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福建文學》2025年第4期|陳倉:喂養(yǎng)石頭
來源:《福建文學》2025年第4期 | 陳倉  2025年04月25日09:06

陳倉,70后詩人、小說家,陜西丹鳳縣人。出版長篇小說《后土寺》《止痛藥》《浮生》,長篇散文《預言家》《動物憂傷》,長詩《醒神》,小說集《地下三尺》《再見白素貞》等二十余部。曾獲第八屆魯迅文學獎散文雜文獎、第六屆柳青文學獎長篇小說獎、第三屆三毛散文獎大獎、第九屆中國長詩獎,中、長篇小說多次被中國小說學會評為年度好小說。

我寫過很多有關石頭的詩,其中有一首是這樣的:“外星人早就登陸人間/它們的家遍布大地/而且在眼前不停地旋轉(zhuǎn)/只不過我們看不懂它的心思/光線是它的語言與歌聲/恰恰我們不能發(fā)光/你看看那塊石頭/它嘮叨個沒完沒了/而我們總以為它在沉默?!?/p>

世界上最普遍的恐怕就是石頭,差異最小的也是石頭,大洋內(nèi)外有,山里城里也有,而且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石頭,似乎成了大家共同的語言,它們像一臺時光刻錄機,默默地記錄著人類的一舉一動。

所以每到一個地方,我都是要撿石頭的。比如,這次山西忻州之行,我不是在撿石頭就是在撿石頭的路上度過的。撿著撿著,我突然發(fā)現(xiàn),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石頭,忻州的石頭和其他地方的石頭并不一樣。

透過忻州的每一塊石頭,像透過一面鏡子,我一眼就能看穿幾億幾十億年前的時光,甚至還能聽到這片大地上的人們住在石頭里說話。

1.周遍遠聞

我們到達五臺山的時候是黃昏時分。五臺山屬于忻州,傳說原為神仙方士所居,所以又叫紫府山。文殊,意為“妙德”“妙吉祥”,相傳她來中國定居以后,最早就在五臺山說法講經(jīng)。我放好行李便出了門。自行出門,當然是想隨意溜達溜達,在這種“脫軌”的狀態(tài)下,往往會有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關鍵是有機會去撿石頭。

好石頭是河水養(yǎng)大的,或者說河是好石頭的故鄉(xiāng),經(jīng)過風吹雨打漂泊流浪,好石頭就會回到故鄉(xiāng),所以按照我的經(jīng)驗,撿石頭最好的去處是河邊。酒店門前就有一條小河,水不旺,甚至幾近干涸,河灘卻比較寬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石頭,像一群饑餓的嗷嗷待哺的孩子。

晚霞燒紅了群山,大朵大朵的烏云鑲上了金邊。我跳下了河灘,摸著一個個或大或小或仰或臥的石頭,像慈愛地摸著自己兒子的頭。對,這次采風,兒子正好放假,我便把他帶在了身邊。

兒子在岸上激動地問,爸爸,有好石頭嗎?我指著面前一塊巨石說,當然有,這一塊就是!你看看像什么?兒子說,像鼓,不過太大了吧?

暮色越來越濃,已經(jīng)看不清石頭的質(zhì)地和花紋,只能看到石頭浩浩蕩蕩的輪廓。我順著河道走了一段,便回到了岸上。我撿石頭,不是奔著奇石也不是奔著玉石而去的,我只是想撿一個石頭作為紀念。

返回的時候,路邊一個孤零零的小攤引起了我的注意。攤主是一個干瘦的男人,他的面前是一輛手推車,車上擺放著各種各樣的工藝品。

他和我們常見的小販不同,沒有任何吆喝,沒有任何推銷,而是靜靜地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他的目光濕潤、透明而委婉。有一位師父曾經(jīng)告訴我,這樣的眼睛通向的是干凈的心靈。我估計他并不是職業(yè)的小販,而是附近的山民,趁著農(nóng)閑時節(jié)出來賺一點外快而已。

我的眼睛落在一個“老碗”身上。我問攤主,這是什么?他說叫磬,是純銅的。我看著它在暮色中泛著光,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想到了海子《亞洲銅》中的幾句詩:“亞洲銅 亞洲銅/看見了嗎?那兩只白鴿子/它是屈原遺落在沙灘上的白鞋子/讓我們——我們和河流一起 穿上它吧//亞洲銅 亞洲銅/擊鼓之后 我們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臟叫作月亮/這月亮主要由你構(gòu)成。”

時間是七夕前后,一輪蛾眉月真像一只白鞋子,掛在五臺山的天空。我仰頭瞥了月亮一眼,然后又盯著銅磬看了又看,我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從前。

十八九年前吧,我在報紙上創(chuàng)辦了一個慈善欄目“愛心檔案”。有一天收到了一位讀者來信,說她在忻州市靜樂縣婆娑鄉(xiāng)支教,那里的學生特別艱苦,需要愛心幫助。我就發(fā)起了一場捐助活動,沒有想到上海的愛心人士特別多,幾天時間,市民捐助的書包、文具、衣服就堆成了山,而且還有不少的現(xiàn)金。

我們雇了一輛大卡車,我親自帶隊運往忻州。經(jīng)過幾天幾夜的奔波,把上海人暖暖的愛心送到了大山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出發(fā)前的那天晚上,有一位在北大荒支過邊的老干部,捐來了一臺手風琴,還拉了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為我們送行,那首浪漫的樂曲在燈火闌珊的大上?;仨懼?。

從婆娑村返回的時候,我們在太原住了一夜。那同樣是一個黃昏,我獨自走出酒店,在一條巷子里轉(zhuǎn)了轉(zhuǎn),然后鉆進了一家古玩店。我看到一個黃色的“老碗”,便好奇地問那是干什么的。店主說,也算是一種樂器,不需要演奏就能發(fā)聲。

店主便拿起一根鐵棍,貼著碗口輕輕地攪了兩圈,“老碗”便發(fā)出了悠遠而綿長的聲音。那聲音穿透墻壁,穿透大街,穿透了人的骨頭和心胸。我一直都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是佛教中的一種法器,只覺得這種聲音有一股魔力,人一聽頓時就會安靜、純凈下來,甚至可以隨著聲音從塵世中撤離。

我決定把這個“老碗”買下來,但是店主開價600塊,通過討價還價,最后降到了300塊。當時,一碗面條才兩三塊錢,300塊不是小數(shù)目,我掂量再三還是忍痛割愛了。心想,不就一個“老碗”嗎?以后肯定能碰到的。

離開太原以后,我經(jīng)常上網(wǎng)店搜索,無數(shù)次地去商店尋找。前些年認識了太原的一位朋友,還專門委托他幫忙尋找此物,可是我已經(jīng)忘記那家古玩店位于什么地方,也不知道這個“老碗”真實的名稱。

也正是從那時起,我每到一個地方,除了去撿石頭之外,還養(yǎng)成了逛古玩店的習慣,并形成了一個購物原則,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惜一切代價都要拿下??上У氖牵鞣N各樣的東西淘了不少,并沒有找到那個可以發(fā)音的“老碗”。

直到如今,那種聲音還在沖擊著我的心靈,像是一場潔白無垠的大雪敲打著我的窗戶。我沒有想到,時隔這么多年之后,竟然在五臺山再次相遇,而且才知道它的名字叫磬,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緣分。撿到心儀的石頭是一種緣分,遇到自己心愛之物也是一種緣份分。

我拿起這只磬,端詳著,它的內(nèi)部雕刻著五只蝙蝠,寓意為“五福臨門”,外部雕刻著100個不同寫法的“壽”字。不等我再問攤主,他已經(jīng)左手托著磬,右手拿起一根降龍木,輕輕地敲打了幾下。

我問,不是貼著碗口攪嗎?他說,敲打的聲音更好聽。這只磬,攤主開價500塊,最后以300塊成交。我已經(jīng)不記得當年錯失的那只磬是什么樣子,如今以當年的300塊價格失而復得,似乎都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為了報答攤主,我又買了一個銀茶壺和一個銅茶罐。銀茶壺的壺嘴是一只大象鼻子,壺身的造型像一座布達拉宮;銅茶罐底部印著“大明宣德”字樣,上邊雕刻著“清明上河圖”,已經(jīng)生出淡淡的銅銹和一層光滑的包漿。

兒子很起勁,先是上網(wǎng)查了查,告訴我銀器的鑒別方法有十幾種,常用的有看顏色、聽聲音、掂重量,最方便的還是用火燒,純銀的越燒越白,純度不高的一燒就會變成黑色或者其他顏色。兒子平時練書法,對于銅茶罐,他指著“清明上河圖”幾個字告訴我,其中的“圖”字好像不是繁體,所以這個銅茶罐有可能不是老東西。

我就問兒子,我買這些東西的目的是什么?兒子說,是為了收藏。我問兒子,我會把收藏的這些東西賣掉嗎?兒子說,不會。我說,我百年之后,這些東西是要留給你的,你會把它們賣掉嗎?兒子說,也不會。

我說,這就對了,我們收藏這些東西,其實是為了欣賞,既然不會賣掉,是真是假有關系嗎?比如這只磬吧,只要能發(fā)出好聽的聲音,是什么年代的有關系嗎?兒子說,確實沒有關系,我們就把它們當成真的好了。

夜深的時候,等兒子入睡了,我?guī)е嘧叱鼍频?,坐在酒店前邊的河邊,坐在濃濃的夜色中,坐在佛教圣地五臺山,像一位僧人輕輕地敲打著。那直擊心靈的聲音再次響起,繞道群山,繞道眾生,繞道遠古,繞道滿天的星辰,再次回到了我的體內(nèi)。

夜宿五臺山的那天晚上,我感覺自己的身體像一座小小的寺廟,是透明的,透明得像是裊裊的香火,像是渺渺的鐘聲,像是一縷縷梵音,正直,和雅,清澈,深滿,周遍遠聞。

2.繞行萬年

山西忻州行,不去雁門關是說不過去的。雁門關位于代縣城北20公里,在此處自然是爬長城、擊鼓鳴金、騎馬射箭,體驗一下英雄們“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的那種保家衛(wèi)國的豪情壯志。

在下山的時候,我再次“脫軌”不走尋常路,而是拐進了老街背后的一戶人家。他們正在翻蓋房子,我本來想在工地上撿一塊石頭或者廢棄的青磚藍瓦,但是剛剛邁入大門,便被支在門下的一截樹根吸引住了。

這是一棵槐樹的根,湊近一聞,有一股淡淡的槐花香。它一拃那么高,碗口那么粗,在活著的時候,樹干就被剝掉了皮,所以樹根的包皮是再生的,看上去酷似一只馬蹄。主人用它來支著大門,是因為這東西在農(nóng)村人眼里就是一塊廢物,燒柴都嫌太小,所以我沒有打招呼就順走了。

除此之外,雁門關一行無話,吃完了午飯我們繼續(xù)向北,朝著寧武縣的萬年冰洞出發(fā)。聽說下一站是萬年冰洞,我是不以為然的。在很少下雪的南方,比如上海和廣州,即使是烈日炎炎的夏天,也建了不少冰雪世界。

在這個反季生長的年代,春天的西瓜,冬季的草莓,小蜜蜂到處奔波四季不停地釀蜜,逆時令而行的事情已經(jīng)司空見慣,人工打造一個“冰柜”也就不足為奇了吧?

但是,真正來到了冰洞,才知道自己大錯特錯,人家這里的冰不僅是天然的,而且在300萬年前就形成了。其實,萬年冰洞是一個山洞,位于寧武縣城西50公里處的管涔山上,主峰是海拔2739米的蘆芽山,屬于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的發(fā)源地。

進入冰洞之前,雖然正值盛夏的高溫天氣,但是管理方依然要求穿著專用的防寒服。冰洞的入口不大,也十分隱蔽,被花花草草遮擋著。順著臺階進入冰洞,頓時便是冰火兩重天??諝獾暮涑潭?,讓人誤以為進入了冬天,甚至以為穿越到了哈爾濱。

我年前去過哈爾濱的冰雪大世界,那里的冰雕題材多是亭臺樓閣、動物、人物,比如城堡、宮殿、寶塔,比如大象、老虎和熊貓,比如美女、英雄和天使。在哈爾濱的大街小巷,冰雕也是處處可見,比如索菲亞廣場,比如馬迭爾酒店門前,比如火爆一時的紅專早市,我看到的冰雕多數(shù)是冰燈、英雄人物和俄羅斯套娃。這些冰雕雖然也挺美的,但是似乎太現(xiàn)實了,甚至有些世俗,都不算絕美的藝術(shù)。

絕美的藝術(shù)不在于“像”,而在于“像又不像”,能夠引起人的美妙想象和精神享受。我們進入萬年冰洞,順著臺階“上天入地”,猶如進入了一個神話世界,橋非橋,柱非柱,窗非窗,簾非簾,花非花,樹非樹,人非人,佛非佛,不能說是栩栩如生,只能說是亦真亦幻。尤其是“人物”,剛剛還是竊竊私語,你稍微換了一個角度,又是若有所思;剛剛還是嫦娥奔月,你稍微走上幾步,卻是天女散花。

怎么說呢,哈爾濱的冰雕是能工巧匠的杰作,而冰洞里的冰雕卻是鬼斧神工,一個是工藝品,雕刻著煙火人間,一個是自然山水畫,描繪出了瓊樓玉宇,花樹人神,前世、今生和未來,都行云流水地融合在一起了。

其實,冰洞更像溶洞。我也去過很多溶洞,可以用“別有洞天”等詞語來形容,但和冰洞相比,還是差了一些。溶洞由石頭組成,是灰暗不明的,而冰洞由冰組成,完全是晶瑩剔透的。我們走在里邊,猶如走在珠雕玉砌的天宮神府,或者干脆像是被鑲嵌在了一塊玉中。

哈爾濱的冰雕只存在于寒冷的冬季,不長時間就會全部融化,每年又要重做一次。我十分好奇,冰洞里的冰會不會融化呢?跟隨我們的導游說,大家的擔心是多余的,這里的冰不會融化,即使有微微的融化,也會不停地自我修復。

可以自我修復的東西都是活著的,是有生命力的,比如我們身上的傷口能夠愈合,正是生命的可貴和價值?;蛘哒f,冰洞根本不是生命,而是一個神話一樣的存在,像月亮上的那棵桂花樹,吳剛揮舞著斧頭永遠也砍不倒它,原因是它自帶著神奇的自愈功能。正因為如此,冰洞才會一直保持下來。

當?shù)氐呐笥迅嬖V我,之所以叫“萬年冰洞”,是經(jīng)過中科院的科學家反復考證,對冰層里的物質(zhì)進行檢測,確定冰洞形成于冰川運動,至今已經(jīng)300萬年了。冰洞萬年不化的秘訣,是因為它的構(gòu)造比較特別,有人說像倒懸的大漏斗,有人說像掛在山體中的寶葫蘆,而我覺得是一個堵住了喇叭口的薩克斯。

它的開口比較小,內(nèi)外氣流很難交換。主要還是在冬天的時候,外部氣溫零下30多度,冷氣下沉就會進入冰洞,夏天熱氣上浮就無法進入冰洞。所以冰洞的溫度始終保持在零度以下,有著冬暖夏涼的效果。

我伸手摸了摸,感覺這里的冰和我們平時接觸到的冰不太相同。外面的冰皆由水凍結(jié)而成,水結(jié)成冰,冰再融化為水,水再凍結(jié)為冰,它們在不停地輪回中,免不了會落入風塵,沾染一些人間的習氣。而冰洞里的冰,一生下來就是冰,從來沒有水的經(jīng)歷,沒有水的漂泊,沒有水的流逝,沒有水的滄桑,沒有體會到人情冷暖,沒有命運的起起落落,所以涼爽中帶著純凈,堅毅中帶著溫潤,并將繼續(xù)以冰的形式存在下去,千年萬年萬萬年。

萬年冰洞到底是怎么被發(fā)現(xiàn)的呢?導游介紹,在寧武當?shù)?,千百年來一直流傳著一個傳說.有一個牧童在蘆芽山中放牛,有一天無意中闖入了一個神奇山洞,那是童話城堡一般的清涼世界。它像一個桃花源,與外邊的世界不同,氣溫不冷不熱,花樹不開不敗,食物不爛不腐,關鍵是時間都停止了。

牧童一時流連忘返,在里邊無憂無慮地玩了好多天,直到他想家了,才走出洞山,把消息告訴了村里人。從此,大家在人世間耕種糧食、養(yǎng)牛養(yǎng)羊,然后把糧食和食物儲存在冰洞里,遇到天寒地凍或者夏日炎炎,他們就躲進冰洞里享受生活,所以人人都長命百歲。

任何傳說,或者說是神話,都是有現(xiàn)實基礎的,都不是完全憑空捏造的,但傳說又是如何變成現(xiàn)實的呢?網(wǎng)絡上的版本說,寧武縣有一個叫閆鵬的干部,平時喜歡旅游探險,當他聽到有關冰洞的傳說以后,決定去尋找那個神奇的世界。

閆鵬爬遍了蘆芽山的大部分山頭,終于在管涔山中找到了萬年冰洞。閆鵬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走到洞口附近感覺涼颼颼的,而且背陰的崖壁上掛滿了冰花,深不見底的洞口更是冒出一絲絲的寒氣?!遍Z鵬和朋友順著洞口爬下去,拿著火把一照,一下子驚呆了,他們仿佛置身于仙境。

另外一個版本,是當?shù)嘏笥迅嬖V我的,說寧武縣的領導想大力發(fā)展旅游經(jīng)濟,便派人到處尋找旅游資源,才發(fā)現(xiàn)了傳說中的冰洞,然后從中科院請來了科學家,經(jīng)過廣泛地考察和論證,最后建成了這樣一個旅游勝景。相關資料顯示,萬年冰洞2005年被評評為國家地質(zhì)公園,2011年被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真正地造福了一方百姓。

幾百萬年前還沒有神仙,冰洞里的冰就已經(jīng)降臨人間。據(jù)說,冰洞不遠處還有一座“火山”,相距僅有200米之遙,翻過一個小山丘就到,只是不通公路而已。此“火山”并非科學意義上的“火山”,而是埋藏于地下的煤層發(fā)生自燃的現(xiàn)象,這在黑金遍地的山西并不罕見。

資料顯示,世界上只有西伯利亞和南北極,才發(fā)現(xiàn)過小規(guī)模的冰洞。而寧武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天氣溫最高可達38攝氏度,又和“火山”為鄰,這不能說是“奇跡”,而應該說是一種天意。

從冰洞里出來,我恍惚以為自己從300萬年前繞了一圈回來。

3.放生石頭

原以為在萬年冰洞撿不到石頭應該是一個缺憾,不過,接下來的景點是懸空村,不但建在懸崖絕壁上,而且村子里的房子以及通往村子的小路,都是由石頭建起來的,可以說是地地道道的石頭村。關鍵是,這里的石頭非同凡響,不僅彌補了我的缺憾,還填補了我石頭收藏的空白。

懸空村同樣位于管涔山中,離萬年冰洞不遠,十幾公里。我們來到山腳下的時候,下了一陣若有若無的毛毛雨,再加上暮色山嵐,遠遠地抬頭望去,“掛”在半山腰的懸空村,就有了空中樓閣或者海市蜃樓一般恍惚而縹緲的美感。

上山的路是陡峭的,全部由石板鋪成。這些石板除了形狀不規(guī)則,厚度一樣,表面平整而光滑,像是人造的。我一問,才知道是天然的,那帶著一絲被歲月反復沖刷留下來的痕跡,也告訴我們這是一條古老的通道。

懸空村的房子都是依著地勢而建,背靠著懸崖絕壁,面臨著百丈深淵,門前有一條街道,都是由木柱支起來的,鋪著寬厚的木板。走在上邊,像走在棧橋上,會有輕微的顫抖,或者像坐著八抬大轎,能聽到輕微的吱吱聲。街道邊是有欄桿的,憑欄俯視,無邊的蒼翠伏在腳下,其間是潺潺的流水;反身仰望,綿綿的云團就在頭頂,太陽不時地露出羞澀的笑臉。在街道上漫步,時不時會有一些古藤老樹,把它們的手腳從木板的縫隙中伸上來,頑皮地纏著你的腳,不讓你淡然離去。

這些房子都是由石頭和木材建成的,大多數(shù)有300年的歷史,所以呈現(xiàn)出一層鐵銹的顏色,透出一股濃濃的古意。我猜測,這里的居民當年把村子建在懸崖上,肯定不是為了看風景,或者在驚險中追求刺激,應該是為生活所迫。世界看似很大,往往很小很小,小得容不下那些卑微的人。

整個村子特別安靜,街道上沒有幾個行人。我估計,如今的生活條件變好了,生存空間變大了,居民們應該已經(jīng)搬遷了。但是再仔細一看,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人家的門都敞開著,還有一個茶室里,幾個先到的朋友靜靜地喝著啤酒,吃著當?shù)氐男〕裕高^窗子在欣賞著風景。

我像往常一樣,走進了一戶人家。我沒有想到的是,這戶人家別有洞天.大門里邊是一個不大的院子,正面是三間瓦房,東邊長著一棵沙果樹,樹上結(jié)上了黃黃的沙果,我順手摘了兩個嘗了嘗,脆脆的、酸酸的,吃完以后有一絲絲的甜從舌頭下嘶嘶地冒了出來;院子西邊拴著一條不大的黃狗,看到有陌生人進來,就騷動不安地掙扎著,但是它并沒有叫,還歡實地搖著尾巴;院墻下邊種著綠油油的韭菜和肥胖的蘿卜,可以看出這片土地并不貧瘠。

呵,院墻!我的目光落在院墻上了,因為院墻是石頭壘起來的,和上山時鋪路的石頭不太一樣,中間夾雜著幾塊“奇石”。尤其是下邊的菜園子里扔著一塊大石頭,它是金黃色的,上邊鑲嵌著許多貝殼一樣的小化石。

我把它從地上拾了起來,用水沖了沖上邊的泥土,然后高興地問:“家里有人嗎?”我喊了好幾遍,才從家里走出了一對老夫妻。我壓抑住內(nèi)心的喜悅問:“這塊石頭多少錢?”大爺在大門口坐下來,一邊抽煙一邊風輕云淡地說:“不要錢,你拿走吧?!蔽艺f:“這怎么好意思,我給你買兩包煙吧?!?/p>

不得不承認,現(xiàn)在的農(nóng)民真是與時俱進啊。我沒有現(xiàn)金,沒想到老太太返回房間,顫巍巍地拿出了手機,用她粗糙而蒼老的手打開了收款碼,讓我給她掃了30塊。

兒子發(fā)現(xiàn)我撿到了好石頭,已經(jīng)屁顛屁顛地跟著我了。他指著大門旁邊說:“爸爸,這里還有兩塊呢?!蓖?!兩塊更大更好的“金包玉”就懶散地扔在房檐下邊。我圍著兩塊石頭反復看了看,小一點的有小磨盤那么大,大一點的和大磨盤一樣大,花紋和質(zhì)地特別漂亮,中間鑲嵌的小石頭應該也是化石,竟然像紅色的瑪瑙一樣。

大一點的石頭,我搬都搬不動。沒有辦法,只好問大爺:“小一點的石頭多少錢?”這次大媽開了口,說要120塊。大爺比較大方,吐出一口煙,滿不在乎地說:“你給70塊吧?!?/p>

最后,我花費了100塊錢,差不多就像撿的一樣,得到了兩塊珍貴的化石。一塊由朋友幫我?guī)铝松?,一塊由我自己扛下了山。

當?shù)氐呐笥呀榻B,懸空村在億萬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我?guī)律降膬蓧K石頭應該是海底沉積的淤泥夾雜著海洋生物而形成的化石,這樣的石頭在太行山里和黃河兩岸很多地方都有。下山的時候,我觀察了一下,確實在路邊壘起來的石墻中,走幾步就會遇到這樣的化石。

我后來稱過,從懸空村扛下來的石頭是18公斤。所以回到山下的時候,我渾身都濕透了,肩膀被壓破了,腰也扭了,整整痛了半個月。但是,我特別開心,因為這塊石頭不僅僅是忻州之行的特別紀念,更承載了我對遠古世界和歲月流逝的敬仰和記憶。

隨后的兩天,我們先去了河曲縣的西口古渡,“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實在難留”,唱的就是這個地方。我在西口古渡的黃河邊撿到了一個石錘,有人從形狀和光澤判斷,是一件新石器時代的生活工具。最后去了偏關縣,這是忻州之行的最后一站。我在老牛灣的石板路上也發(fā)現(xiàn)了很多海底化石,尤其在土地廟前看到一塊黃色的石板,中間鑲嵌著一條魚,有一尺多長,是白色的,魚骨、魚眼、魚唇都非常清晰。

朋友見我如癡如醉,就偷偷地告訴我,可以讓當?shù)氐呐笥褞臀覐牡匕逯星艘粔K出來。但是我拒絕了,因為君子愛石,也得取之有道。比較有緣的是,在前往吃午飯的途中,我在菜地里撿到了一塊石頭,又是不同的味道:黃色的石頭上密密麻麻地鑲嵌著一顆顆蠶豆那么大的小石子,黃的、白的、紅的、黑的,我拿著鑒別玉石的小手電一照,竟然顆顆都像珠玉一樣發(fā)光。

從偏關縣返回忻州市,有些朋友又去喝酒了,而我一步也不敢停留,趕緊聯(lián)系快遞公司,準備把石頭運回上海。但是已經(jīng)晚上9點多,快遞員已經(jīng)下班,我掃了一輛自行車,騎行了五六公里,先后找到了兩家快遞站,人家也下班了。

根據(jù)航空公司的規(guī)定,我和兒子每人可以托運20公斤的行李。10點多回到酒店,為了減輕行李的重量,我把不必要的東西,比如水果,都扔掉了,把必要的東西,比如電腦和衣服,裝進隨身攜帶的背包,把兩個行李箱騰出來,專門用來裝石頭。

我用秤稱了稱,最大限度地裝了40公斤的石頭。令人惋惜的是,還剩下五個石頭沒有辦法帶走。我看著剩下的石頭,像看著即將被拋棄的孩子一樣。我突然想到一位朋友的話,她準備把不想要的石頭送回河里。

石頭,它們離開了水就顯得有些蒼白,生活在水里的時候就特別美。我想,它們本來生活在自己的故鄉(xiāng),被我?guī)Щ厣虾R菜闶遣诲e的歸宿,但是如果被我拋棄在異地他鄉(xiāng),這是多么殘忍啊。尤其是明天早晨,服務員打掃房間的時候,就會把它們掃入垃圾桶。我怎么忍心讓自己心愛的石頭一下子變成垃圾呢?

好,我要去放生石頭!兒子已經(jīng)進入夢鄉(xiāng),發(fā)出了輕輕的磨牙聲,我便帶著剩余的石頭下了樓。我導航了一下,酒店周圍沒有河,這可怎么辦呢?正在此時,我看到酒店門前的噴泉,正在噴涌著美好的水柱。

我趕緊把這些石頭拿出來,一個一個放入了噴泉下的水池。這里雖然沒有河那么寬闊,沒有河邊那么自由自在,但這里卻是華燈璀璨。我看了看這些石頭,它們在夜色的照耀下發(fā)出了彩色的光芒,感覺真像石頭版的灰姑娘變成白雪公主的童話故事。

去年,我也到過一次山西,是去太行山中的長治,在平順縣岳家寨村民家的院墻上和豬圈里,看到過海洋生物的化石,在長子縣仙翁山上參觀了直徑1.24米的樹化石。加上這次忻州之行,我對山西的認識更深刻了。

我們不僅從山西星羅棋布的風景名勝可以看出一代代子民奮力前行的歷史,而且可以從一塊塊石頭中看出這塊大地經(jīng)歷過茫茫的時光。還有,女媧造人,女媧補天,共工撞山,伏羲畫卦,精衛(wèi)填海,后羿射日,愚公移山,三晉大地之所以發(fā)生了這么多的神話故事,肯定和這片土地上的人物風華息息相關,尤其和石頭應該是分不開的,比如女媧補天用的就是五色石,剩下的那一塊經(jīng)過一僧一道的點化,幻化成了通靈寶玉,被賈寶玉撿去了。

在忻州的最后一夜,住在哪里已經(jīng)不記得了,只記得每次醒來的時候,看到幾塊石頭躺在我的床前,就不由得披衣而起,去摸一摸它們?;氐缴虾R院?,我更是把這些石頭擺在離我最近的位置,每次打雞蛋炒菜的時候,我都會留下一點蛋清,去擦一擦它們的臉,而且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拿水澆一澆它們,來喂養(yǎng)一下它們遠古而光亮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