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讓劇種的創(chuàng)新與觀眾的審美一同成長 ——從越劇《五女拜壽》的當代意義談起
來源:文藝報 | 季國平  2025年02月17日08:14

越劇電影《五女拜壽》劇照(右為茅威濤飾鄒士龍,左為何賽飛飾翠云)

浙江戲曲界是一個屢屢創(chuàng)造奇跡的地方。上世紀50年代,有昆劇《十五貫》一出戲救活了一個劇種的美譽。80年代初,有越劇《五女拜壽》先有戲、后成立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佳話。

《五女拜壽》原創(chuàng)即經典,唱紅40年。為何超越《五女拜壽》影響力的越劇新劇目并不多見?

不經意間,越劇《五女拜壽》問世已經40多年了。在我看來,該劇的當代意義至少有三重。一是立團之本,“浙百”之魂。1984年,由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的越劇戲曲藝術片《五女拜壽》一經問世便轟動香港和全國,成就了一批青年演員,成立了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奠定了“浙百”的基本風格,并從此揚名天下,在全國戲劇界有著重要地位。二是常演常新,接力傳承。對于“浙百”來說,《五女拜壽》原創(chuàng)即經典,唱紅40年。該劇的傳承已歷經了幾代演員,如40多年前的原生代,以茅威濤、董柯娣、何賽飛、何英、方雪雯等為代表;如傳承接力的中生代,現任團長蔡浙飛就主演過大女婿、四女婿、五女婿和鄒士龍;再如當下的一批新生代,“浙百”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每一位進入小百花的年輕演員都要從《五女拜壽》演起,該劇也一直在接力中傳承,在傳承中發(fā)展,成為了“浙百”最具傳承性和代表性的經典劇目。該劇問世后的第二年就拍成了同名電影,40多年來全國有20多個劇種移植改編過,最近的一次是國家京劇院的京劇移植,由越劇名家楊小青執(zhí)導。三是溫故知新,啟迪當下。值此越劇戲曲電影《五女拜壽》問世40周年的喜慶日子,以該劇為典型樣本,總結成功經驗,傳承創(chuàng)新越劇,亦頗具當代意義。

《五女拜壽》是一部40多年前的作品,藝術當隨時代,越劇也不例外。40多年來,人們的認知水平、審美境界、舞臺技術都在進步,但為何《五女拜壽》能夠久演不衰,觀眾仍然非常喜愛?為何超越《五女拜壽》影響力的越劇新劇目并不多見?越劇的未來如何傳承發(fā)展、守正創(chuàng)新?這些一直都是越劇界和戲曲界思考的問題。近10多年來,我參加過若干次越劇發(fā)展研討會,研究過“浙百”、“浙越”(浙江越劇團)、“杭越”(杭州越劇院) 、“紹越”(紹興市越劇團)及“上越”(上海越劇院) 、“芳華”(芳華越劇團)、“南越”(南京市越劇團)等國內頗有影響的越劇院團的劇目創(chuàng)作、人才現狀和各家風格,對于當代越劇的傳承發(fā)展、對于《五女拜壽》的成就影響還是比較清楚的。

題材的家長里短、兒女情長,風格的悲喜交加、悲歡離合,劇種的流派紛呈、行當生動,女子越劇的青春靚麗、詩化表達,是越劇的劇種優(yōu)勢和獨有魅力

《五女拜壽》演繹的是明朝戶部侍郎楊繼康做壽的一段家庭人倫故事,是被奸臣誣陷并沉冤昭雪的悲歡離合,是人心冷暖和世態(tài)炎涼的藝術寫照,是一出典型的現代版的古代家庭倫理、忠奸斗爭的人倫劇、世俗劇。其實,自古以來,戲曲藝術最為擅長表現的題材就是家庭人倫、忠孝節(jié)義,結局總是善惡有報,期待人生團圓。戲曲本屬于俗文化的大眾藝術,家長里短、人情冷暖的世俗劇更能引起廣大觀眾情感的共鳴?!段迮輭邸肪巹☆欏a東是當代著名劇作家,有研究者說,《五女拜壽》的故事情節(jié)受到了西方戲劇的積極影響,編劇從莎士比亞《李爾王》那里借得一個故事輪廓,再填上中國人的綱常倫理。我沒有做過比較研究,也沒有機會向前輩大家求教,但我想強調的是,家長里短、兒女情長、善惡有報、人生團圓,顯然是中華文化和戲曲藝術人倫化、世俗化、審美化的舞臺表達。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古代如此,現代亦如此。

《五女拜壽》在藝術上也極大地彰顯了越劇鮮明的藝術特色。作為生長于詩畫江南的越劇劇種,《五女拜壽》追求青春靚麗、清新抒情、流派紛呈、委婉纏綿的品位和境界,也順應了當代觀眾對于越劇的審美需求。這奠定了該劇的基本風格,也奠定了“浙百”的基本風格。40多年來,《五女拜壽》久演不衰,也常演常新。

“浙百”一直在進步,題材和風格也一直在拓展,《五女拜壽》奠定的基本風格和藝術神韻一直在傳承。比如,“浙百”近年創(chuàng)作的40年來首部現代戲《錢塘里》。這是一出優(yōu)秀的現代都市題材越劇,講述的雖是電瓶車肇事傷人事件,但劇目以人間大愛的情懷和對現代都市人真善美的發(fā)掘,將原本頗富悲劇色彩的故事,寫成了靈魂救贖、真情相待、相互尊重、抱團取暖、越韻濃郁的都市暖情劇。這是該劇最亮眼的藝術創(chuàng)造,大致仍屬于當代版的人倫情感劇的范疇,是“浙百”風格的當代延續(xù)和發(fā)展,深受越迷觀眾喜愛,該劇也榮獲了第十七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yōu)秀作品獎。

《五女拜壽》《錢塘里》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題材的家長里短、兒女情長,風格的悲喜交加、悲歡離合,劇種的流派紛呈、行當生動,女子越劇的青春靚麗、詩化表達,是越劇長期以來形成的劇種優(yōu)勢和獨有魅力,是寶貴的財富。當代越劇的傳承創(chuàng)新者們,關鍵是發(fā)現和續(xù)創(chuàng)越劇劇種優(yōu)勢和獨特魅力,清晰地明白當代越劇傳承什么、發(fā)展什么、創(chuàng)新什么、如何創(chuàng)新,特別是要像《五女拜壽》《錢塘里》那樣,在推陳出新、傳承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做好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創(chuàng)作出戲迷觀眾喜愛的現代優(yōu)秀越劇劇目。

在觀眾那里,戲要動人好看是第一位的,情感性、傳奇性、時尚性尤其顯得重要

多年來,我始終強調越劇有別于其他劇種的特點和優(yōu)勢,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女子越劇。盡管越劇最早由男演員起家,“浙越”是男女同臺,但“浙百”這樣的女子越劇仍是主流,越劇女小生瀟灑倜儻的神韻是一道獨特而靚麗的舞臺風景線。女子越劇有所長,也有所短,不是什么題材都適合越劇的,要揚長避短,彰顯魅力。二是劇目特點。家庭倫理、才子佳人、靚麗唯美、抒情見長是越劇題材顯著的特點,并以表演細膩、風格纏綿、唱腔委婉、流派傳承而取勝。當代越劇劇目盡管題材和風格多樣,但從《五女拜壽》等觀眾認同和久唱不衰的越劇劇目看,上述基本特征仍在。

當然,越劇發(fā)展不應“作繭自縛”,我們贊成越劇劇目和風格的積極開拓,但開拓的前提是繼承越劇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是發(fā)揚越劇的獨門優(yōu)勢,是觀照當代觀眾的審美情趣。《錢塘里》是“浙百”第一部現代戲,觀眾反響很好,但即便如此,現實題材中男性演員由女性演員裝扮,終究不同于古裝,性別的局限更為明顯,所以“浙百”演現代戲宜嘗試,并不宜多試?!跺X塘里》編劇謝麗泓很清醒,她正為以男女合演為特色的“浙越”寫新戲,寫新的現代戲。其實,已經成立75周年的“浙越”一直以男女合演現代戲見長,新近創(chuàng)作的《楓葉如花》曾榮獲第十七屆“文華大獎”?!罢阍健迸c“浙百”強強聯合,成立了新浙江小百花越劇院,正好各自發(fā)揮創(chuàng)作的優(yōu)勢,為當代越劇新發(fā)展做貢獻。

越劇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必然的,百年越劇成功的經驗之一就是創(chuàng)新精神。最近“浙百”推出的《新龍門客棧》,傳奇時尚、青春靚麗,非常紅火,對于吸引更多年輕觀眾、推動越劇發(fā)展是有益的,其紅火的原因也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越劇新劇目的創(chuàng)作,必須結合劇種的優(yōu)勢和特點,從題材選擇、結構方式、角色創(chuàng)造、行當流派、唱詞唱腔、詩化風格等方面綜合兼顧。同時,還要觀照新老觀眾的審美情趣。在觀眾那里,戲要動人好看是第一位的,情感性、傳奇性、時尚性尤其顯得重要。當然,培養(yǎng)新觀眾不能只靠現代舞臺呈現的“光怪陸離”,藝術的創(chuàng)新僅有外在的“形”也是不夠的。當下許多新創(chuàng)劇目,新則新矣,就是不動人、不感人,觀眾不入戲、不愛看。新劇目的吸引力還是要靠劇目的魅力,靠形象的魅力,靠劇種的魅力,靠流派藝術的魅力,要讓越劇的創(chuàng)新與觀眾的審美一同成長。

(作者系中國劇協(xié)顧問,中國戲曲現代戲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