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炎秋:經典現實主義及其反思
摘要:經典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是在19世紀現實主義理論與實踐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現實主義觀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是現實主義發(fā)展的最重要階段。
-
孫桂榮:集體型敘事中的女性聲音
摘要:集體型敘事的敘述人是復數的群體,或化身為復數群體的代言人,其并不是一種單純的形式技巧,還與話語格局中的權力關系聯系在一起,在同為弱勢群體發(fā)言這個角度與“女性聲音”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系。
-
陳曉明:現代如何開創(chuàng)?如何成形?
早在2011年,我申請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中國文學與當代文化建設研究”,這個題目比較難把握,關鍵在于如何把握“百年中國文學”與“當代文化建設”之間的關系,重心不可偏頗,精要處要闡釋準確,是故有諸多躊躇。
-
為新時代中華民族新史詩注入青春力量
編者的話 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
-
“文學性”,繞不開的問題
文學性到底是什么?文學性由什么構成?由什么標準來確認?當代文學容易被一種流行的趨勢所左右,陷入標準的困擾,經典也是莫衷一是。
-
謝有順:是不確定的想象在重塑這個世界
一 作家是書寫時間的人,也是改變和創(chuàng)造時間的人。
關鍵詞:  想象2021-07-15
-
張麗軍:當代紅色題材創(chuàng)作亟需經典意識
“昨天的英雄,如何打動今天的觀眾?”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吳曉東針對當代文學中的歷史敘述提出了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問題。
關鍵詞:  紅色創(chuàng)作經典意識2021-07-14
-
提升文學批評的理論自覺
最近讀到文學評論家孟繁華先生的文章《文學批評的“有用”和“無用”》。
-
癥候性濫長和優(yōu)雅的喪失
這個專題如果真的要樹敵,唯一的敵人,就是當下短篇小說的癥候性濫長。
關鍵詞:  短篇小說2021-07-13
-
鄢莉:紅色敘事的新突破
德國歷史學家耶爾恩·呂森說過:“集體的認同扎根于事件的表述中,也扎根于這些事件與最終延伸到現在和將來的其他事件的敘事聯系中。
關鍵詞:  紅色敘事2021-07-12
-
石岸書:新時期文學在基層
內容提要:在縣一級的地方基層,新時期文學主要通過群眾文化體制中的縣一級文化館進行具體組織和開展,縣一級文化館所創(chuàng)辦的文藝刊物則是承載基層的新時期文學的主要陣地,其所發(fā)表的作品大多具有“向心性”寫作和“模仿性”寫作的特征。
關鍵詞:  基層文學2021-07-06
-
賀雪峰:中國研究中的學風與文風問題
01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獲得了長足的進展。
關鍵詞:  學風與文風2021-07-02
-
關于新文藝群體評論的幾點思考
微信誕生10年,微信公眾號上線9年。
關鍵詞:  文藝評論2021-06-30
-
王春林:生態(tài)文學與現代化想象
對于生態(tài)文學這個話題,我躊躇了很久,百般思索的結果是,只能夠以一個門外漢的姿態(tài)來談一談生態(tài)文學與現代化想象的問題。
關鍵詞:  生態(tài)文學2021-06-29
-
“十七年”文學批評界對主流作品“瑕疵”的批評
內容提要 “十七年”主流文學作品受當時批評界推崇的同時,也被批評界指出了多種類型的“瑕疵”。
-
郜元寶:話語、咒語、腔調與“現代性”
通常“語言”一詞無所不包,所有相關內容,甚至記錄語言的文字,都能裝進這個大概念。
2021-06-28
-
含混地帶的生態(tài)文學和并不含混的“人學命題”
對于生態(tài)文學的倡導者而言,有一個難題似乎不可回避,即,提倡生態(tài)文學,某種程度上就會導致對現代工業(yè)文明的批判,兩者之間頗難調和。
關鍵詞:  生態(tài)文學2021-06-28
-
牛婷婷:從“民族形式”論爭到“趙樹理方向”的歷史考察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前,解放區(qū)就已經開展了不少搜集改造民間文學的活動。
-
李洱:長與短
據說同時代作家中,我的作品數量是偏少的。
關鍵詞:  寫作2021-06-27
-
季亞婭:寫在“生態(tài)文學”周邊
1 環(huán)球同此涼熱。
關鍵詞:  生態(tài)文學2021-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