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天空等重——讀滕肖瀾《平衡》
維系平衡的方式
滕肖瀾的長篇小說《平衡》圍繞著一位載重平衡員的生活日常展開,緩緩鋪敘出了上海市井生活的千姿百態(tài)。主人公葛向陽并不完美,就像每一個可能出現(xiàn)在我們身邊的朋友一樣,他的都市生活面臨著嚴重的“失衡”——內(nèi)心時時感到不甘,卻要在熟悉的人的面前故作灑脫:為兒時玩伴崔櫻的死而自責(zé),但一直避免向周圍人提及;介意親戚瓜分父親的專利遺產(chǎn),又要與他們保持融洽的關(guān)系;對前妻華莉還有掛懷,卻將她介紹給了最好的朋友龍榮……葛向陽成長中的每一個節(jié)點,都經(jīng)歷過一次“失衡”的體驗,并且這些傷口沒有隨著時間愈合,而是永遠留在他的夢境中。
關(guān)于“平衡”,滕肖瀾這樣講道:“人生永遠在尋求某種平衡。平衡的前提是——‘不平衡’?!备鹣蜿査S系的平衡的背后是失衡的狀態(tài),是在現(xiàn)實巨大的撕裂中偽裝出一種平穩(wěn)和從容。其實“平衡”不是天秤的兩端擁有等重的砝碼,而是知道這架天秤永遠不會停止搖晃,相信生命中永遠存在著不平等、不相稱的可能。保持“平衡”,是允許“搖晃”的存在,再尋找一種盡量不會墜落的方式飛向天空。
與此同時,滕肖瀾的敘事節(jié)奏也同樣遵循著一種“平衡”,雖然故事的內(nèi)核是沉重的,但敘說語調(diào)卻是輕快的、有節(jié)制的。沒有過度的沖突、怨恨與反目,即使是在夢中見血,都會適時地以主角的自嘲與反諷收束。沖突的邊緣被打磨得平整,讀起來是恰到好處的曠達與輕盈。就像用力投向空中的回旋紙飛機,在風(fēng)中搖晃、擺動,有時向預(yù)料之外的軌道滑行,但總會以某種方式,輕輕落回我們的掌心。而在文字的牽引下,讀者就像向藍天投去紙飛機的人,注視著滑行留下的圈痕,漸漸相信,所有在夢境中傾瀉而出的情緒,都會在某個瞬間,落回平靜的生活中。
生命的可能性
夢境是主人公保持平衡的秘籍。葛向陽經(jīng)常做夢,夢境的題材很豐富,有武俠,有懸疑,更多的時候則是一遍遍地改寫現(xiàn)實。并且,無論多么荒誕,夢里的劇情總是圍繞著他身邊的人和事進行。夢的獨特性就在于完全是由內(nèi)心的無意識構(gòu)建而成,夢中的一切他者,都是自我的一部分,因此人物之間的相處,也可以被視作葛向陽理解自我的方式。
在故事的開始,葛向陽的夢總是充斥著暴力與沖突?,F(xiàn)實中的他向來與人為善,所有的“陰暗面”都被他投入了夢境中。葛向陽是不自信的,他對自我的否認和不接納也體現(xiàn)在了夢中——夢中的角色總是喜歡對葛向陽展開嘲諷。即使是夢到女友邱瑩出軌,他的第一反應(yīng)也是借他人之口痛罵自己的不自信與無能。
不過,隨著故事的繼續(xù),葛向陽的夢變得更加柔緩,他終于有了勇氣去直視內(nèi)部滋長出的恐懼,也接受了生活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平衡。在故事的尾聲,葛向陽通過日記知道了遭遇車禍后死去的小伙伴的心意,原來她早就知道主角的靠近是為了搜集“證據(jù)”,但她從來沒有對他的責(zé)怪。葛向陽終于夢到崔櫻,但他不再祈求她的原諒,而是“只想看清她的臉”。這樣的結(jié)尾像一滴將落未落的眼淚,沒有人知道葛向陽的心愿有沒有實現(xiàn),或者說,有沒有實現(xiàn)已經(jīng)不再重要,當(dāng)葛向陽能直視自己內(nèi)心的失衡,不再抵抗內(nèi)心的“陰影”,他的人生也終于變得完整。
賦予葛向陽做夢的權(quán)利是滕肖瀾的寬容,他能在夢中摸清命運可能通往的每一條脈絡(luò),而紛亂的世界中的不變量、唯一的支點,就是內(nèi)心的平衡。滕肖瀾借主角之口說道:“夢雖然是夢,可有時候它也是一種現(xiàn)實的可能性”。破裂的婚姻、丟失的財產(chǎn)、逝去的伙伴……一切的遺憾、不甘,都還有重來的機會,都還有再度圓滿的可能。而夢的可貴之處,大概就在于為生命帶來無限的“可能性”,正是這些潛藏的、未必實現(xiàn)的“可能性”,組成了我們?nèi)康娜松?/p>
與天空等量
“但夢是現(xiàn)實的映照,每一縷氣息都來自現(xiàn)實生活,人與人之間那些微妙難言、一筆帶過的東西,在夢里就被無限放大了。”滕肖瀾筆下的夢境還有另一重作用——放大人與人在相處中體會到的微妙感受?!镀胶狻分兴茉炝撕芏鄬τH密關(guān)系,印象比較深的一對是葛向陽的父親葛工與崔建國之間的友誼。兩個人是崇明農(nóng)場的同事,葛工技術(shù)好,老實,講求面子,與之相對的,崔建國則處事變通,勢利,也更有魄力。兩個人之間就像系著一根細線,你進我退,但始終都被密不可分地綁在一起。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固然存在齟齬嫉妒,但也會在一些時刻,彼此交付真心。而主角葛向陽與龍榮的關(guān)系就是父輩們的對照組,父輩們的友誼順著血緣關(guān)系代際傳遞,不斷地延續(xù)。
滕肖瀾是一個很敏銳的寫作者,她能捕捉到人與人之間微妙的情感,它們是如何流動的,如何在家庭、社會中保持均勻,然后再通過夢境不斷為之加碼,直到將其放大成為情感上的共鳴。生命的輪廓總不會完全規(guī)整,滕肖瀾所寫下的就是那些細小的凸起,人們站在天秤的兩端,猶豫著向彼此伸出手,偶爾的沉降、抬升,不可避免地通往另一個結(jié)局、另一種可能。這些溫柔的觸碰,難以察覺的升降,在生活的間隙中均勻地呼吸,如此小心翼翼地構(gòu)建起了我們的生命。我們需要相信,相信它的存在,相信那些劃過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個微小的感受,留下的印跡,會與寬闊的天空等重。
(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xué)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