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識途:高山仰止,追尋“不老松”
為馬識途先生撰寫年譜,至今已有6年。
2024-08-26
-
滄海月明 自珍自憐:我從孫犁先生處得到的教益
干凈,簡潔,素雅,這是孫犁(1913—2002年)先生的風格。
2024-08-26
-
解志熙:語重心長的叮囑——黃修己先生的治史經(jīng)驗之啟示
很久不見黃修己先生了,心里很是惦念。
2024-08-23
-
新見周作人江南水師學堂期間的文獻考釋
周作人的佚文,雖經(jīng)陳子善、張鐵榮、鄢琨諸前輩大力搜求,已編成煌煌數(shù)巨冊。
2024-08-23
-
楊際嵐:推開這扇窗——寫在《臺港文學選刊》創(chuàng)辦40周年之際
瞭望臺港社會的文學窗口 《臺港文學選刊》創(chuàng)辦于1984年9月。
2024-08-23
-
關仁山:青春作伴,文學還鄉(xiāng)——參加全國青創(chuàng)會的回憶
文學是青春的證人,凝固成永恒的記憶。
2024-08-23
-
吳思敬:不到黃河心不甘——“狂飆詩人”柯仲平的啟示
左邊一條山,/右邊一條山,/一條川在兩條山間轉;/川水喊著要到黃河去,/這里碰壁轉一轉,/那里碰壁彎一彎;/它的方向永不改,/不到黃河心不甘。
2024-08-22
-
巴金藏書捐贈去向考證
巴金是藏書大家,車庫、儲藏室、閣樓、書房、樓道、陽臺、廁所……寓所內(nèi)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擺著書,買書藏書成了巴金除創(chuàng)作之外最重要的事,晚年時他致力于將自己的藏書“化私為公”。
2024-08-22
-
沈祖棻詠茶
最近我收到一套新版《沈祖棻全集》,其中《子苾?nèi)沼洝芬朗指邃浫?,為首次整理出版,遂翻閱一過。
2024-08-22
-
我所認識的沈鵬先生
我和沈鵬先生交往不多。
2024-08-22
-
從藏書樓到圖書館
清朝末期,在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振興教育開通民智思想的影響下,北京率先興辦近代圖書館,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正式建立了京師大學堂藏書樓(后改稱北京大學圖書館)。
2024-08-22
-
劉師培與近代中國小說觀念的演進
小說觀念在近代中國的轉變是促成清末以來小說創(chuàng)作和研究的重要背景。
2024-08-22
-
柳青《在曠野里》的文學史意義
2024年1月,雪藏了70余年的柳青長篇小說佚作《在曠野里》在《人民文學》雜志第1期發(fā)表。
2024-08-21
-
陳漱渝:《語絲》六題
一份周刊,創(chuàng)刊至今整整一個世紀,??查L達九十四年,但仍活在讀者的記憶中。
2024-08-21
-
啟功詩贊《半月談》
1985年冬,《半月談》雜志創(chuàng)刊五周年,啟功應邀創(chuàng)作了一首七言絕句《小詩奉題半月談雜志》:“朔望兼評勝汝南,民情國是共相諳。
2024-08-21
-
沈從文與汪曾祺記憶中的1957年“抱不平”事件
晚年時期的沈從文與汪曾祺 1962年10月,沈從文在寫給程應镠的信中,這樣表達對于弟子汪曾祺的歉意:“我總覺得對他應抱歉,因為起始是我贊成他寫文章,其次是反右時,可能在我的‘落后非落后’說了幾句不得體的話。
2024-08-20
-
李克:憶氓公
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氓公無疑是對我做人做事影響最大的一位人生導師。
2024-08-20
-
“天吃星”馬茂元
馬茂元先生與本文作者的合影 馬茂元先生是楚辭、唐詩的研究專家,其祖父馬其昶為清末民初的著名學者,有桐城派“殿軍”之稱,曾任總統(tǒng)府參政、清史館總纂、安徽高等學校校長等職,收入頗豐。
2024-08-20
-
“察人文以成化,固彝憲而生知”
馮天瑜(1942—2023),湖北紅安人。
2024-08-19
-
沈衛(wèi)威:冬夜識蕻
周啟祥與端木蕻良的通信 一 于賡虞、李白鳳、周啟祥三位棲身古城的詩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河南大學被運動出校,折翅在風沙肆虐的黃河灘上。
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