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火璀璨、霞霧氤氳——論《煙霞里》的精神圖景
摘要:在《煙霞里》中,魏微對1970—2011年間的故鄉(xiāng)風景與情感記憶、時代風潮與生命體驗、日常生活與個體感受進行細繪與深描,打開了一幅“三千里山河故園,四十載人世編年”的圖景。
2024-10-13
-
《星空與半棵樹》:批判性、超越性以及象征性
《星空與半棵樹》是一部具有較強批判性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當我閱讀這部小說時,不斷被它的深刻的內(nèi)容所震撼。
2024-10-13
-
《撒一把海鹽 聽一聽風聲》:人文之美與深刻意蘊
翻開海南青年作家嚴奇的新作,一股清新脫俗的氣息撲面而來。
2024-10-13
-
《龐余亮散文》:露珠般的清澈
從上世紀80年代起,年輕的龐余亮就以他的詩歌才華閃耀文壇。
2024-10-13
-
將仰望星空的職業(yè)視作摯愛
孟星高,家境貧寒的大地震幸存者。
2024-10-13
-
對東坡詩酒年華的真誠追摹
有書自快遞來,不亦樂乎!啟封一看,是漢東君又一部大書——《詩酒書年華:錢漢東書蘇軾詩詞百首》(以下簡稱《詩酒書年華》)。
2024-10-13
-
三重向度讀“金字塔的國度”
《金字塔的國度》一書,從古埃及文明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文化、宗教信仰、語言文字、文化藝術、王權政體、風俗習慣、考古發(fā)掘、文字解讀、文明交融等多方面進行解讀,讓同屬于古老文明國度的中國讀者輕松推開古埃及這扇神秘的歷史大門,探尋這個“法老國度”的未解之謎。
2024-10-13
-
自然文學中的溫潤哀傷與樸素哲思
“寫作起源于心靈在記憶中的漫游,著眼于細處的鋪陳。
2024-10-13
-
“聽戲者已成戲中人”
2010年,朱朝敏以《起于喬木》獲“冰心散文獎”。
2024-10-12
-
我們從未放棄過熱愛與希望
總是想象著,遙遠的天際有一片湖泊被月光輕輕覆蓋,如鑲嵌在夜空中的藍寶石,閃爍著柔和而神秘的光芒……我在內(nèi)心描繪這樣的畫面時,故事卻一直沒有得到完整呈現(xiàn)。
2024-10-12
-
我們都是時光收信人
○王必昆 提到書信,仿佛不覺中早已離我們遠去許久。
2024-10-12
-
《大周表情》:大周是一棵樹
大周村是中國社會最小的行政單位,是中原大地上一個不算偏僻的小角落,大周人像蒲公英一樣撒向全國,又如風箏般被家鄉(xiāng)的土地和親人牽引著,或回饋家鄉(xiāng),或在受傷失意時回來療傷。
2024-10-12
-
流浪的江湖俠客
《我曾是一名飼養(yǎng)員》中所有故事的本質(zhì)都挪用了武俠小說的基本邏輯,主人公出現(xiàn)在各種危難時刻,解救弱小者,仿佛是一個仗義疏財、路見不平的都市俠客。
2024-10-12
-
《作家何以養(yǎng)成》:創(chuàng)意寫作在中國的先聲
《作家何以養(yǎng)成》是葉煒教授的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的著作,本書對魯迅文學院(以下簡稱“魯院”)及其前身中央文學研究所、中國作家協(xié)會文學講習所的70余年發(fā)展歷程進行了系統(tǒng)梳理與深入研究。
2024-10-12
-
面對采風,散文如何在場
讀到周聞道的散文集《只為卿云》,我首先讀出的是寫作者的苦衷。
2024-10-12
-
《龍鳳歌》:征候分析與精神療愈
胡學文最新長篇小說《龍鳳歌》,通過小說社會分析和精神分析深度刻寫民族靈魂,從而將復雜的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結構化”。
2024-10-12
-
《黔村行記》:行記文體與描摹鄉(xiāng)村振興時代史詩的文學圖譜
當代知名作家歐陽黔森新著《黔村行記》,由貴州出版集團、貴州人民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收錄了《黔村行記》《天塹變通途》《風景這邊獨好》《高原醒了》四個篇章。
2024-10-11
-
《血色黃昏》與八十年代文學生產(chǎn)場域轉型
一 1987年6月,老鬼的長篇小說《血色黃昏》在歷時八年,“漂泊了十六家出版單位之后”[1],終于由工人出版社出版。
2024-10-11
-
印象記:日久見真情
不久前,《邊疆文學》雜志舉辦創(chuàng)作培訓班,云南省內(nèi)一百多名創(chuàng)作骨干參加,遴選授課老師時,我想到了陶純。
2024-10-11
-
殷飛《南方隱塵》女性書寫的探索意義
殷飛《南方隱塵》以平實的語調(diào)與白描的手法敘寫了兩個四十來歲的“老閨蜜”華梅和秦蘭的一段生活,于看似平常卻奇崛的敘述中隱含了心靈的波瀾與人性的動蕩,令人回味無窮。
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