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涌入劇場聽京?。?/span> 昔日“看熱鬧”,今朝“看門道”
國家京劇院新創(chuàng)現(xiàn)代京劇《主角》 李春來攝/光明圖片
北京京劇院創(chuàng)排的新編京劇《齊白石》 新華社發(fā)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涌入劇場,聽“西皮流水”,賞“唱念做打”。
他們?yōu)楹午姁劬﹦。?/p>
年輕人直呼:“沒別的,京劇太美!”
這個“美”字,道盡一種藝術的外在魅力和內(nèi)在精神。人們對“美”字感受如此深刻,并非偶然。近兩年,在課堂中、在劇院里、在屏幕上,京劇的美不斷被挖掘、展示、傳播,觸動著年輕人的心。
傳統(tǒng)文化與年輕人的“破壁”相遇,讓人欣喜。但我們?nèi)砸懻摚喝绾巫屆恳晃换蛟S只是因為好奇而走近京劇的觀眾,成為真正的戲迷?如何讓京劇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碰撞中,持續(xù)釋放生命力和親和力?帶著問題,記者走訪了部分京劇院團,探尋那份獨屬于中華民族的藝術魅力。
在年輕演員和觀眾身上,看到京劇的未來
在天津老城廂,有一處頗具嶺南風格的清代院落——廣東會館。院內(nèi)華麗的戲樓歷經(jīng)百年,依然回響著悠揚的唱腔。
天津京劇院青年演員萬琳,每周來這里演出一次。這個戲臺,他再熟悉不過了。
“你看,戲臺正上方的藻井外方內(nèi)圓、斗拱接榫、螺旋向上,這種構造能起到攏音和擴音的功效。演員在臺上演唱,聲音會傳到戲樓的各個角落。京劇大師孫菊仙、梅蘭芳、荀慧生都曾在此演出?!比f琳介紹。
同一個舞臺,交疊百年時光,古老的傳承關系依然在這“一桌二椅”中活著。自2012年起,廣東會館成為天津京劇院青年人才實踐基地,眾多立志唱好戲的青年演員在這里登臺演出,磨礪技藝。
有人覺得,京劇這門傳統(tǒng)藝術和年輕人之間有著天然隔閡。臺上的青年演員能挑大梁嗎?臺下的青年觀眾坐得住嗎?我們不妨從下面這組數(shù)據(jù)中略窺一二。
12年,演出400多場,培養(yǎng)50多位優(yōu)秀青年演員,平均年齡27歲。大幕拉開,演員亮相,一出出傳統(tǒng)老戲煥發(fā)新生。
上座率80%,七成是青年觀眾。不久前,在天津京劇院復排經(jīng)典京劇《鳳還巢》的演出現(xiàn)場,有低聲跟唱的票友,也有看得入神的年輕人。青年演員閆文倩謝幕后與新老京劇觀眾親切互動?!巴怀鰬?,去年也唱過,但臺下沒有這么多年輕的面孔?!遍Z文倩記憶猶新。
數(shù)字背后,是京劇藝術工作者對藝術真諦的探尋和堅守。“人才是根本、隊伍是關鍵。我們劇院在培養(yǎng)青年演員方面,就是靠不遺余力地長期投入,才能保持人才梯隊不斷完備、‘出人出戲’不斷涌現(xiàn)的局面?!碧旖蚓﹦≡涸洪L王則奇說。
對于京劇藝術而言,除了要培養(yǎng)青年演員,青年觀眾也需要培養(yǎng)。據(jù)悉,目前廣東會館至少有一半觀眾是中青年。這是京劇藝術未來的希望,也是京劇藝術賡續(xù)傳承的理想狀態(tài)。
用青春的面孔演繹傳統(tǒng)經(jīng)典,培養(yǎng)一批年輕觀眾,這也是國家京劇院積極推動的事。近兩年,國家京劇院大膽起用青年演員,由他們擔綱主要角色,在重點劇目中磨礪成長。比如,青春版《楊門女將》的演員平均年齡不到30歲。
今年春天,初出茅廬的姜美伊接到了這個演出任務,飾演主角穆桂英,這對她而言無疑是一次挑戰(zhàn)。院領導邀請多位京劇表演藝術家給青年演員輔導排練,手眼身法步,一招一式悉心指導。梅派傳人董圓圓,陪著姜美伊在練功房揮汗如雨。歷經(jīng)3個月的排練,8月15日,青春版《楊門女將》在梅蘭芳大劇院首演。
令人欣喜的是,臺下少長咸集,有不少年輕觀眾,也有頭發(fā)花白的老年人。演出結(jié)束后,還有戲迷對她飄逸的行腔念念不忘。之后,該劇目在上海、武漢上演,這種老少皆有的場面,姜美伊已經(jīng)習以為常。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講師張一帆,是地地道道的戲迷。他攢了厚厚的演出節(jié)目單,分裝在若干個箱子里,紀念22年的看戲歲月。他一邊翻看觀演信息記錄,一邊回憶:“第一次進劇場是2001年4月,當時受外祖父委托買票,并陪同他前往觀看江浙滬青年京劇演員展演的演出,記得有浙江京劇團姜艷的《四郎探母·坐宮》、上海京劇院王珮瑜的《法場換子》等?!?/p>
自2009年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以來,張一帆眼見著京劇氛圍在校園中越來越濃厚。他認為,這和2008年開展京劇進中小學課堂試點工作有關。京劇成為中小學生成長階段容易接觸到的項目,這種藝術熏陶伴隨他們步入高校校園。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京劇被更多看到、更深熱愛
入夜,閆文倩結(jié)束了演出,除去一身行頭,卸下一臉妝容,匆匆坐上回北京的車,隔天她還要上“青研班”的課。路上,她向記者回憶:以前演出,大幕拉開,老年人熱情捧場,年輕人寥寥無幾。她逐漸意識到:“要承擔更多責任,擴大京劇影響力,讓年輕人也了解京劇。”
2020年,她注冊了短視頻賬號,用更符合當下年輕人喜好的方式做京劇的傳播和普及。剪輯排練花絮、分享彩妝劇照、講解戲曲妝容……平臺上,關注她的粉絲多了。
閆文倩時常瀏覽粉絲的評論留言,那些夸贊和鼓勵對她來說是實實在在的收獲,同時也堅定了她推廣京劇的決心。
“當下,在新媒體、新技術的影響下,傳統(tǒng)文化獲得了全新的傳承與發(fā)展機遇。換言之,用新媒體推廣普及戲曲,正當其時?!焙贾輲煼洞髮W文傳學院戲曲專業(yè)教授郭梅說。
“傳播手段的創(chuàng)新,目的是吸引人們走進劇場,通過與演員面對面地觀演互動,深入理解京劇文化,最終促成二次傳播?!睆堃环f。
面對面交流,讓演員與觀眾之間多了一層更有溫度的聯(lián)結(jié)。國家京劇院青年演員郭霄,和記者分享了一個暖心故事。
有一個20多歲的女孩,因為喜歡郭霄而走進了梅蘭芳大劇院。郭霄清楚地記得,她看了兩場演出,9月30日和10月3日。演出結(jié)束后,女孩一直守在后臺門口等著她,就像在等一個老朋友。
“我始終希望,大家可以把對我個人的喜愛轉(zhuǎn)變成對京劇的熱愛?!惫鋈滩蛔「锌?。
當年輕觀眾主動走進劇場,該怎么看戲呢,這里面有哪些門道?
“現(xiàn)在的一部分觀眾很新,剛接觸京劇感覺云里霧里,別人叫好時,他們很茫然。我在演出中經(jīng)常遇到這種情況?!遍Z文倩坦言。
而聽老票友說,以前北京的舊式戲院里,有一批地地道道的“老聽眾”,他們不是來看戲,而是來聽戲。閉眼睛,聽韻聽腔。聽到精彩處,不但鼓掌,還高聲叫好。一出戲聽十幾遍,自己都會唱了。
“雖然京劇藝術含量高、欣賞門檻也比較高,但只要你靜下心來,慢慢去感受,認真聽我們的唱詞,就會覺得沒那么難。特別是從老少皆宜的京劇入手,比如一些耳熟能詳?shù)哪旯?jié)戲,以一種聽故事的形式,慢慢去欣賞,就可以從入門到喜歡?!遍Z文倩說。
“其實,即便不能完全看懂京劇,也不影響欣賞京劇的美。”郭霄提到了一些經(jīng)常出國演出的劇目:《鬧天宮》《三岔口》《雁蕩山》等,都是以武打動作為主的戲,即使語言不通,外國友人也看得津津有味。再如《鳳還巢》等劇情詼諧的劇目,也很適合新觀眾去欣賞。
把科普真正做起來,讓更多人迷上京劇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碰撞仍在延續(xù),京劇未來走向何方,所有愛好京劇的人都在一步步探索。面對這樣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我們怎么才能由淺入深地去理解它呢?
多年來,只要杭州有戲曲演出,郭梅總是盡量抽時間帶一些對戲曲感興趣的學生去現(xiàn)場。到了劇院,她自然是邊看邊講解。行當、行頭、頭面,一一說明;臥魚、搶背、走圓場,一一解釋;對演員、劇情更要加以介紹?!爸豢上?,這樣的機會實在不多?!惫氛f。
“要把科普真正做起來”,郭梅暗下決心。早些年,收集戲曲網(wǎng)站的網(wǎng)址、整理經(jīng)典曲子和名段唱詞、下載有關戲曲歷史的紀錄片并刻錄成光盤,不知不覺積累了很多內(nèi)容與學生分享……為了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這門古老藝術,2023年7月起,她嘗試利用新媒體社交平臺介紹戲曲歷史和基本常識,如“反串”是什么、《五女拜壽》的前世今生……至今她已發(fā)布原創(chuàng)視頻200余條。
真正“看懂”京劇,是一個多維度、深層次的藝術體驗過程,涵蓋了對表演技藝、美學價值、哲學觀念乃至民族精神的全面理解和感悟。鑒于此,郭梅建議降低觀眾第一次進劇場的門檻。京劇院團可以在知識普及的基礎上,吸引年輕人走進劇場。例如在演出前講解劇情、介紹服裝等,教會觀眾如何欣賞一出戲。此外,推動京劇院團、博物館、非遺館等加強功能融合,幫助觀眾深入理解京劇藝術的內(nèi)涵。
無論傳播形式如何嬗變,觀眾對有思想、有溫度、有深度作品的追求是永恒的。重溫歷史,1949年11月,梅蘭芳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京劇改革的方向提出了“‘移步’而不‘換形’”的說法?!皩Υ?,我個人的理解是,對京劇藝術的發(fā)展應在合乎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形)的基礎上邁出堅實的前進步履(步)。京劇自19世紀40年代中期逐漸形成以來,迄今180多年的發(fā)展歷史,凡是步履穩(wěn)健,作品豐碩,人才輩出的時代,都是遵循這一原則的時代,反之亦然。京劇作品的舞臺呈現(xiàn)一定不能忘卻了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睆堃环f。
“作為國粹京劇藝術的堅守者、傳承者、弘揚者,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同時也伴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論前路多么難行,堅定信心,勇于開拓,京劇必將走向一個充滿光明和希冀的新境界?!眹揖﹦≡涸洪L王勇語氣堅定。
京劇是國粹,是我們恒久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