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 帶你走進“大明的世界”

      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龍紋扁壺(故宮博物院藏)。

    2025-04-29

  • 一百萬件!“鳳冠”何以成“銷冠”?

      日前,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西大廳,來自山東東營的“95后”游客李雅菲幸運地成為國博熱門文創(chuàng)“鳳冠冰箱貼”第100萬件的購買者,此外,她還開心地獲贈了由國博文創(chuàng)團隊精心準備的“紀念款鳳冠冰箱貼”和紀念證書。

    2025-04-25

  • 在故宮邂逅古希臘珍品

      公牛頭形綠泥石來通杯。

    2025-04-22

  • 守護刻在崖壁上的文明

      四川安岳茗山寺摩崖石窟。

    2025-04-17

  • 博物館文創(chuàng)怎樣“拿捏”年輕人

      去年,博物館文創(chuàng)市場規(guī)模突破千億元,Z世代貢獻超六成消費力。

    2025-03-25

  • 從博物館到美術(shù)館,歷史中的美學典范向大眾走來

      “河岳根源、羲軒桑梓”,地處黃河上游、雄踞隴山之側(cè)的甘肅,是絲綢之路的黃金通道,是縱貫東西的戰(zhàn)略要地,亦是東西方文明交融的千年走廊。

    2025-03-24

  • 絲路梵影

      云岡石窟第6窟東壁上層,具有中原風格的造像。

    2025-03-21

  • 數(shù)字技術(shù)賦能敦煌文化海外“圈粉”

      敦煌,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節(jié)點,以莫高窟為核心的藝術(shù)瑰寶,見證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與碰撞。

    2025-03-20

  • 更盼文博高品質(zhì)供給“不打烊”

      近日,江蘇省淮安市博物館、陜西西安碑林博物館、四川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取消周一閉館,按照“早開門、晚關(guān)門”的原則延長開放時間。

    2025-03-10

  • 以“活態(tài)”激發(fā)活力 用創(chuàng)新守護文脈

      嘉賓: 李駿虎(全國政協(xié)委員、山西省作協(xié)主席) 張自成(全國政協(xié)委員、文物出版社社長) 李聲能(全國人大代表、沈陽市文博中心主任) 主持人: 楊茹涵(《文藝報》記者)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文化遺產(chǎn)系統(tǒng)性保護,提升文物、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

    2025-03-10

  • 從石到器 我們對玉的喜愛從未停止

      當故宮博物院跨越時空的兩大玉器展“文明先鋒——凌家灘文化玉器展”和“玉出昆岡——清代宮廷和田玉文化特展”聚首時,另外兩個頗有特色的玉文化展也在同時展出,分別是河南博物院的“玉鑒古國——紅山·良渚文化展”以及良渚博物院的“宜子孫——漢代玉器集萃”展。

    2025-03-07

  • 錦繡江南 絲韻流長

      “絲綢的故事——古今中外再想象”展覽中展出的唐代黃地聯(lián)珠團窠鹿紋錦殘片和藝術(shù)家作品。

    2025-02-25

  • 漆器藝術(shù):刮向世界的中國之風

      古代中國獨具特色的手工藝產(chǎn)品,因原材料和工藝的獨特性,長期受到海外市場的喜愛,潛移默化地成為文化輸出的載體。

    2025-02-20

  • 打撈沉睡的文明記憶

      景德鎮(zhèn)御窯廠出土的瓷鳳首執(zhí)壺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供圖 2月19日,2024年中國考古新發(fā)現(xiàn)在京揭曉。

    2025-02-20

  •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春秋時期蟠蛇紋鏤空鼎。

    2025-02-11

  • 在銅鏡上賞唐朝月光

      陜西西安蓮湖區(qū)電容器廠出土的唐代月宮鏡(《西安文物精華·銅鏡》,圖111)。

    2025-02-10

  • 水下文物 探古知今

      李曉慧介紹展覽上展出的宋代青黃釉龍紋六系罐。

    2025-01-26

  • 2024 何以博物館文創(chuàng)

      2024年,不僅是博物館文創(chuàng)領(lǐng)域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創(chuàng)意深度融合的一年,更是博物館以獨特視角講述歷史、連接未來作出生動實踐的一年。

    2025-01-10

  • 由“搶救第一”轉(zhuǎn)向“保護第一”

      1月8日至9日,2025年全國文物局長會議在京召開。

    2025-01-10

  • 2025年,到上海博物館看什么

      首次全景式呈現(xiàn)印象派藝術(shù)的開端、發(fā)展、興盛以及持久影響;匯聚遼寧、河北、內(nèi)蒙古等地最新考古成果,系統(tǒng)揭示紅山文化在中華文明進程中的重要作用……上海博物館昨天公布2025年特別展覽計劃,將在人民廣場館和東館舉辦12個特展,并在中國香港、美國紐約舉辦2個境外展,加上延續(xù)展出的6個展覽,共呈現(xiàn)20個特別展覽。

    2025-01-04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