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從“家”中汲取智慧與勇氣——讀沙冒智化詩集《活在家里的名字》
來源:中國民族報 | 尕旦才讓  2025年04月14日11:30

沙冒智化的最新詩集《活在家里的名字》是他詩歌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第九部作品。這部詩集以“家”為核心意象,通過75首詩歌,構建了一個充滿情感共鳴與文化內(nèi)涵的詩歌世界。詩人以新時代青年視角,書寫西藏人民蘊含在生活氣息里的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這也是他一貫的寫作習慣,即活在當下,書寫當下。

在詩集中,每首詩歌都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名字為標題,諸如《玉忠拉姆》《仁青卓瑪》《完代才讓》等。這種別具一格的命名方式彰顯了詩人對普通人的關注,這些名字串聯(lián)起來,將西藏生活面貌呈現(xiàn)為一個個動態(tài)的畫面。沙冒智化曾說:“當這些人物的名字全部聚集在一起,我感到這些名字的力量足夠讓這一本詩集變得像個村莊,一座站起身的村莊。在一個全新的概念中,這些名字變成了一個個的希望?!睆倪@一層面而言,這部詩集可被視為“他們”與詩人共同完成的作品。

“家”作為核心意象,在這部詩集中被賦予超越物理空間的豐富內(nèi)涵,更多地呈現(xiàn)為情感的集合?!八诋斨较?看著從一個村落開始遠行的路”“在銀碗里傳承的愛/一口一口送給每一個青稞一般的人”?!爱斨健弊鳛椤凹摇钡难由?,鏈接著“他與遠行的路”?!般y碗里的愛”作為“家”的抽象表達,滋養(yǎng)著你我他。

在空間維度上,詩集中的“當知山”“岡底斯山”等地理意象將“家”與具體的地理、文化標識聯(lián)系起來,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眷戀和對自然的敬畏。在情感維度上,“銀碗里的愛”體現(xiàn)了“家”作為情感紐帶的功能,這種愛不僅是親情的傳遞,也是對家鄉(xiāng)和文化的深情寄托。在記憶與傳承維度上,“從一個村落開始遠行的路”展現(xiàn)了“家”在個人成長和歷史傳承中的重要作用,這種記憶和傳承不僅是個體的,也是集體的,體現(xiàn)了“家”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性。此外,“家”還蘊含著從容不迫、睿智通達的處世之道?!耙豢谝豢谒徒o每一個青稞一般的人”表達了“家”作為智慧源泉的角色,這種智慧不僅體現(xiàn)在對生活的理解上,也體現(xiàn)在對人性的洞察和對未來的希望中。

從這些維度來看,“家”在詩中不僅是一個具體的物理空間,更是一個充滿情感、記憶和智慧的動態(tài)集合體。詩人通過這種多維度的呈現(xiàn),讓“家”的概念更加豐富和立體,使其成為連接個體與社會、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些詩句不僅是對個體經(jīng)歷的敘述,也是詩人向讀者發(fā)出的善意提醒:只有當我們真正與“家”產(chǎn)生深刻聯(lián)系,有歸屬感,才不會迷失方向。

詩集不僅聚焦個體與“家”的聯(lián)系,更將這種聯(lián)系拓展至家族歷史與社會變遷的層面。例如,“他的爺爺是一名軍人/他爺爺?shù)臓敔斠彩且幻娙?他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他每次經(jīng)過村口/他要看遠處的一朵云/他對白色的云朵有種期待/他希望他的孩子是他爺爺/這是他給孩子說的愿望”,通過幾代人的經(jīng)歷,體現(xiàn)了家族傳承與個人身份之間的關聯(lián)和融合。其中,“白色的云朵”表達了對未來的憧憬,期望后代能繼承并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這樣的表達方式使詩歌不僅是情感的抒發(fā),更是文化與精神傳承的重要載體。

沙冒智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展現(xiàn)出一種對語言的極致敏感。他的詩歌語言簡潔而富有生命力,例如“碗的里面是雪的顏色/外面包著吉祥八寶圖/沉下心,能聽見一條河”“這里的每一塊石頭上/都有一個睜著眼睛的人/你想想他們/一滴滴雨鉆進他們的眼里/連眉毛都不動一下”……這樣的詩句如同一幅流動的畫卷,將抽象的情感與具象的意象完美融合,展現(xiàn)出語言生成的無限可能性?;蛟S因為沙冒智化是一名用漢藏雙語寫作的作家,他努力嘗試拓寬語言的邊界,讓語言更加靈活和自如。當然,這樣的詩歌語言也離不開詩人對日常場景的細膩捕捉和超現(xiàn)實的想象,比如“大地的骨頭”“河的母親”“眨破了眼睛的星星”等意象充滿了生命感。詩人將生活中常見事物,轉化為跳躍性的詩歌語言,帶給讀者耳目一新的閱讀感受。

詩集《活在家里的名字》不僅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是一次心靈之旅,它邀請我們重新思考“家”的含義,并從中汲取面對挑戰(zhàn)的智慧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