文理想

      福瑟是易卜生之后被搬演最多的挪威劇作家,他在劇場里的成功是驚人的,也是偶然的。

    2024-05-27

  • 鮑勃·迪倫:粗野風(fēng)格,包含眾多

      到今年,鮑勃·迪倫83歲了。

    2024-05-23

  • 《托爾金傳》:走近奇幻作家的真實人生

      認識那只下蛋的母雞 錢鍾書有句膾炙人口的名言:“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只下蛋的母雞呢?”托爾金如果聽到這話,恐怕會深表贊同。

    2024-05-21

  • 保羅·奧斯特:我們這個時代“最高超的后現(xiàn)代主義者”

      保羅·奧斯特。

    2024-05-19

  • 帕韋塞:以詩歌穿過歲月“苦役”

      切薩雷·帕韋塞是意大利新現(xiàn)實主義的代表作家、詩人和翻譯家,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在都靈度過。

    2024-05-09

  • 獨家 | 杜拉斯誕辰110周年:“我越寫,我就越不存在”

      電影《情人》劇照 不復(fù)《情人》中青春少女的輪廓與容顏,取而代之以略顯佝僂的身形和爬滿皺紋的皮膚,鏡頭前的杜拉斯仍然自信地穿著標志性的及膝短裙和踝靴,松弛地斜倚在王座般的座椅上,以她特有的語速節(jié)奏侃侃而談,手指與腕間佩戴的珠寶隨著手勢變化流轉(zhuǎn)熠熠光輝,時光仿佛被阻擋在窗外,外界的一切都無關(guān)緊要。

    2024-05-09

  • 約恩·福瑟的冷酷與喧囂

      談?wù)撝Z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挪威詩人、劇作家、小說家約恩·福瑟的作品,繞不開的是他標志性的極簡與沉默。

    2024-05-06

  • 詩有情兮情長存——紀念拜倫逝世200周年

      威廉·韋斯托爾(William Westall)畫作《拜倫眺望羅馬競技場》 “那無可匹敵的開放的鮮花,必定最先凋零。

    2024-04-24

  • 賽珍珠:這個人的心那么細,那么美

      “賽珍珠”這個名字,中國讀者想必并不陌生。

    2024-04-19

  • 馬爾克斯逝世十周年|唯有孤獨恒常如新

      從俄狄浦斯意志與命運的抗爭,到中世紀沙漠僧侶的苦修,從初唐詩人陳子昂登樓遠眺的悲歌,到帕斯卡爾閱讀蒙田《隨筆集》時的戰(zhàn)栗,從卡夫卡筆下的K始終無法抵達城堡的絕望,到新媒體虛擬界面的群體性狂歡……關(guān)于孤獨的書寫可謂歷史久遠,但它成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乃至文明景觀,卻是晚近之事。

    2024-04-18

  • “說吧,記憶”——紀念加西亞·馬爾克斯逝世十周年

      1967年,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四十歲。

    2024-04-17

  • 大江健三郎:從人道主義到后人道主義

      作為日本反戰(zhàn)文學(xué)的杰出代表和“九條會”的重要發(fā)起人,大江健三郎的戰(zhàn)斗精神令人感佩。

    2024-04-17

  • 安得促席,說彼平生

      鄭恩波作為《人民日報》記者代表團團員兼翻譯訪問阿爾巴尼亞費里區(qū),與雅科夫·佐澤(左)合影留念 1974年12月3日攝 結(jié)束了在BGP的工作之后,該公司領(lǐng)導(dǎo)給了我在地拉那休假10天的優(yōu)厚待遇,要我好好會會阿爾巴尼亞老朋友,因為他們知道,我一生的事業(yè)是緊緊地與阿爾巴尼亞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這個曾經(jīng)是我們的第一號朋友的國家里,我有數(shù)不清的朋友。

    2024-04-08

  • 畢飛宇:我想說一點赫拉巴爾,就一點

      博胡米爾·赫拉巴爾 最近的大半年,經(jīng)常有朋友和我談起藝術(shù)家的變化,緣由當然是因為拙作《歡迎來到人間》的面世。

    2024-04-01

  • 書寫伍爾夫,在公共自我和私人自我之間

      “海浪在翻涌……生命以海浪為標記;它自身就是一個完美的周期,與任何事件都無關(guān)。

    2024-04-01

  • 書寫伍爾夫,在公共自我和私人自我之間

      “海浪在翻涌……生命以海浪為標記;它自身就是一個完美的周期,與任何事件都無關(guān)。

    2024-03-29

  • 馬爾克斯:活著為了虛構(gòu)

      一 一九五五年七月的一個晚上,在馬爾克斯作為《觀察家報》特派記者被派往歐洲的前夜,詩人杜蘭來到他在波哥大的房間里,為《神話》雜志向他索稿。

    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