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扎根筆記|鐘法權:生活才是源頭活水
來源:《作家通訊》2025年第3期 | 鐘法權  2025年07月09日09:12

【欄目語】

2024年,《作家通訊》全新改版,推出新欄目“扎根筆記”,邀請在基層一線工作、駐點、深入生活的作家、文學工作者分享他們對于廣袤大地和人民生活的觀察與體悟,展現(xiàn)新時代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向人民學習”的精神風貌。

生活才是源頭活水

■鐘法權

深入生活是每一位作家一生都要面對的永恒話題。如何深入生活,究竟深入到什么程度,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切身體會。于我來說,只有深入生活之中,才能交出令自己滿意的合格答卷。

只有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才能做到真情實感投入

2020年5月,陜西省作協(xié)組織開展了“最美奮斗者”采訪書寫活動,我有幸承擔了“最美奮斗者”先進單位——陜西省國測一大隊的書寫任務。當時我對國測一大隊了解不多,也不知道國測一大隊是一個先進單位。在閱讀完國測一大隊的事跡后,我很是震驚:同處一座城市,對如此成績斐然的模范群體,我竟然一無所知。是自己孤陋寡聞,還是因為“酒香”藏在深巷里?隨著采訪的深入,隨著對國測一大隊這個老牌先進單位的全面了解,隨著對他們先進事跡材料的深入閱讀,一個像珠穆朗瑪峰一樣高大的英雄群體形象在我心中巍然屹立。

俗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眾多行業(yè)中,測繪不是一個廣為人知的行業(yè),從成立到現(xiàn)在,滿打滿算也就70年??蓢鴾y一大隊在這不長的時間里創(chuàng)造的業(yè)績,很是令人欽佩,僅取得省部級以上的榮譽就有60余次。國測一大隊在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社會越發(fā)展,他們的作用就越凸顯。幾十年來,國測一大隊擔負著生產(chǎn)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信息資源的重任,所做的測繪工作與國家的經(jīng)濟建設、國防建設、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國測一大隊從成立那天起就與新中國同呼吸共命運,隊員們用腳丈量祖國的山川河流,參加歷次珠峰高程測量,他們已成為行業(yè)內(nèi)一個敢打硬仗的英雄群體。國測一大隊一代代測繪隊員離妻別子,與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抗爭,以向死而生的勇氣挑戰(zhàn)自我、奉獻青春、拋灑熱血,經(jīng)受了各種艱難困苦的考驗,為我國經(jīng)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991年4月17日,國務院發(fā)出通令嘉獎,授予國測一大隊“功績卓著、無私奉獻的英雄測繪大隊”榮譽稱號。2015年7月1日,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4周年這個特殊的日子里,習近平總書記給國測一大隊6位老隊員、老黨員回信,充分肯定國測一大隊愛國報國、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對國測一大隊作出的突出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2019年,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宣部、中組部等九部委共同組織開展了“最美奮斗者”評選學習宣傳活動,國測一大隊榮獲“最美奮斗者”集體榮譽稱號。

雖然國測一大隊的辦公地點位于繁華都市西安,可因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測繪隊員們工作的場地大多在野外——在荒漠、高原、遠離城鎮(zhèn)的偏僻鄉(xiāng)村。高山、河流、沙漠、高原、無人區(qū),遠洋、北極、南極,酷暑、嚴寒、風雨、大雪、沙塵暴,缺氧、嘔吐,離別、傷感、死亡……春夏秋冬四季輪回,于他們來說,一切的一切都是必須經(jīng)歷的艱難考驗。國測一大隊幾代人在踐行中鑄就了“熱愛祖國、忠誠事業(yè)、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這一精神像血液一樣,在他們這個特殊群體的身體里代代流淌,同時又像理想的燈塔,照亮他們前行的道路。孤獨與寂寞,死亡與悲傷,饑餓與干渴,嚴寒與酷暑,洪流與沙暴,險山與惡水,這些必須面對的難題,他們總是坦然接受,把生死置之度外,把一切艱難險阻碾壓在不可阻擋的堅定足下。百煉成鋼,終成正果。他們像戰(zhàn)士那樣擁有“不怕苦、不怕死”的英雄豪氣,把國旗插到珠穆朗瑪峰的峰頂,把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把珠峰高程不斷變化的數(shù)字寫進歷史,寫進教科書,寫進中國人為之驕傲的笑容中。

剛開始接到陜西省作協(xié)分派的任務時,我還沒有太多感觸,隨著采訪的深入,在與三測珠峰的郁期青、兩測珠峰的任秀波等測繪工作者深入交流之后,一個英雄群體的形象躍然紙上。于是,我寫出了《為珠峰測高的人們》,先行在《人民文學》2021年第4期刊載。但面對他們的先進事跡、勇攀珠峰的犧牲精神,我覺得一個短篇不足以反映他們?nèi)康木耧L貌,無法完全囊括他們的感人事跡,無法盡數(shù)書寫他們的英雄壯舉。我決定放下手里正在進行的創(chuàng)作,開始寫一個長篇,謳歌這個功勛卓著的先進典型群體。這一創(chuàng)作選題一經(jīng)推出,很快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認可,被列入2023年度陜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入選2023年度中國作協(xié)作家定點深入生活扶持項目、中宣部2023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

只有與生活碰撞出火花,生活才能給予你回報

是什么讓我對他們心懷敬仰?是什么讓我激情滿懷?除了對高不可攀的圣山珠穆朗瑪峰的仰望,除了被他們不怕困苦、勇攀高峰的大無畏精神所感動,還因為我對高原缺氧、寒冷的深切體會,對在高原特殊環(huán)境中生活不易的感同身受。我想,只有到過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的人才知道缺氧對人的身體影響是多么巨大,才知道在缺氧寒冷的高原哪怕是普通的感冒,對身體的危害都不可小覷,都讓人感到恐懼。

為寫好《為珠峰測高的人們》,我分別于2021年12月、2022年8月連續(xù)兩次深入藏區(qū)高原和珠穆朗瑪峰周邊進行實地體驗和采訪。讓我最難忘的,是10年前的一次高原之行——2014年10月,國慶節(jié)后,地點在唐古拉山南側安多縣城的一個兵站。

安多隸屬于西藏那曲市,地處西藏北部,是西藏地區(qū)的北大門。安多是一個縣,但看街道的規(guī)模,與北方一個大集鎮(zhèn)差不了多少,在海拔4000多米、高寒缺氧、人口稀少的高原,安多像明珠一樣光芒四射。

10月的安多,氣候寒冷,常刮五六級大風。有風的夜晚,缺氧的感覺愈發(fā)明顯。不到凌晨4點,我艱難地從床上爬起來——并非為了趕路,也不是失眠,而是因為缺氧導致心慌、頭疼、嘔吐,實在無法繼續(xù)躺在床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尋找氧氣瓶吸氧。走廊里燈光昏暗,院子里的大操場上,別說人,就連一只野狗、野貓都不見蹤影,整個安多仿佛沉浸在夢鄉(xiāng)之中。黑夜里,營房周圍的山看起來比白天矮了許多。這長長的走廊里,我不知道哪個房間住著人,更不清楚哪個房間里有氧氣瓶,所以不敢貿(mào)然敲門。萬般無奈之下,我只好重新回到床上,像蝦米一樣蜷縮在被窩里,后腦勺如同有針在扎。我真擔心自己血壓陡然升高,發(fā)生意外,就此“壯烈犧牲”在雪域高原。

當天抵達安多的時候,同行的幾位作家或多或少和我一樣,出現(xiàn)了明顯的高原反應。來自成都的一位作家建議取消當晚在安多食宿的計劃,繼續(xù)前往海拔較低的當雄。仕江是散文作家,曾在西藏當兵近10年,他熟悉西藏的地形和氣候,知道只要翻過唐古拉山和??ㄉ?,因高原缺氧造成的身體不適便會減輕。當時,負責隨行保障我們的是原總后青藏兵站部政治部宣傳科的一位科長,他聽了仕江的建議后表示,要改變行程計劃,必須先請示兵站部領導。我心想,我們已經(jīng)從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來到了海拔4700多米的安多,高度降低了這么多,缺氧狀態(tài)應該會有較大緩解。出于僥幸心理以及怕給別人添麻煩,我說:“既然還需要請示領導,那就不改行程計劃了,夜宿安多吧!”

作出夜宿安多的決定后,我們將行李提到早已安排好的房間。不知是心情稍好的原因,還是海拔下降身體在恢復,我們有了食欲,但晚餐也不敢多吃。吃完晚飯頓覺精神好轉,出了食堂門,見有戰(zhàn)士們在簡易活動室里進行各種文體活動,我們便欣然走了進去,與一位老兵打了幾局臺球。

天很快黑了,月色朦朧。站里的教導員為我安排了一個訪談對象,叫李奔。李奔是兵站的炊事班長,三級士官,人長得精干,干活麻利,能做一手好菜。李奔是四川人,性格開朗,十分健談。他跟我分享了在冰凍層栽樹、驅趕狼群等趣事,還講了自己幾次戀愛失敗的經(jīng)歷。他說,戀愛失敗算不上什么事兒,真正可怕的是高原反應對身體的影響。他年紀輕輕就患上了高血壓,時常頭疼,心臟也不好。但奇怪的是,他每次休假回到老家,一個星期后再到醫(yī)院檢查,不僅血壓正常了,頭不疼了,而且心臟也沒問題了。

我對李奔說:“你很了不起,在高原干滿了13年,完全有理由申請復員回到家鄉(xiāng)。”可他說:“我十分留戀部隊,留戀這身軍裝,我還想再干上幾年?!蔽乙粫r不知道說什么,不知道該勸李奔以身體為重,還是幫他分析守邊的得與失。

我住的房間里有兩個氧氣瓶,一個擺在外間的辦公桌旁,另一個擺在臥室的床頭柜旁。天冷,我無法坐在辦公桌前看書寫作,只得早早鉆進被窩。因為缺氧,我感到心慌氣短,無法連貫性地思考問題,只能閉目養(yǎng)神。房間里的鬧鐘滴答地向前走著,不到12時,我剛剛進入夢鄉(xiāng),掛在鼻子下的氧氣管突然停止了供氧。我心想,離天亮也就6個多小時,挺一挺就熬過去了,一個夢做完也許天就亮了??蓻]過多長時間,我便覺得心悶氣短、惡心、頭疼劇烈,一次次無力地爬起來到衛(wèi)生間嘔吐。實在無法堅持下去了,我只好到外間去搬氧氣瓶。氧氣瓶比我還高,重達50多公斤,圓滾滾的,根本搬不動。我吃力地將氧氣瓶斜置,然后抱著它滾動前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將氧氣瓶挪到了一墻之隔的臥室里。

我躺在床上,吸著氧氣,正準備安心入睡,氧氣管里的哧哧聲又突然停止了。我昏沉沉地爬起來一看,氧氣瓶里又沒了氧氣。面對窗外漆黑的世界,面對鐘表上緩慢移動的時針,面對兩個空氧氣瓶,面對昏暗的走廊,我似乎感到自己在不停地墜落,向著深不見底的深淵墜落。我在心里祈禱期盼,難熬的長夜快點結束,哪怕只露出一點曙光,我都要馬上逃離這個讓我萬分難受、生不如死的地方。

黑黢黢的天空像被拉上了黑色的簾布,我急切地盼望著黎明的曙光到來。煎熬之中,時針終于指到了5時,身體的劇烈反應使我實在無法繼續(xù)堅持。我顧不得顏面,敲開了鄰室房門,問房間里有沒有閑置的氧氣。對方說:“沒有?!蔽以俳又虑瞄T,是司機的房間。司機說:“我們上高原,從來不用吸氧?!?/p>

我拖著沉重的腳步,萬分失望地回到房間,嘔吐還在繼續(xù)。掙扎之中,我時不時看向床頭柜上的鬧鐘,真希望指針能走快一些,秒針變成時針,一圈轉過去就是一小時。

在安多,我深深地領教到了缺氧是多么可怕。它會讓你嘔吐不止,讓你頭痛欲裂,讓你全身無力,讓你產(chǎn)生瀕臨死亡的幻覺。

在創(chuàng)作《為珠峰測高的人們》一書的過程中,每當我想起為珠峰測高的隊員們在極寒、缺氧的惡劣條件下,負重攀登、測量珠峰、夜宿冰雪之上的情景時,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三測珠峰的郁期青,最后一次攀登、測量珠峰時因感冒引發(fā)并發(fā)癥,病情越來越嚴重。在長達幾個月的救治時間里,他以頑強的毅力一直同死神斗爭。為了寫好郁期青這個在《三測珠峰未了情》一節(jié)中略帶 “悲劇色彩” 的人物,我專門前往無錫,與退休養(yǎng)病的郁期青老人作了深度交談,從而獲得了第一手感人至深的鮮活素材。

任秀波是我在《會當凌絕頂》一節(jié)中寫到的重要人物,他是陜西橫山人。可就是這么一個外表并不壯實的西北漢子,從畢業(yè)被分到國測一大隊開始,就一次次征戰(zhàn)青藏高原,兩次參加珠峰測高。在海拔7500米的暴風雪中,他冒著被凍傷的風險,脫掉防寒手套,完成重力測量任務。在測量珠峰的路上,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因位置特殊、環(huán)境惡劣,被登山隊員們稱為“魔鬼營地”。然而,任秀波卻以頑強的毅力在那兒整整堅守了40多天。當他輕描淡寫地說出自己在海拔6500米的前進營地堅守了40多天時,我震驚得張大了嘴巴,好半天沒有合攏?;叵肫饚啄昵暗陌捕嘀?,面對缺氧的痛苦時,我曾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度日如年”。而任秀波,竟然在如此高海拔、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中待了40多天!他和我們大家一樣,是凡人肉身,是什么讓他得以堅持下來?通過尋根式交流,我才得知他與《平凡的世界》的淵源——在極寒缺氧的40多天里,他靠默讀《平凡的世界》度過艱難時光。謎底得以解開,也才有了這個精彩而強大的故事內(nèi)核。

我之所以把幾年前夜宿安多的痛苦經(jīng)歷寫出來,是想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告訴人們,所有的生活經(jīng)歷都是文學素材的來源,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源泉,只有基于這些經(jīng)歷,我們才能實現(xiàn)與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同頻共振。同樣,國測一大隊的隊員們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的艱辛付出,為珠穆朗瑪峰測量“身高”的偉大壯舉,絕不是喊幾句響亮的口號就能達成的,而是需要有敢懷雄心的勇氣、“九天攬月”的豪情壯志和“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抱負。具備如此的決心和追求,他們才能完成從平凡人到英雄的轉變。在我心中,國測一大隊一代代攀登、測量珠峰的隊員們,個個都是英雄好漢,個個都值得國人尊敬和學習。

只有發(fā)現(xiàn)生活的真諦,才能寫出高于生活的文學

文學作品要想成為經(jīng)典,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并發(fā)現(xiàn)生活真諦是關鍵。深入生活,感悟其中的真諦,才能創(chuàng)作出高于生活的文學作品。毛澤東主席回到故鄉(xiāng),寫下“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以詩寄情,正是對生活的深刻感悟。生活中的犧牲與奉獻,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寶貴素材。

名著之所以成為名著,除了精彩故事和動人細節(jié),鮮活獨特的人物形象也至關重要,像《阿Q正傳》里的阿Q、《故鄉(xiāng)》中的閏土,都是作品深受讀者喜愛的原因之一。報告文學作為文學體裁的一種,同樣需要具備這些要素,徐遲在《哥德巴赫猜想》中,就成功塑造了陳景潤這一鮮明的知識分子形象。

國測一大隊在野外作業(yè),面臨諸多危險,但他們?yōu)榱藴y繪事業(yè),不惜奉獻犧牲。在艱苦年代,犧牲時刻伴隨著他們,先后有46位測繪隊員壯烈殉職?!稙橹榉鍦y高的人們》努力以記錄國測一大隊這支英雄群體為己任。他們的英雄情懷,源于對祖國山川大地的熱愛。為保護隊友和儀器,鐘亮其面對土匪誓死不屈;吳昭璞明知留在沙漠是死,仍堅守營地保護儀器;宋澤盛為救戰(zhàn)友、護設備墜崖身亡……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英雄贊歌。而作家面對這樣的故事,有責任也有義務將其記錄下來,講述出來。

國測一大隊的故事,是對生活真諦的深刻詮釋。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奉獻、犧牲精神,是我創(chuàng)作出帶有溫度的作品的前提。我想,作家只有深入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真諦,創(chuàng)作出的文學作品才能有深度、有力量,展現(xiàn)出高于生活的價值;才能感動讀者,有機會留在每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