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勝:等待“背道而馳”的擁抱
三十五年前,我還是生活在北窯的一個野小子,喜歡夏天在河泡子里扎猛子,喜歡冬天在雪地里打滾,喜歡扎開雙臂飛快地騎自行車,喜歡聞汽車尾氣的味道。
-
高春林:聲音,物象學及醒意
“我記得那場音樂會。
-
今日之現(xiàn)實,明日之文學
今天確確實實是愚人節(jié),這個愚人節(jié)的日子,對我的意義與徐則臣的意義不是那么一樣。
-
羅偉章:本能的意義
我很羨慕有些作家,他們能把自己的創(chuàng)作解說得非常清楚,也非常深邃。
-
潘向黎:“非你不可”的瞬間
寫《舊情》的時候,我心里有兩個關鍵詞:獨生子女,上海。
-
在沉默與書寫之間
大概每個寫作者都會被問到一個問題:“你在寫什么?”或者是“你都寫了些什么”。
-
靈魂的目標是詩嗎
上了年紀的人對春天的敏感度怎么也不如年輕人,盡管窗外的花事已盛,我卻不為所動,對于詩,大抵亦如是,其敏感度也是老不如少吧。
關鍵詞:  詩歌2021-04-19
-
他們說:“文學是現(xiàn)實的容器”
編者按 2021年4月17日至21日,北京老舍文學院與青年文學雜志社聯(lián)合主辦的“2021北京老舍文學院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在京舉行。
-
沈念:塵土之上的鮮活與光亮
我又一次想起那一張張面孔。
-
程永新:意念是侍奉夢的仆人
寫這個故事的想法由來已久,一個具有超能力的人可以掌控意念,卻掌控不了時勢和人性。
-
林崗《漫識手記》:一個人的“三百篇”
整理完畢,長長舒了一口氣,才發(fā)現(xiàn)數年的信筆由韁,寫了有近三百篇之多,恰好是一個人的“三百篇”。
關鍵詞:  林崗2021-04-19
-
羅偉章談新作《誰在敲門》:每個時代下的人們,骨髓里都敲打著古歌
生而為人,不可避免地面對著各種關卡,其中許多人的初次離別,是與父母之間的永別,而至親的離世,往往帶來不可跨越的悲傷。
2021-04-18
-
楊遙:正見我們的時代
2017年10月8日,太原下著蒙蒙細雨,我拉著拉桿箱一早趕往西客站,乘坐去臨汾隰縣的大巴。
-
姬中憲:人的空間化與物的門外漢
二〇二〇年國慶節(jié)之后,我獲得了一種新的寫作語氣,如同一段刑期結束,我自由得無法無天,自信心也觸底反彈,我決定每天在公眾號上推送一篇千字小文,并立下字據曰:對城市生活內核的又一次瘋狂試探。
關鍵詞:  姬中憲2021-04-14
-
神交的朋友們——《西南三千里》創(chuàng)作談
《西南三千里》節(jié)選于我即將出版的新書《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驛道上尋找西南聯(lián)大》,此書始于我從媒體離職后的某種焦慮:從事特稿寫作逾十年,純事件性題材不再能夠激發(fā)熱情,而那種萬字長文(傳統(tǒng)媒體所能容納的體例極限)也已無法帶來真正的滿足。
關鍵詞:  西南三千里2021-04-14
-
蘇童:寫作的理由
寫作需要理由嗎?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說這個問題其實是在說一份非常漫長的答卷,我想從很多年前我遇到的一件事情開始說起。
關鍵詞:  蘇童2021-04-14
-
韓少功:若不是作為職業(yè),我們?yōu)槭裁催€要寫作?
寫作顯然不是一種最好的消遣。
關鍵詞:  韓少功2021-04-14
-
曹海英:二手貓及其他
1 笨笨到我家三年了。
-
我與生態(tài)文學
我寫過一部與生態(tài)文學有關的長篇小說《環(huán)形山》,扉頁題記寫道:1964年7月31日,美國太空船“徘徊者”7號墜毀前17分鐘拍下了人類第一張月球環(huán)形山照片。
-
紅色土地上的夢想
九曲十八彎的黃河乾坤灣??! 我把我對文學故鄉(xiāng)陜北的回報,義無反顧地確定在了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