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獨享的盛宴
來源:北京晚報 | 云德  2025年04月28日11:20

由文山回昆明,恰好搭上一個新交友人的便車。受民族地區(qū)淳樸風(fēng)氣的影響,邊疆的朋友十分熱情好客,一路上噓寒問暖、精心照料,不僅滿懷自豪地介紹云南,而且還表示要到昆明請我吃飯。自己只好以趕飛機為由,一再辭謝??蓪Ψ胶敛焕頃?,非說商議搭車時早已把一切安排妥當(dāng),吃完飯再去機場不遲。然后則不容分辯,直接問我想吃點什么并隨口講出一串特色美食。

看這架勢,再客套已屬多余,只好說來碗過橋米線即可。朋友聽后突然放聲大笑,我莫名其妙地轉(zhuǎn)眼看他,不曉得吃碗米線有什么可笑。朋友見狀,這才一本正經(jīng)地對我解釋,吃米線哪能去昆明?要吃正宗的過橋米線,就必須到蒙自去吃。這話,頓時引起我濃厚的興趣。因為過橋米線我只在昆明吃過,而且留下過經(jīng)久難忘的心理陰影。

那是三十年前,在云南省招第一次吃到過橋米線。大碗一上桌,雞湯的鮮香迅速彌漫開來,格外誘人。按照北方人吃面的習(xí)慣,我順勢嘗了一口。這一嘗不得了,嘴唇立刻燙出一串燎泡來。主人連忙道歉說事先忘了提醒,但道歉已無濟于事,害得我一周吃飯嘴痛。從此,記憶中就把過橋米線與昆明牢牢地聯(lián)結(jié)在了一起。至于其發(fā)源地在何方,算個冷門知識,自己從來都沒涉獵過。

這一意外插曲,立刻讓朋友打開了話匣子。他說,人們之所以知過橋米線而不知蒙自,皆因講故事的人只關(guān)注別人好奇心,而忽視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所致。有關(guān)妻子為照顧備考丈夫,發(fā)明了米線保溫吃法的民間傳說,想必家喻戶曉。但很少有人知道,明清時期云南科舉考試的重鎮(zhèn)就在蒙自周邊,云南歷史上出過的唯一狀元,就生活在與其毗鄰的建水,故而,這里產(chǎn)生跨橋為丈夫送米線的橋段,自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其實稍作延展,還有更加深邃的社會動因。作為茶馬古道的重要節(jié)點,蒙自自古都是滇南地區(qū)的商貿(mào)集散中心,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充足的食品來源和流動的過往客商,皆是在蒙自出現(xiàn)既營養(yǎng)豐富卻又食用方便的米線創(chuàng)新吃法的前提條件和現(xiàn)實可能。

一路聊得開心,時間過得飛快。轉(zhuǎn)眼,汽車就駛出高速匝道,奔向了蒙自市區(qū)。朋友輕車熟路,徑直在一家掛著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招牌的店鋪門口停下。因為急著趕路,就沒點任何炒菜,只在高中低三個檔次的過橋米線上,選擇了頂級的一款。我順勢瞟了一眼,價格大概在85元左右。

一杯茶尚未喝完,米線已開始上桌。清一色的粗陶碗扣在黃楊木托盤上,發(fā)出沉鈍的聲響。九宮格里分別碼著:兩顆晶瑩的鵪鶉蛋、三只新鮮的河蝦、若干薄如蟬翼的烏魚片、雞肉片、宣威火腿片,還有鮮嫩的豌豆尖、菊花瓣、金針菇,以及最具地方特色的雞坑從菌、松茸、牛肝菌和豆腐皮、木耳之類,色彩斑斕、琳瑯滿目,如同畫家打開了寫生的顏料盒一般。最后上來的是個巨型的青瓷大碗,直徑估計超過30厘米。記憶中見過搬運工吃面用的海碗,與之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這巨型大碗氣勢磅礴、先聲奪人,碗里盛有大半碗鮮香撲鼻的滾湯,表面凝著一層金箔似的雞油。據(jù)說這老湯是由筒骨和老母雞文火煨過六小時而成,溫度始終保留在九十八攝氏度左右,恰在能燙熟生鮮卻又不損其清香的臨界點上。

遵朋友指點,我依次按照先葷后素、先生后熟的秩序向碗中下料。各種食材在投入湯中的剎那,迅速在蒸氣里彎折出奇異的弧度。烏魚、火腿和雞片蜷成月牙狀,鵪鶉蛋凝成琥珀色,雞坑從菌、松茸和牛肝菌立時釋放出濃郁的菌香,豌豆尖和菊花瓣在熱浪中舒展后又收攏,用長竹筷稍事攪動,葷菜斑駁陸離的色彩在湯里慢慢洇開,它們與碧綠的豌豆尖和金黃的菊花瓣,瞬間對撞出滿碗的盎然春色。

這哪里是在吃飯,分明是在觀賞各種食材在滾湯里完成身份轉(zhuǎn)化的淬煉儀式;這更不能算是快捷便餐,因為七葷八素的滿滿一桌,簡直就是在赴一場豪華盛宴。世俗的豪華宴會多是眾人的狂歡,而這宗山珍海味一應(yīng)俱全的豪宴卻只供一人獨享。想象中,慈禧老佛爺當(dāng)年品嘗滿漢全席的場面,恐怕也不過如此。足以讓高大上的感覺,倏時爆棚。

當(dāng)最后的一小碗米線滑入碗中,再加進(jìn)少許蔥花、香菜和拓東甜醋之后,雞湯的溫度很快降了下來。拿筷子撈起米線和各種配菜,置入專用木勺里稍涼一下,當(dāng)它們混在一起滑過舌尖時,味道鮮美滑嫩、咸香適口的肉魚,香醇馥郁、風(fēng)味獨特的菌類,脆嫩爽口的蔬菜和吸飽湯汁的柔軟筋道、口感細(xì)膩的米線相互交織,迅速生成豐盈且醇厚的口腔快感,霎時令人唇齒生香、胃口大開。其中既有雞坑從菌的鮮美中蘊藏的松林清香,也有火腿的咸香里裹著歲月的醇厚,更有濃重地化不開的人間煙火氣息。在湯菜一體、葷素混搭、營養(yǎng)齊全的美食喚醒腸胃的某個瞬間,味覺好像接通了某種古老密碼,人也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茶馬古道上悠遠(yuǎn)的駝鈴聲似乎依稀可聞。

當(dāng)大快朵頤、風(fēng)卷殘云式的一番猛造過后,碗里的干貨吃得一干二凈,僅剩下漂浮著若干菊花瓣的半碗殘湯。雖肚子已飽,仍一勺接著一勺地頑強喝湯。朋友提醒這湯可以剩下,但看著精心熬制的雞湯白白浪費,心有不忍,直到所剩無幾方才作罷。切切實實把一碗過橋米線,吃出了饕餮大餐、撐腸拄腹的況味。

臨到離店上車,還沒忘做了最后兩件事。一是建議服務(wù)員備些湯盒,凡雞湯喝不完的顧客務(wù)必打包帶走,免得有暴殄天物之嫌;二是去了一趟衛(wèi)生間,給腰上的皮帶放了一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