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體學興盛,標志著古代文學學術界的兩個回歸”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文體學研究逐步興盛,文體學已漸成顯學。
2024-05-22
-
《大象》:展望人類、大象和雨林共生共存
很難想象,寫出《雪山大地》《藏獒》的作家楊志軍會寫出《大象》(云南教育出版社、新星出版社2024年2月出版,入選中國圖書評論學會發(fā)布的“中國好書”2024年3月推薦書目)。
2024-05-22
-
探尋生態(tài)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本維度
生態(tài)文學已經(jīng)成為中國當代文學格局中的一片美麗風景,重塑了中國文學的綠色維度,在文學領域激活了萬物有靈論,再造了文學中的地方感,塑造了別出心裁的動物、植物形象,溫潤了人與自然的鮮活心靈。
2024-05-22
-
《第一個離別者》:一次文學意義上的回歸
對我來說,鄔峭峰是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存在。
2024-05-22
-
馬步升《此致敬禮》:攀登散文創(chuàng)作高峰
《此致敬禮》,馬步升著,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魯迅曾言:“非有天馬行空似的大精神即無大藝術的產(chǎn)生。
2024-05-21
-
忽蘭詩集《西北記》:在彼時此地“言出肺腑”
1. “我說,我是。
2024-05-21
-
被失落的禁忌——評王玉玨《燕牙湖》
對王玉玨新作《燕牙湖》的初印象,是掛著濃郁懸疑色彩的黑色幽默。
2024-05-21
-
沒有人能帶著心事走出云落——評張楚《云落圖》
- 1 - 盡管不是要為張楚寫一篇印象記,但還是突然恍惚起來。
2024-05-21
-
現(xiàn)實眼光?魔幻筆法?鄉(xiāng)土心史——評羅偉章的“三史”
羅偉章的寫作始終擁有一種擔當與使命感,他認為“寫作者的責任,是留下有氣味和體溫的歷史”(1)。
2024-05-21
-
欲將心事付瑤琴——評何玉茹小說《無事》
何玉茹的最新作品《無事》延續(xù)了她一以貫之的敘述風格,作者從劉健兒之死入手,在李瑞及京劇團成員的回憶中將一個充滿唏噓的愛情故事借用戲曲的外殼嵌套進時代的悲劇,不僅延續(xù)了何玉茹表達深層意圖的熟悉路徑,更賦予了她重新探討人與人之間復雜關系的潛在契機。
2024-05-21
-
《神圣祭壇》與王安憶1990年代的“情理現(xiàn)實主義”
王安憶創(chuàng)作史上的一樁典型事件 十年前,批評家張定浩整理過對王安憶作品的批評史,指出王安憶小說常體現(xiàn)出一種化約式的沖動,即以“合理性”“確定性”統(tǒng)攝多元復雜的外在世界。
2024-05-20
-
《飛往溫哥華》:困境以及對困境的凝視
我很喜歡《飛往溫哥華》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以紫色作為主色,夾著一點點明亮的黃色。
2024-05-20
-
《斷舍離》:嶄新向度之下的死亡主題探索
在進入文本之前,乍看雷默這個短篇的標題《斷舍離》,任誰都會聯(lián)想到山下英子那本幾乎可稱得上名聞遐邇的《斷舍離》。
2024-05-20
-
《雪山大地》:書寫牧區(qū)巨變的抒情史詩
摘要:楊志軍的《雪山大地》是一部書寫雪域高原滄桑巨變的抒情史詩,一部融匯了浪漫主義元素的現(xiàn)實主義力作。
2024-05-20
-
韓春燕:細節(jié)是小說的表情
就像無法想象沒有細節(jié)的生活一樣,我們也無法想象細節(jié)缺席的小說。
2024-05-20
-
《香蕉林密室》:“新南方”視野下的人性寓言
繼長篇小說《美人城手記》之后,陳崇正推出了長篇新作《香蕉林密室》。
2024-05-20
-
文學史視野下的“新鄉(xiāng)土文學”
百年來,鄉(xiāng)土中國一直是中國文學最重要的敘述對象。
2024-05-20
-
吳昕孺《君不見》:在漫游中成長
相信很多讀者剛拿到《君不見》時,都會被副標題所吸引——“李白寫給杜甫的十二封信”。
2024-05-20
-
孫?!端妮唽W區(qū)房》:遲到的青春期
孫睿的《四輪學區(qū)房》是一篇虛構張力過強的故事,在敘事者巨大的影子背后,蘊藏的一切渴望沖破現(xiàn)實的力量:房車、流浪式生活、搖滾等,將虛構的影響力不斷擴大至“真—假”“現(xiàn)實—虛構”之間的那道裂痕。
2024-05-20
-
劉紫薇《性價比》:真誠永遠是現(xiàn)實題材創(chuàng)作的法寶
個人認為小說精彩與否,有兩點至關重要:一是故事性強,情節(jié)跌宕起伏;二是情感真摯動人,別有光彩。
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