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 “青年寫作”,別只是湊熱鬧

      “青年寫作”已是當下時代文學生態(tài)的熱鬧景觀。

    關鍵詞:  青年寫作2019-08-14

  • 尋覓浪漫主義的蹤跡

      無疑,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產(chǎn)生并風行于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正值資產(chǎn)階級大革命時代的歐洲,其時要求個性解放和自由的呼聲日益高漲,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義的統(tǒng)治,在文學藝術上反對古典主義的束縛,為適應這樣的時代需求,浪漫主義文學思潮便應運而生。

    關鍵詞:  浪漫主義蹤跡丁帆2019-08-14

  • 失明癥想象與文學隱喻

      主持語 本期討論疾病與文學的關系問題。

    關鍵詞:  疾病文學2019-08-13

  • 胡性能:文學也應關注現(xiàn)實在內(nèi)心的投影

      一百多年前,人類借助顯微鏡發(fā)現(xiàn)了肉眼無法觀測到的微小粒子——分子。

    關鍵詞:  胡性能文學投影2019-08-10

  • 閻安:技術風景時代的語言藝術家

      現(xiàn)代化深度推進了作為人的存在的兩極——鄉(xiāng)野和城市——的深度分裂或者某種高度復雜的現(xiàn)代性融匯,這是人的命運的又一次歷史性的臨界點或者時空性臨界點。

    關鍵詞:  技術風暴時代語言藝術家文學閱讀2019-08-10

  • 當代文學史寫作的六個難題

      黃平按: 受《當代文壇》所約,筆者新春期間組稿“如何書寫當代文學史”欄目,拜訪某前輩學人,一番訪談下來,很受啟發(fā)。

    2019-08-09

  • 中國電影應如何面對文學經(jīng)典與傳統(tǒng)文化?

      《如何閱讀一本文學書》里,有這樣一段關于莎士比亞的文字:看一看從18世紀到21世紀期間所有時代的文學作品,你就會驚詫于這位大詩人獨霸天下的影響力。

    2019-08-09

  • 當代文學批評的尊嚴和激情

      一 在經(jīng)歷一段時光,或哪怕是在一天的喧囂過后靜下來的時候,我經(jīng)常會對自己發(fā)出一連串的疑問:我們究竟正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時代?是怎樣的一種精神或力量主宰和影響著我們這個時代的生活?對于一個與文學存在密切關系的人,無論是作家、詩人還是批評家,如何才能更好地通過自己的文字,判斷、呈現(xiàn)這個世界豐富的面貌和真相?文學寫作的使命是什么?文學批評的使命是什么?是什么在激發(fā)我們的寫作與批評? 我知道,這是一些幾近于古老的話題,我可能無力回答這其中的許多問題,但我可以坦言,激發(fā)我文學批評寫作的激情,是對人、事物、世界乃至具象的天地時空的敬畏,對存在的不懈地追問。

    2019-08-06

  • 石一楓:文學和城市之間

      文學:從鄉(xiāng)村到城市 文學與城市的關系,這個題目如果擱在80年代會是一個小題目。

    2019-08-04

  • 文化自信是新詩創(chuàng)作的驅(qū)動力

      一些人工智能寫的詩僅僅是把不同的名詞、動詞、形容詞按一定的邏輯進行組合,實現(xiàn)標準化、批量化的生產(chǎn)甚至炮制,缺少對事件現(xiàn)場的感知與理解。

    關鍵詞:  新詩文化自信驅(qū)動2019-07-31

  • 新的容器來自本能與傳統(tǒng)

      對于過去的研究,往往是出于對當下質(zhì)問的需要。

    2019-07-29

  • 新時代詩歌從哪里再出發(fā)?

      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莊嚴宣告:“經(jīng)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

    2019-07-29

  • 新的詩歌美學的探索與生成

      確切地說,時代是一個動詞,是浩蕩時空和久遠年代的集中表達與精準定位,是肉身行走、精神活動與社會意識共同組成的有跡可循的深刻印痕。

    2019-07-29

  • 突破閱讀的“樊籠”

      在前面幾篇關于“閱讀”的隨筆中,作的都是“進入閱讀”的文章;而在這篇隨筆中卻說的是突破“閱讀的樊籠”;這不是“翻案”,而是作完了正題作反題。

    關鍵詞:  閱讀樊籠彭定安2019-07-27

  • 陳思和:世界語境下中國文學的研究

      進入20世紀以來,中國文學就已經(jīng)成為世界文學的一部分。

    關鍵詞:  陳思和世界文學中國文學2019-07-27

  • 非虛構:一種寫作方式的抱負與解放

      一、抱 負 在游弋著無限可能與不可能的生死有無間,人將如何打開自己和完成自己?或者說,人將如何躍入那條載其出生入死的所謂自由之河?如果把每個人的思想、生活之全部視作一場寫作,這個問題就會變成:一個人將如何講述自己、講述世界?這一問題,不僅會對所有寫作者構成疑難,也會對所有閱讀者構成疑難。

    關鍵詞:  非虛構抱負解放2019-07-25

  • 作家批評與文學生活的重建

      作家批評的興起,是近年來中國文壇的一個重要現(xiàn)象。

    關鍵詞:  批評生活2019-07-23

  • “自我學”與“人民學”

      回望歷史,在19世紀那些作家們筆下,冒險家(杰克·倫敦)、暴發(fā)戶(巴爾扎克)、灰姑娘(夏洛蒂·勃朗特)、鳳凰男(司湯達)、心機姨(福樓拜)的生動形象令人難忘。

    關鍵詞:  自我學人民學2019-07-22

  • 注入理想的神髓,文學才有希望

      “理想”是文學之魂,是不同類型文學的“公約數(shù)”。

    關鍵詞:  文學理想2019-07-22

  • 敘事與知識的邊界——關于學者寫作與職業(yè)寫作

      1950年代初期,當納博科夫著手創(chuàng)作《洛麗塔》時,他的好友兼文學批評家埃德蒙·威爾遜(Edmund Wilson)寄給他一本法語版的《性心理學研究》第六卷(此書系英國性心理學大師哈維洛克·艾利斯所著),書中附有一篇俄羅斯男子的“性懺悔錄”:該名男子家境優(yōu)渥,曾在國外留學,自從12歲有了性啟蒙之后便沉迷其中,以至于荒廢了學業(yè)。

    2019-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