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 由托爾斯泰引出的叩問:這本書,我必須寫嗎

      最近我在讀周國平《各自的朝圣路》一書時,在序言里看到這樣一段話:“托爾斯泰年老的時候,一個美國女作家去拜訪他,問他為什么不寫作了,托爾斯泰回答說:‘這是無聊的事。

    2023-07-18

  • 媒體融合時代,文學如何“新變”

      文學讀書類綜藝《我在島嶼讀書》累計展現(xiàn)量17.1億,累計播放量1.4億,全網(wǎng)短視頻播放量超5億。

    2023-07-17

  • 作為一種文化癥候的“地方”

      對于“新南方寫作”,學界已經(jīng)熱議有年。

    2023-07-12

  • 既是寫什么,更是怎么寫

      觀點提要 所謂都市寫作與都市文學,從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個題材的概念與選擇,是“寫什么”的問題;但面對當下中國式現(xiàn)代化視野下的都市寫作這個巨大的命題,骨子里、核心處更是一個視野問題、觀念問題和格局問題,是“怎么寫”的問題。

    2023-07-12

  • “南方以南”意味著什么

      有關“新南方寫作”的討論場中,如果拋出這樣一個提問:與諸種“南方以南”的復雜經(jīng)驗相匹配,近年來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說人物形象是誰?最佳回答極有可能是:一只生活在晚清的雌性巨蛙,是的,它甚至“不是人”,沒有現(xiàn)實維度上的原型,是一場事先張揚的文學虛構(gòu)。

    關鍵詞:  南方寫作2023-07-11

  • 文字的個性及其他

      閱讀的意義 每人的閱讀經(jīng)驗不同,但這不重要。

    2023-07-09

  • 劉詩宇:批評之前,我們能正確認識長篇小說的“長度”嗎?

      主持人語: 于無物中突圍 ——今天的長篇小說該寫多長 討論“今天的長篇小說該寫多長”之前,難以對另一個潛在的話題視而不見,即“到底寫多長才算是長篇小說”?對此多為約定俗成。

    2023-07-06

  • 新詩的“決心”和“微積分”

      中國古代素有以詩論詩的傳統(tǒng),杜甫、司空圖、元好問等人,無疑是這個傳統(tǒng)中標志性、代表性的人物。

    2023-07-05

  • 彈幕狂歡背后的文化秘密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和各類短視頻平臺的崛起,彈幕成為了青年人網(wǎng)絡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彈幕語言已成為當代流行語的重要策源地。

    2023-07-05

  • 傅小平:讓多余的羽毛隨風而逝

      主持人語: 于無物中突圍 ——今天的長篇小說該寫多長 討論“今天的長篇小說該寫多長”之前,難以對另一個潛在的話題視而不見,即“到底寫多長才算是長篇小說”?對此多為約定俗成。

    2023-07-05

  • 周瑄璞:唯長能解長篇愁

      主持人語: 于無物中突圍 ——今天的長篇小說該寫多長 討論“今天的長篇小說該寫多長”之前,難以對另一個潛在的話題視而不見,即“到底寫多長才算是長篇小說”?對此多為約定俗成。

    2023-07-04

  • 文學批評應該超越作品的規(guī)限

      近期,《文藝報》的“理論與爭鳴”版刊載了劉火的《真誠——批評的原點與初衷》和馬忠的《文學批評不能“空對空”》。

    2023-07-03

  • 羅偉章:長篇小說為什么要長

      主持人語: 于無物中突圍 ——今天的長篇小說該寫多長 討論“今天的長篇小說該寫多長”之前,難以對另一個潛在的話題視而不見,即“到底寫多長才算是長篇小說”?對此多為約定俗成。

    2023-07-03

  • 小說的未來與非未來

      倘若我們要挽救日趨疲軟的小說,也許我們還有一線希望和生機,那就是要讓我們的小說變得真實和真誠。

    2023-07-02

  • 融媒體是文藝與思政教育協(xié)同發(fā)展的助推劑

      從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等語言藝術載體,繪畫、雕塑、書法、攝影作品等造型藝術載體,校園建筑、校園園林等實用藝術載體,以及校園電影、校園音樂、校園舞蹈、校園話劇等綜合藝術載體不難看出,文藝包含具體可感、生動活潑的藝術形象,具有情感性、隱喻性和滲透性,能夠以形象思維補足抽象思維,能夠以情動人、以誠感人,能夠以隱性教育融合顯性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實現(xiàn)跨越學科的優(yōu)勢互補、深遠持久的思想浸透,達到隨風入夜、潤物無聲的效果,真正發(fā)揮文藝的教育功能,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2023-06-30

  • 在民族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中建構(gòu)中國當代文學經(jīng)典

      摘要:當代文學經(jīng)典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意義。

    2023-06-25

  • 是誰給文學帶來危機?

      自2022年底問世以來,ChatGPT引起的討論便不絕如縷,不同學科、不同立場的專家學者紛紛加入這一話題。

    2023-06-21

  • 文學批評不能“空對空”

      作為一個業(yè)余評論者,讀了2023年6月9日《文藝報》“理論與爭鳴”版所刊發(fā)的《真誠——批評的原點與初衷》一文,我對劉火在文中所闡述的觀點頗為贊同,也對作者談及的事實心有戚戚。

    2023-06-19

  • 是“東北”,還是一種曾經(jīng)黯淡的“階層趣味”

      “東北文藝復興”是個復雜的概念。

    2023-06-16

  • 情動于中而有詩:當代詩的情感技術

      一 這個時代的技術、速度、信息讓我們?nèi)找媛淙胍粋€深淵,一個失憶的深淵。

    202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