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文體邊界討論之回望
中國是個散文大國,古典散文所取得的高度舉世公認。
關鍵詞:  散文邊界2021-12-27
-
新力量 | 范思平:潛水艇與甲殼蟲
想象力從來都是文學的“誕生地”。
-
新力量 | 趙天成:想象力的大時代
想象力從來都是文學的“誕生地”。
-
新力量 | 黃盼盼:想象應該是突圍之路,而非一陣煙花
想象力從來都是文學的“誕生地”。
-
楊慶祥 張高峰:詩歌作為一種對話和轉化
楊慶祥,八零后,當代詩人、批評家。
-
作家批評的個性、問題與當代意識
摘要:近年來,當代文學批評的內部危機刺激了作家批評的興盛。
-
李浩:“深度”的可能性
文學何為?或者說,我們要文學閱讀做什么?它對我們的生活以及成為我們自己,有怎樣的啟示或者裨益?它一直是個橫亙的問題,也一直有著大抵相似的答案。
關鍵詞:  深度閱讀2021-12-21
-
“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何為文學批評?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已有眾多學者從多個角度進行了界定。
關鍵詞:  文學批評2021-12-20
-
新時期文學的下限與當代文學的下限
一、新時期文學的下限在哪里? 討論當代文學的下限在哪里之前,可能首先要說明,新時期文學的下限在哪里? 當代文學的“十七年文學”、“文革文學”、“新時期文學”的分期,大體上還是有學科共識。
-
【漫談】做好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出版工作
視野、思辨與專業(yè)化 ——基于數據化時代的傳統文化出版漫談 劉國輝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視和強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也對出版業(yè)做出了一系列的指示和要求,分別給《辭?!贰吨袊蟀倏迫珪罚ǖ谌妫┏霭孀鲋匾荆凇蹲x者》編輯部發(fā)表重要講話,給《文史哲》編輯部回信等等,在剛剛結束的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上的講話更明確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根基,也是文藝創(chuàng)新的寶藏。
關鍵詞:  出版2021-12-20
-
回歸本源的價值觀建設——對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的一種前提性思考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經歷了70余年的發(fā)展,在時間密度、歷史厚度和思想深度上構筑了自我標識和主體認同。
關鍵詞:  當代文學研究2021-12-13
-
尋找突然感動的瞬間——新媒介環(huán)境下的文學經典教育之我見
這篇文章的緣起,是張業(yè)松老師的約稿和督促,他邀請我以當年在復旦大學中文系選修原典精讀課程的經歷,談談新媒介時代的文學經典教育。
-
王堯:跨界、跨文體與文學性重建
中國有悠久的文章傳統,如果沿用文章的概念,“跨界寫作”“跨文體寫作”的命名也許沒有太多的意義,傳統的文章不是現代的文體概念,包含了文學的、非文學的各種文體或門類。
關鍵詞:  跨文體2021-12-10
-
楊靖媛:作為模型的“碎片”:從重述到重塑
對信息的索求無度,本非今人的罪責。
關鍵詞:  青年作家2021-12-09
-
青年寫作:如何把個體經驗擴大為更易接受的共同經驗
如何把個體的經驗擴大為一種更易接受的共同經驗,把文本內部的熱鬧外化為一種思考交匯的光芒,是青年作家需要思考的。
關鍵詞:  青年寫作2021-12-09
-
傅逸塵:總體性視域下的個人化寫作
一 用兩只眼睛看世界 這是一場關于“后印象派”經典畫家的全息特展,從入口到出口就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光影隧道,凡·高、高更、修拉和塞尚的畫作被全息技術等比例投射在觀眾眼前。
關鍵詞:  個人化寫作2021-12-08
-
張維陽:好似與老友閑聊,自在而從容
文學評論家吳義勤曾經指出,今天的文學批評家,常常把自己打扮成公共的批評家,忽略或掩蓋了自己作為一個讀者的真實文學感受。
關鍵詞:  文學批評2021-12-01
-
新南方寫作——主體、版圖與漢語書寫的主權
編者按 從閱讀海外華人作家黃錦樹和一批生活在新南方區(qū)域作家作品、反思傳統“南方”寫作模式的一系列思考出發(fā),楊慶祥老師提出了“新南方寫作”這一概念。
關鍵詞:  新南方寫作2021-11-30
-
閆東方:青年寫作與寫作青年
面對三篇青年作者的小說,三種身份決定了我的批評或許更傾向于一種探討。
關鍵詞:  青年寫作2021-11-29
-
樊迎春:異曲同工與南轅北轍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似乎對“破圈”的概念越來越熟悉,以至于我們進行的直接是“我們如何破圈”的方法討論,而天然地默認了這一討論的基本前提:我們需要破圈。
關鍵詞:  青年文學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