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大地上的孤舟
來源:光明日報 | 傅菲  2025年07月11日07:37

幕阜山脈,自北東向南西延伸。褶皺斷塊山隆起,千峰斗轉(zhuǎn),如縱馬回旋,橫亙在湘贛鄂邊境。向東是延綿群山,萬壑交錯,山體向南漸沒,丘陵隱現(xiàn),田疇如巨盆倒扣。這是古稱漢昌(春秋時屬羅子國,東漢末置漢昌縣)的平江縣,廣闊、平坦、稠綠,汨羅江百曲回繞,河汊如織,大野星垂??h城往東,丘陵如吹落的氈帽。丘陵的赭色巖石或如炮臺,或如圓磨,或如鳥冠,低淺的溝壑長著黃山松、木荷、香樟、槭樹、泡桐、荊條、青岡櫟,樹木的藤條盤踞在樹與樹之間。野山櫻滿樹白,木姜子滿樹黃。

大地在回暖,油菜花一浪一浪涌來。城郊的安定鎮(zhèn)小田村,被油菜田包圍了,花浪撲打。小田小學(xué)的學(xué)生在演奏器樂,表演民歌《迎春花》:

正月里來

迎春花兒開

迎春花開人人愛

迎春花呀處處開

幸呀幸福來

幸福來呀幸福來

大地放光彩

…………

獨唱的小姑娘穿翠綠連衣裙,搖晃著一雙小辮子,豌豆苗一樣迎春而長。李師傅腰上掛著一串鑰匙,圓臉圓腰,瞇著眼笑。他是小田村人,早上7點開校門,傍晚5點鎖校門。他守門房。通常他在校園巡邏,脖上掛一個哨子,腰上掛一串鑰匙,皮帶繃得緊緊的。校門右側(cè)一間矮瓦房,是杜文貞公祠修繕工作組辦公室。小學(xué)與杜甫墓祠一墻之隔。李師傅說:“我是在杜甫墓祠讀小學(xué)的,我成家立業(yè)了,小學(xué)移了出來,建了新學(xué)校?!?/p>

杜甫墓祠始建于唐代,清光緒九年(1883年)大修,分杜文貞公祠、官廳、僧舍三大院落,杜文貞公祠由門廳、饗堂、墓園縱向排列而成。

文貞是元順帝追賜杜甫的謚號?!对贰肪砣溯d:(至元三年)夏四月,丁酉,謚唐杜甫文貞。后人稱杜甫為“杜文貞公”。在古代,以官職作代稱更為常見,杜甫逃難到鳳翔,被唐肅宗拜為左拾遺,世稱“杜拾遺”;棄官后去了成都,在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被表薦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杜甫有很多別名,如杜二、老杜、杜拾遺、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等等,被世人尊為詩圣。何謂圣?圣代表崇高的境界與品格。

《杜甫詩全集》收錄杜甫詩歌1400余首,以《望岳》作開篇,延順了宋代郭知達集注《九家集注杜詩》、宋代蔡夢弼箋注《杜工部草堂詩箋》、清初錢謙益校注《錢注杜詩》開篇體例。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23歲的杜甫從洛陽落第而歸,次年漫游齊、趙(今山東、河南、河北)大地,眺望泰山,卓然而立,信筆而詠: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首《望岳》是杜甫現(xiàn)存可考的第一首詩。河山何其美,詩心何其壯。于詩人而言,詩的開篇就是生命的開篇。

杜甫詩千首,名詩蓋華章。《登高》《春夜喜雨》《江南逢李龜年》《春望》《絕句》《月夜憶舍弟》《登岳陽樓》《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旅夜書懷》《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題桃樹》《秋興八首》《山行》《江畔獨步尋花》《贈衛(wèi)八處士》《蜀相》《贈花卿》……杜甫的詩,沉郁、高闊、渾厚。

我數(shù)度去岳陽,都會想起晚年的杜甫。永泰元年(765年)四月,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病逝,杜甫離開成都,五月攜家人沿岷江南下,過嘉州(今四川樂山)、戎州(今四川宜賓),于次年到達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購置果園客居。大歷三年(768年),杜甫拖家?guī)Э陧橀L江而下至江陵(今湖北荊州)。翌年春,入衡州(今湖南衡陽)轉(zhuǎn)潭州(今湖南長沙)。大歷五年(770年)四月,逢潭州兵亂,杜甫又逃回衡州。衡州又遭兵災(zāi),杜甫攜家入湘江,去往郴州。五月,江水暴漲,無法行船,杜甫餓了好幾天,返回潭州。入秋,為躲避戰(zhàn)亂,杜甫全家北上,欲往襄陽投靠親友。饑寒交迫、病痛交加的杜甫,在潭州去往岳陽的湘江孤舟上生命垂危。

唐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于范陽起兵作亂,安史之亂爆發(fā)。杜甫在戰(zhàn)亂與糧荒中四處顛沛流離,過著貧寒的生活。他在長詩《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哀嘆:“饑籍家家米,愁征處處杯?!彼€說:“自古江湖客,冥心若死灰?!痹趤y離中,杜甫訪舊友、敘深情,兩眼茫茫。李白、孟浩然、衛(wèi)八、李龜年、高適、嚴武、畢曜、鄭虔、蘇源明等,都是杜甫摯友。他們中有將軍、刺史、監(jiān)察御史,有道士、畫師、樂師。離鄉(xiāng)旅途遇故知,別有滄桑在心頭。杜甫寫過很多寄友詩、贈友詩、思友詩、悼友詩,其中《江南逢李龜年》《贈衛(wèi)八處士》是我最喜歡的兩首。

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

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這首《江南逢李龜年》大致作于770年。杜甫在潭州與同樣淪落在湖湘的樂師李龜年重逢,又驚又喜,兩個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老人卻無濁酒一杯。盛唐已衰,年華已老,但數(shù)十年的情誼仍在。

一片茫茫之湖,一條寒江,一葉孤舟,一個病中老人。湖是洞庭湖,江是湘江。杜甫翻著書,翻出了高適給自己的贈詩《人日寄杜二拾遺》,思念亡故好友,不禁老淚橫流:“今晨散帙眼忽開,迸淚幽吟事如昨?!币匝獪I為墨作《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的杜甫,在詩序中如是說:

開文書帙中,檢所遺忘,因得故高常侍適往居在成都時,高任蜀州刺史,人日相憶,見寄詩。淚灑行間,讀終篇末,自枉詩已十余年,莫記存歿,又六七年矣。老病懷舊,生意可知。今海內(nèi)忘形故人,獨漢中王瑀與昭州敬使君超先在。愛而不見,情見乎辭。大歷五年正月二十一日,卻追酬高公比作,因寄王及敬弟。

是年冬,杜甫作絕筆詩《風(fēng)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這是自挽詩,也是自傳詩,寫盡一生之飄零、大唐亂世之離殤。不久,杜甫在孤舟上重病復(fù)發(fā)。

杜甫溯汨羅江往昌江,資費用盡,便去漢昌縣(今湖南平江)投友求醫(yī),不久病逝于寓所,享年59歲。其妻楊氏身無分文,將杜甫葬于中縣坪郊外10里的小田村天井湖畔,與汨羅江相伴幕阜山。留下其子宗武、其孫嗣業(yè)守墓,杜氏自此繁衍生息。湖南平江杜氏一脈,已有60余代,在平江現(xiàn)有2000余人。

杜甫墓祠以青磚、青石、黛瓦、紅砂巖筑成,古樸雅致,在山岡之下,并不顯眼。細雨似毫毛,無聲無息地輕浥下來。祠內(nèi)因此略顯陰暗、潮濕,冒出一種草紙發(fā)潮的氣味。大門匾額上刻著“詩圣遺阡”4字,字體拙樸風(fēng)流,有一股大江之氣,不知題寫的書家是誰。祠院中有一棵古老的羅漢松,似虬髯似銀蛇。

杜甫墓就在公祠的外院,麻石結(jié)頂,一室兩耳,青石墓碑,刻寫碑文“唐左拾遺工部員外郎杜文貞公之墓”,陰雨之下,字跡略顯模糊。兩耳之墻有衰頹之感,蕨衣倔強地爬了上來。墓院在山岡小坳,樹林幽碧。黃山松、楓香樹、香樟、蜀柏等喬木,給墓祠平添清幽之境。

工人在搭鋼構(gòu)腳手架。綠色尼龍網(wǎng)罩蒙住了四周墻體。墓祠因正在修繕施工,暫無外人進來拜謁。站在墓前,我想起杜甫在大歷二年(767年),自公安(今屬湖北)前往岳陽(今屬湖南),撐著病體登上了岳陽樓,見洞庭湖浩浩渺渺,天地在湖水中日夜漂浮,親友音信全無,提筆寫下《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岳陽古稱巴陵,又稱岳州,位于洞庭湖與長江交匯處。境內(nèi)有兩大河流,一曰汨羅江,另一曰新墻河。岳陽是古代南方水上交通中心之一,歷代詩人在此南來北往。岳陽樓也是詩人心中的勝景。杜甫應(yīng)該是登上岳陽樓的詩人中最悲苦、多難的一位。一首《登岳陽樓》,低沉郁結(jié),詩意雄渾,氣度超拔。

墓祠寂寥、沉靜,給人超然物外之感。細雨淋濕了臉龐,我想起杜甫一生冷清。43歲時,小兒子被餓死。晚年的杜甫一直顛沛流離,坐一葉孤舟穿行于巴蜀、湖湘。但他的詩心始終熾熱,從未忘卻家國。我忍不住淚水盈眶。

平江縣的下游是汨羅市,屈原就葬在汨羅。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62歲的屈原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2023年5月,我曾前往汨羅屈子祠拜謁屈原。

屈原是浪漫主義詩歌奠基者,“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杜甫是現(xiàn)實主義的偉大詩人,被尊為“詩史”。他們都是偉大的愛國者。在湖湘大地,他們抱江而眠。江是汨羅江,是詩歌原鄉(xiāng)之源。

一墻之外的小學(xué),傳來瑯瑯書聲: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這是杜甫的《春夜喜雨》。細雨迷蒙,我眼際出現(xiàn)了一葉孤舟,在春雨或冬雪之下,沿滔滔江水而流,有時順流有時逆流。茫茫天際,孤舟化為大鳥,伴星月而飛。

(作者:傅菲,系江西省作協(xié)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