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餃皇后》憑啥領跑五一檔票房
年輕的觀眾分享自己在偶像鼓舞下學業(yè)有成的消息,臺上主創(chuàng)講述她從主角的勵志故事里汲取的能量——與其說是一場電影路演,不如看成,這是一次從原型到演員、從表演到觀影的內(nèi)心對話。
5月4日華燈初上時,電影《水餃皇后》劇組亮相上海大光明電影院。根據(jù)貓眼專業(yè)版,截至當晚,五一檔總票房約6.6億元,其中改編自青島女性臧健和創(chuàng)業(yè)往事的《水餃皇后》以1.9億元領跑檔期票房榜。一部人物傳記類型電影,故事的主線乃至命運起承轉合處的不少細節(jié)都是事先張揚的,沒有懸念、更沒有特效,這樣一部電影憑什么在同檔期里獲得最多觀眾支持?
上海路演現(xiàn)場,面對近1300位觀眾,主演馬麗說得真誠:“每個人都有崩潰的時候,我也有,不怕的。我覺得你要相信明天會更好,相信光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量?!本拖褙灤╇娪笆冀K的那枚硬幣,它攥在主人公自己的手中,如同媽媽的囑托——每個人都能做主宰自己命運的光。
該片擷取原型人物臧健和自上世紀70年代末到新世紀之初的人生軌跡。故事里,人物遭遇丈夫背叛,又身在他鄉(xiāng),“天崩開局”。但她不認命、不屈服,為了不讓老家的母親擔憂,選擇帶著兩個女兒在香港從零開始自力更生。影片導演、監(jiān)制劉偉強以警匪、戰(zhàn)爭等大場面類型片著稱,這一次轉身拍中等成本預算的影片,于外界是個不小的意外。但他本人說:“對這個故事有感覺,只因感同身受?!眲?chuàng)作前期,劉偉強找到臧健和的女兒了解主人公生平故事。升騰在今天女企業(yè)家記憶中的往事,和彼時生活在香港郊區(qū)的劉偉強的少年時代有相似相通處,想借一部電影追憶時代變遷里的香港往事,挖掘傳承至今的“獅子山精神”,復盤那些關乎愛與支持的點滴,便是創(chuàng)作起點。
決定改編后,劉偉強腦海里第一時間浮現(xiàn)的就是馬麗的面孔,因為她身上的那股韌勁,跟臧姑娘為事業(yè)拼搏的精神高度契合。事實證明,自影片上映以來,類似觀點被反復提及:戲里戲外,馬麗與臧姑娘的故事同頻共振,她們的事業(yè)發(fā)展路都有著沖破命運束縛、化繭成蝶的意涵。
片中,命運給了臧姑娘一手爛牌。她不懂粵語,曾經(jīng)的護士資質也不被認可,沒錢沒房沒工作,可即便在窮街陋巷的泥濘里,也未曾放棄。她能走出人生的至暗時刻,逆風翻盤開創(chuàng)事業(yè),憑的是自己一雙手、一份韌勁,也離不開母親的味道、人與人之間的依靠。
現(xiàn)實里,馬麗曾說,同頻的女性成長史是她突破以往作品風格的勇氣來源。這些年,女喜劇人的轉型屢受關注。對于馬麗,從話劇舞臺到電影大銀幕,從不被看好到收獲百花獎最佳女演員,她的事業(yè)路至少證明了兩件事——女喜劇人為觀眾喜愛可以不必“扮丑”,能駕馭喜劇節(jié)奏的演員往往有著演技方面的閃光之處。
回到影片聚焦的時間段,那是一個香港社會即將發(fā)生劇變的時刻,也是改革開放春風逐漸吹拂大地、經(jīng)濟大潮浪奔浪流的年代。大時代里拍小人物的創(chuàng)業(yè)史,影片不炫技,踏實地按照時間線講故事,細致地勾勒市井煙火里的人情溫度。相比單親媽媽從街頭小販到創(chuàng)辦跨國食品集團的逆襲人生,電影里惠英紅飾演的房東紅姐、朱亞文演繹的警察華哥、袁富華扮演的糖水伯等市井群像,很多時候更熨帖人心。
馬麗說:“影片不光有母愛、講勵志,它其實充滿了人情味?!痹谒磥?,這是一部關于愛與支持的電影。片中屬于普通人、鄰里間的守望相助,是如今我們身在高樓大廈、享受萬物互聯(lián)的時候,越發(fā)懷戀的人與人之間的質樸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