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厚土生金》:八桂大地的壯闊報告
南中國廣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2025-01-06
-
歷史視角下的人性顯微
滿族作家馬伯庸擅長以微觀的歷史視角重新架構宏大的歷史敘事,在歷史的裂隙中尋驚雷、見溫度。
2025-01-03
-
記錄民族交融,文學有何獨特優(yōu)勢?
中國地域遼闊,自然環(huán)境多樣,這是不同民族形成和發(fā)展的自然條件,也是民族多樣性和文化多元化形成的基礎。
2025-01-03
-
薩日娜:蕙質蘭心 “繡”美生活——讀牛海坤報告文學《讓世界看見》
新時代以來,產(chǎn)生了眾多以脫貧攻堅為題材的優(yōu)秀作品,《讓世界看見》便是其中一部。
2024-12-27
-
石一寧:述說歷史的另一種視角
閱讀劉霄的長篇小說《白牛》,是一次十分新奇的接受體驗。
2024-12-19
-
雷鋒精神的詩性表達
不久前,我有幸讀到詩人薩仁圖婭的新著《雷鋒!雷鋒!》,不禁為之一喜。
2024-12-09
-
深情的共同體
“你的生命我的生命,原本就是一條命”,這是維吾爾十二木卡姆中一首歌曲的歌詞。
2024-12-07
-
以青年力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fā)展
從《詩經(jīng)》《楚辭》到唐詩、宋詞再到元明清時期的戲曲、小說,中國文學史就是一部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
2024-12-06
-
未竟
祁十木,1995年生于甘肅,回族,廣西民族大學文學影視創(chuàng)作中心作家,中國作協(xié)會員。
2024-11-05
-
給生活添加慈悲的濾鏡
王熠,1988年生于安徽,滿族。
2024-11-05
-
當代北疆草原生活的全景式書寫
對于久居南國的我,地處北疆的內蒙古大草原總是給我一種遙遠邊地的美好想象。
2024-11-05
-
那些溫暖明亮的鄉(xiāng)愁
納西族作家、學者白庚勝創(chuàng)作了大量文學作品,題材廣泛,涉及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等多種文體。
2024-11-05
-
史詩記憶 英雄崇拜 精神原鄉(xiāng)
彝族創(chuàng)世史詩《勒俄特依》《六祖史詩》和《支格阿龍》等是“60后”彝族詩人文化尋根的源頭,并在其創(chuàng)作中有所體現(xiàn),例如神人形象“雪子十二支”及祖先英雄“六祖分支”。
2024-11-05
-
編選文學選本應持什么樣的標準
假如歷史是一條奔騰的河流,文學就是兩岸的風景。
2024-11-04
-
臺灣少數(shù)民族生態(tài)書寫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2024-11-01
-
采集民族之花的芬芳,釀成藝術的蜜糖
在從事民族事務工作的那些年里,我的足跡遍及許多民族聚居地。
2024-09-11
-
“讓更多眾生聽見的大聲音”
摘 要: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文化語境中,生態(tài)文學創(chuàng)作如何實現(xiàn)與本民族的文學傳統(tǒng)相結合,生態(tài)文學研究如何以同頻共振性反映當代中國現(xiàn)實并彰顯本土意識與文化自信,是生態(tài)文學批評自主理論建構的關鍵所在。
2024-08-30
-
長篇報告文學《中國牧民》:中國牧民杰出代表的精彩呈現(xiàn)
《中國牧民》,布仁巴雅爾 楊楣 著,內蒙古少年兒童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 近年來,關于脫貧致富、鄉(xiāng)村振興題材的作品紛紛涌現(xiàn),其中不乏令人稱道的佳作。
2024-08-15
-
駿馬獎評委和獲獎代表:文學創(chuàng)作如何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
文學是文化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對于堅定文化自信、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起著獨特的“文以載道”作用。
2024-08-15
-
共繪絢爛民族畫卷
中國故事中的“三重辯證關系” ——第十三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長篇小說述評 縱覽參評第十三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的百余部長篇小說,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形成的幾種主流敘事模式:或以個人奮斗、家族傳承、地域發(fā)展為縮影,以線性之軸推演“成長史”,展示歷史的滄桑變幻;或深描特定時空的民族文化,細剖多種文化的交織互動,在特殊性與普遍性的交互中展開自己的故事;或立足于當代視野,勾勒嶄新時代境遇下文化轉型與交融的進程。
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