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妮·普魯:“惟有泥土與天空最重要”
我一直都很喜歡美國作家安妮·普魯。
2024-08-29
-
當歌德迎面撞上AI
這個夏天,對新事物與新技術(shù)會不自覺暴露“防御性人格”的我,被迫從久居的“地洞”中走出,與AI正面交鋒。
2024-08-28
-
與雨果邂逅在孚日廣場
孚日廣場 雨果故居在壯觀的孚日廣場(La place des Vosges)的一角,有四層,從1832年到1848年,他曾在這里住了16年。
2024-08-26
-
從看得見的城市到看不見的城市
杭州西湖邊馬可·波羅塑像 《從看得見的城市到看不見的城市》,譯林出版社2024年3月,定價:168.00元 一、那些看得見的 杭州西湖岸邊矗立著一座馬可·波羅全身像。
2024-08-23
-
用普魯斯特接觸文學作品的方式來接觸普魯斯特
《駁圣伯夫》出版之后,我們得知,普魯斯特的小說起源于一項文學研究計劃。
2024-08-20
-
歷史事件與個人意志的交匯
2024年5月21日,國際布克獎評選結(jié)果在倫敦泰特現(xiàn)代美術(shù)館正式公布,德國作家燕妮·埃彭貝克(Jenny Erpenbeck)憑借小說《凱羅斯》斬獲這一重量級獎項,這也是2005年國際布克獎創(chuàng)設以來,第一位獲得該獎的德國作家。
2024-08-16
-
葉芝:“優(yōu)秀的逃遁主義詩人”
愛爾蘭詩人威廉·巴特勒·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在他編輯的《牛津現(xiàn)代詩選》(Oxford Book of Modern Verse,1936)的引言中說,他將戰(zhàn)爭詩人從這本詩選中悉數(shù)摒除,其理由是:“被動的受苦不屬于詩歌的主題。
2024-08-15
-
“愛的導師”奧維德
奧維德(Publius Ovidius Naso)是古羅馬三大詩人之一,與維吉爾、賀拉斯齊名,是西方文學藝術(shù)史上影響極為深遠的人物。
2024-08-14
-
愛讀英文小說的梅貽琦
宣統(tǒng)元年(1909年)秋,清廷的游美學務處,招考赴美留學的學子。
2024-08-13
-
約瑟夫·康拉德逝世100周年|一位世界公民的浪跡人生
對于中國讀者來說,約瑟夫·康拉德的名字與中篇小說《黑暗的心》(1899)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這部凝視人性之深淵的可怖作品考量著非洲與歐洲、文明與野蠻等重大主題(盡管當時幾乎沒有幾個歐洲人聽說過那種在中非地區(qū)蔓延開來的“恐怖”),1902年該書再版時竟驚動英國眾議院(旋即通過了一項議案,力爭減少在剛果的惡行),后經(jīng)由意大利裔美國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據(jù)其改編的史詩級電影《現(xiàn)代啟示錄》(1979)而進一步擴大了世界影響力。
2024-08-05
-
瑪格麗特·卡文迪什:同時代人眼中的“另類”女作家
瑪格麗特·卡文迪什肖像 1666年,英國劇作家德萊頓根據(jù)莎士比亞《暴風雨》改編的同名劇作(副標題為“魔法島”)在倫敦公爵劇場首演,大獲成功。
2024-08-05
-
孔戴:加勒比亮麗的文學風景
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開始,馬朗、塞澤爾、法農(nóng)、葛里桑、孔戴、夏穆瓦佐等加勒比地區(qū)作家成了世界文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2024-08-01
-
那個寫《小王子》的人,已經(jīng)離開80年了
“那是一個飛行的好天氣。
2024-07-31
-
小仲馬誕辰200周年|茶花女:一個女人心死前的24小時
2024年7月27日,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誕辰200周年。
2024-07-29
-
“講故事的人”——J.R.R.托爾金
托爾金 在維多利亞時代尾聲中長大成人的托爾金沒有追隨現(xiàn)代主義文學浪潮,而是選擇以傳統(tǒng)的、連貫的情節(jié)驅(qū)動敘事為核心,用幻想文學的形式呈現(xiàn)浪漫的冒險精神。
2024-07-28
-
“熱烈如火的詩筆”
“一滴墨水,可以喚起千百萬人的思想。
2024-07-25
-
“對光亮感到一種強烈的渴望”
“我總是對光亮感到一種強烈的渴望。
2024-07-24
-
摩洛哥作家基利托:我不喜歡寫作,但我是一名資深讀者
作家阿卜杜勒法塔赫·基利托(Abdelfattah Kilito)1945年出生于摩洛哥的拉巴特。
2024-07-23
-
生活有個“契訶夫結(jié)”:讀契訶夫
一 還是米沃什一語中的:整個19世紀的俄羅斯,都在消化從歐洲傳進來的科學和形而上學。
2024-07-18
-
契訶夫:在生活面前
安東·巴浦洛維奇·契訶夫于1904年7月15日去世,距今正好120周年。
202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