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談 “杠精”:辯士之風一息尚存
2018年《咬文嚼字》熱詞榜里排進了“杠精”這個名詞,圍繞著它的生動表達已經(jīng)有很多,簡單地說,杠精是一個進行表演性抬杠的行為主體。
2019-01-23
-
二十一世紀“及物”詩歌的突破與局限
21世紀詩壇的境況如何?它和以往相比到底出現(xiàn)了什么新的品質,詩歌如果進一步發(fā)展要避開哪些誤區(qū),人們又該怎樣去認識? 批評界有兩種極端對立的觀點。
2019-01-23
-
如何抵達理想的文學批評
今天的評論界,評論家與作家之間似已形成了某種固定的“對位”關系,如重量級對重量級,這使得有的評論家似比作家本人更急切地期待并樂于在這種時候應景出場,這實在是很要不得的事情。
2019-01-22
-
文學批評的第一要務是守住底線
開年伊始,評論家魯太光一篇針對賈平凹長篇小說《山本》的批評文章《價值觀的虛無與形式的缺憾》,在文學界和評論界引發(fā)熱議。
2019-01-22
-
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要接地氣樹正氣有人氣
論起報告文學,眾說紛紜,見仁見智:方家說,碩果累累,佳作迭出,生機盎然,承前啟后;作家說,捻斷一把須,撓盡煩惱絲,殫精竭慮,嘔心瀝血;讀家說,應景的多,傳世的少;評家說,多了甜味,少了辣味了。
2019-01-18
-
文學批評:審美信任最珍貴
與20世紀80年代相比,整個社會對文學批評的信任度正在下降,這是一個事實。
2019-01-16
-
散文必須有精神
一直認為,將自己的文字按寫作時間編輯成冊是件冒險而愚蠢的事,所以在編輯《徐迅散文年編》時斷斷續(xù)續(xù),時動時停,思想上總在不停地反復。
2019-01-16
-
葉李:一杯敬清醒,一杯敬荒涼
毛不易帶著“情緒低分辨率”的表情深沉低緩地唱“一杯敬朝陽,一杯敬月光”,一杯又一杯不知能不能真的安慰“喪失”帶來的傷感,沖淡難以擁有明天的迷惘,與爾同銷今世愁,但是“一杯敬熱情,一杯敬冰涼”卻的確能在某種意義上描繪今天內部充滿歧異與張力的文化景觀以及與此伴生的情緒反應。
2019-01-15
-
我們的文學共同體
隨著社會與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觀正在發(fā)生全面而深刻的變化,與物質生活期望同步提高的就是精神生活的期望指數(shù)。
2019-01-09
-
汪正龍:重審文學的歷史維度
文學與歷史是人類源遠流長的兩種文化形態(tài),兩者有著緊密聯(lián)系。
2019-01-08
-
當下長篇小說病相分析
在已經(jīng)不算短的歲月里,我國每年面世的長篇小說的數(shù)量,都堪稱洋洋大觀,據(jù)有心人統(tǒng)計,如今,每年全國面世的長篇小說多達數(shù)千部,近來還有上萬部之說。
2019-01-08
-
張慧瑜: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非虛構寫作
近些年,非虛構寫作成為熱門話題,一方面在文學、新聞領域出現(xiàn)一批從事非虛構寫作的記者和作家,另一方面非虛構文章經(jīng)常成為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爆款”,這也使得一些在傳統(tǒng)媒體中從事特稿、深度調查的記者轉行到新媒體平臺。
2019-01-08
-
卻顧所來徑:“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意義及可能性
今年4月,我在北京大學出版社推出薄薄一冊《作為一種思想操練的五四》,32開本,總共才216頁,是一冊精致的小書,帶論戰(zhàn)性質,目標是回應當下的社會思潮。
2019-01-08
-
不從開頭寫起
常言道,萬事開頭難;又言,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2019-01-07
-
從小說到電影:如何建立情感共同體
1 關于“從小說到電影:藝術形式的轉換與生成”這一話題,我首先想說的是,把一部優(yōu)秀小說改編成一部優(yōu)秀電影,難度很大。
2019-01-07
-
“中間代寫作”的精神走向
內容提要:“中間代寫作”作為對“70后”創(chuàng)作群體的概括與命名,符合他們“在路上”和“漂泊者”這兩種精神氣質。
2019-01-07
-
唐小林:讓人無計可施的人
標題里,兩個“人”中的后一位,指廣東深圳的唐小林。
2019-01-03
-
姜彩燕:疾病的隱喻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
疾病作為一種生命現(xiàn)象,是和人類共始終的。
2019-01-01
-
張屏瑾:再論“摩登女郎”
“摩登女郎”這個詞來自于徐霞村、劉吶鷗、葉靈鳳和郭建英等一批上?,F(xiàn)代派作家、畫家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創(chuàng)造,這個詞不但迅速成為了當時大小報紙、畫刊、招貼畫等傳媒上的流行詞語,而且影響至今。
2019-01-01
-
刁克利:大眾寫作時代的表征與影響
不管我們是否承認,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一個大眾寫作的時代。
2019-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