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古典與傳承:詩寫新時代的抒情——評倪宏偉詩集《唐代百首經(jīng)典古詩抒情》
來源:川觀新聞 | 趙華  2025年04月16日09:52

與詩人倪宏偉結(jié)緣,源于他的詩歌對我的觸動。當詩集《唐代百首經(jīng)典古詩抒情》擺在案頭時,我仔細閱讀,同頻感受到古典與現(xiàn)代融合的詩意流淌,欣喜其傳承方式與詩歌技巧的變化,對那片古老的土地生長出的詩歌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

詩是一種情感的現(xiàn)實觀照。詩人通過對大千世界自然萬物的觀察體驗,觸發(fā)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由此成為詩歌的源泉,讓詩人抒寫下片刻的所思、所想、所感。詩人與世界的情感鏈接,誕生了大量的優(yōu)秀詩歌作品。我們徜徉其間,感知到世界的神秘、情感的多元。

詩集《唐代百首經(jīng)典古詩抒情》另辟蹊徑,以唐代經(jīng)典古詩為參照物,吸收古詩的精髓和養(yǎng)分,用現(xiàn)代詩的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嘗試,拓展了詩作的新領(lǐng)域和天地。這種從古典出發(fā)敘寫世間萬物的探索,是一條新的路徑,帶來的震動和影響,啟迪了我對文學的思考。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如何傳承弘揚?古典詩歌如何繼承發(fā)展?《唐代百首經(jīng)典古詩抒情》給出了答案。

倪宏偉在品讀李白的詩《望天門山》后寫道:“浪漫是骨子里潮動的聲音/以竹筏為屐,游歷心中的山河/聽見纖夫的號子款款而來/楚江就跳出一個詞,在晨光中/讓兩岸青山對峙/一葉孤帆悠悠駛來/與碧水匯入歷史的光影/成為名句,成為詩人鐘情的詞根——《竹筏為屐》”。

詩中浪漫氣息氤氳,在歷史的光影中,捕捉古代詩人的名句和鐘情的詞根。這是對李白詩的創(chuàng)意抒寫,傳遞出一種嶄新的詩歌意境。

在《姑孰十詠·謝公宅》詩中,李白云:“青山日將暝,寂寞謝公宅。竹里無人聲,池中虛月白。荒庭衰草遍,廢井蒼苔積。唯有清風閑,時時起泉石?!?/p>

倪宏偉的詩歌《謝公宅》娓娓道來:“青山壓不住草芥的欲念,滿眼白墻/恍如謝公祠的寂寞/一片竹葉,墜入倒影的皺褶/魚兒在池塘虛度光陰/舉杯獨酌,與宣泄的情感敘舊/歲月的杯盞仍在傾倒/所有高潔的品格,都在堅韌的竹節(jié)上/庭院雜草叢生,廢井長滿苔蘚/唯有清風悠閑的姿態(tài)/在夕光里,安撫涌動的巖泉”。取材于古詩又超脫于古詩,詩意盎然,富有人生的哲理。

人是易耽于安逸的物種,當深陷苦痛與災難時,會發(fā)自肺腑地吶喊呼號,并且會格外珍惜萬物。但當無虐少憂時,便會變得貧乏、遲鈍,缺少對美的捕捉、對苦痛的敏感。正因如此,文學是綻放在廢墟上的花朵,是盛開在冰山上的雪蓮,是搖曳在荒漠里的纖草。

杜甫見證了安史之亂后家國的衰敗和生靈涂炭,因此杜詩常常懷有對國家、社會、君主和人民強烈的關(guān)注和責任感,具有沉郁頓挫的特點,如《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胸懷天下、兼濟蒼生的思想,在詩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

倪宏偉汲取杜詩的精髓,以《春日如斜陽殘照》為題進行現(xiàn)代抒寫:“城門破碎,長安火光沖天/山河彷徨在朝廷的往事里/像孤獨的花葉飄零/城內(nèi)荒草萋萋,春日如斜陽殘照/在風中搖搖欲墜/此時此景,滿腹的感傷誰人能知/像花兒的淚濺落雨天/悵恨離別或許是塵世的流浪/鳥兒的悲鳴,讓脆弱的內(nèi)心驚懼不安/裊裊烽煙,三月未曾停息/一封家書珍貴無比/像親人的思念,萬金難買/頭上白發(fā)越搔越少,發(fā)簪再無立足之地/仿佛國之屋脊,已在現(xiàn)實中坍塌”。古長安沖天的火光,人們的悵恨離別或塵世的流浪,都是社稷蒼生的悲鳴,我們感受到了靈犀相通的文字。

王維同樣經(jīng)歷安史之亂,飽受顛沛流離之苦,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獨白:“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倪宏偉以《喚醒鄉(xiāng)愁》一詩進行情感呼應(yīng):“一片陌生的異鄉(xiāng)山水/一個人在流浪的風里漂泊/重陽佳節(jié)已至,鄉(xiāng)愁喚醒了故鄉(xiāng)/遠方的親人重疊于記憶深處/思念是抑制不住的眼淚/遙想今日辰景,山東兄弟登高望遠/頭上插著茱萸以驅(qū)辟邪祟/唯獨少了孤獨的一人”。詩句呈現(xiàn)的濃濃鄉(xiāng)愁,很好地解讀了王維的思鄉(xiāng)之情。

邊塞詩是唐詩的重要板塊,鑄就了唐詩發(fā)展的黃金時期?,F(xiàn)存唐之前的邊塞詩不足200首,而《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2000多首,不乏宏偉篇章。如李賀的《雁門太守行》:“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p>

倪宏偉沉浸在李賀詩的意境,追逐那段遠去的時光,在《血染邊塞》詩中真情抒寫:“敵兵蜂擁而至,猶如黑云翻卷/城墻似乎將要摧毀坍塌/將士們的鎧甲,向著燦爛的陽光/像金鱗一般閃耀/滿天號角聲聲,一片凝重的秋色/閃動無情的刀光劍影/勇士殷紅的血跡,浸透邊塞的黃土/在寒夜中凝結(jié)成暗紫色/援軍半卷紅旗,長途奔襲/在易水岸邊踹破敵營,驍勇搏殺/夜寒霜重,戰(zhàn)鼓郁悶低咽/已失去往日的雷霆震撼之聲/只為報答君王的恩遇/手持鋒利寶劍,甘愿殉國血灑疆場”。悲壯、無畏和報效家國的情懷,躍然詩行,令人稱贊。

倪宏偉的詩歌注重情感釋放,呈現(xiàn)了一種穿越時空的情愫回歸,為讀者拓展了想象的空間。

元稹的詩《離思五首·其四》:“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眴拘蚜四吆陚ド畈赜趦?nèi)心的感情因子,于是有感而發(fā)寫下:“滄海之水,在于經(jīng)歷一段邂逅/從蔚藍的碧波之中/閱盡大海蘊藏的一往情深/世間江河之水,就變得相形見絀/陶醉過巫山變幻莫測的云雨/情感已有終身的托付/再無興致欣賞名山大川的風景/即使經(jīng)過千姿百態(tài)的萬花之叢/也無意回頭顧盼花蕊/這緣由,一半是修道的凈心無染/一半是因為擁有你——《滄海情深》”。

杜牧在《泊秦淮》詩中吟哦:“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蹦吆陚パ拍恋那楦行穆罚迷姼琛肚鼗春优稀愤M行細膩描?。骸盁熿\朦朧,籠罩著寒冷的江水/明月的清輝灑滿銀色的沙洲/夜色很沉,船只停泊在秦淮河畔/靠近岸上燈影搖曳的酒家/賣唱的歌女詞曲奢靡/不知道什么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仍在河對岸唱著玉樹后庭花”。鄉(xiāng)情、愛情和家國情交織,增添了詩的韻味和厚度,是詩人品讀古詩又關(guān)注現(xiàn)實的真情寫照。

對經(jīng)典古詩進行翻新創(chuàng)作難度極大,面臨詩歌意境、寫作技術(shù)的嚴峻挑戰(zhàn),倪宏偉勇氣可嘉。值得欣慰的是,倪宏偉的詩作克服了可能由此帶來的平淡,令人耳目一新。

如白居易的詩《看常州柘枝贈賈使君》:“莫惜新衣舞柘枝,也從塵污汗沾垂。料君即卻歸朝去,不見銀泥衫故時?!蹦吆陚サ摹惰现ξ琛吠瑯右忭崻毺兀骸疤现ξ?,就不要吝惜精致的舞衣/這是一種動感的舞蹈,千變?nèi)f化/一曲舞終,舞衣已沾染塵埃和汗水/料想使君即將返回朝廷/舞伎已疲憊不堪/這個演繹的過程,隱藏于幕后/或許使君見不到/她們身著銀泥衫的那段時光”。古今互動,相得益彰,這是詩集帶給我的啟示,相信讀者會從中感受到景觀意識、故土意識和歸宿意識。

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如同核裂變所釋放出的能量,能跨越歷史的屏障、穿越時空的滯留?!短拼偈捉?jīng)典古詩抒情》遵從古典而又跳出古典,以嫻熟的技巧融入微觀現(xiàn)實和真摯的感情,在藝術(shù)上取得意象美、詞匯美、格律美的效果,構(gòu)建了屬于自己的象征體系,成功地傳達了個體的感悟和對生命奧義的理解。相信倪宏偉的詩歌會在歲月的砥礪中更深邃和精美,更深刻而廣闊。

(作者授權(quán)轉(zhuǎn)發(fā)?!短拼偈捉?jīng)典古詩抒情》,倪宏偉著,大連出版社,202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