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書局編輯與作者交往的秘笈
從古至今,人類知識與智力成果的傳承與傳播,都是依托出版這個媒介來完成的,這也是出版的初心使命。
2024-10-28
-
《別來春半》:帶來屬于時代的溫柔力量
《別來春半》的書名,取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詞《清平樂·別來春半》。
2024-10-28
-
把非遺傳承寫成小說
用“講故事”定義小說最通俗。
2024-10-28
-
古都文化,伏脈千里:古代詩歌中的北京歷史脈絡
神功元年(公元697年),隨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的陳子昂,多次直言進諫不受采納,“因登薊北樓,感昔樂生、燕昭之事,賦詩數(shù)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2024-10-28
-
王蒙《薔薇薔薇處處開》:與歷史對視后的悲欣交集
90歲的王蒙是一位有高度的歷史老人,也是永葆青春的“高齡少年”,他創(chuàng)造歷史、見證歷史,還記錄歷史。
2024-10-28
-
《春江水很暖》:漆性之思
林那北的“地域感”一向強烈。
2024-10-27
-
《蘇屋邨的阿鳳》:向何處追尋救贖的風
小說以一段湮滅往事開端,圍繞蘇屋邨的阿鳳展開了悲欣交集的人生故事,讓人唏噓市井小民的人生似乎總有股造化弄人的悲涼。
2024-10-27
-
舒緩的童年書寫 無聲的情感奔流
拿到《九歌》,心里一跳,“林彥”這個名字在新書上出現(xiàn)了。
2024-10-27
-
曉角的草原之聲
在內蒙古廣袤的草原上,有一個聲音,它不屬于風,不屬于羊群,而是屬于一位名叫曉角的年輕詩人。
2024-10-27
-
《怎樣寫人物傳記》:述經(jīng)驗之談 獻人物妙法
作家出版社新近推出《怎樣寫人物傳記》一書,作者是傳記作家賈英華。
2024-10-27
-
小角色背后的藝術智慧
《紅樓小人物》 梁歸智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后,傳統(tǒng)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
2024-10-26
-
《細長》:不打碼的弱者圖鑒
《細長》不長。
2024-10-24
-
《星空與半棵樹》:鄉(xiāng)村社會問題的聚焦與透視
盡管同樣是長篇小說,《星空與半棵樹》有著某種不容忽視的題材開拓意義。
2024-10-24
-
《入鄉(xiāng)問山錄——群山匍匐》:在群山之間聆聽新時代的回響
《入鄉(xiāng)問山錄——群山匍匐》是云南小說家竇紅宇的最新著作,本書入選云南省文藝精品創(chuàng)作專項扶持項目,分為《肥豬拱門》《文水與黑豆》《一地辣椒》《美鳳》《開往平地的高鐵》5篇小說。
2024-10-24
-
李云《盛夏》:盛夏是另一種蒼涼
“盛夏是另一種蒼涼”,在小說集《盛夏》的扉頁上,青年小說家李云赫然寫下了這樣的題贈。
2024-10-24
-
立足三尺小講壇 爭當時代“大先生”
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
2024-10-24
-
一個背影、一首詩和一扇窗
最近得了兩本張新穎老師的書:《獨處時與世界交流的方式》與《詩的消息,詩人的故事》,前者為詩集,后者是關于詩和詩人的。
2024-10-24
-
體悟鄉(xiāng)村之變——讀駐村幫扶工作札記
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追尋鄉(xiāng)村振興的“詩和遠方”——駐村幫扶工作札記》,是一部以駐村干部視角描述當代鄉(xiāng)村振興的非虛構作品。
2024-10-24
-
《有禮如儀》:一道連綿的文化風景
中國是一個重禮、守禮的國度。
2024-10-24
-
《超級瑪麗歷險記》:人的消失與文的可能
閱讀青年作家陳潤庭的小說,最容易想到的是“先鋒”二字。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