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翔:好作品的三個信息量
以本人這么多年的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作經(jīng)歷,感覺厘定何謂好作品,或有三個簡要的評判標準:一曰豐富的生活信息量,二曰深刻的思想信息量,三曰創(chuàng)新的審美信息量。
這個話題我曾在大學課堂上大致講過,之所以還想在這兒縷述其詳,一是感受到文學的峻切的現(xiàn)實,為何我們不斷地在流失讀者?原因所在多有,譬如新媒體或曰碎片化閱讀的爭奪,物質生活的壓迫以及審美取向的多元;可能還有一個我們不曾自覺與深刻意識到的原因,乃是不少文學作品沒有或者太少信息量。在一個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信息不斷涌來和時間不敷應用的當下,保持心靈的安靜、慢節(jié)奏的生活當然是一種必要的理想,可也得問一句,文學何為?是否要給讀者更多而非更少的生活、思想與審美滋潤?二是,為何我個人更喜歡王鼎鈞的《回憶錄四部曲》、齊邦媛的《巨流河》,以及魯迅、汪曾祺、白先勇等作家的短篇小說,一言以蔽之,就是他們作品的信息量豐富。
很久以來的電視劇,當然不是全部,確實有不少圍繞著家——街——店的生活場景轉換,那是當代人的時尚,也是部分受制于拍攝場景的經(jīng)濟考量。我們的文學不受時空制約,上天入地,天馬行空,無需局限于戲劇舞臺的“三一律”,理應將不同的生活場景及幽微,盡可能窮形極相地呈現(xiàn)出來。加拿大的行業(yè)小說之王阿瑟·黑利,他的《航空港》《汽車城》《大飯店》《最后診斷》能夠將一個行業(yè)的樹干、樹枝連同樹葉一一展列,令人目不暇接,頗開眼界。人生在世,單個人的工作、生活和情感空間都是有限的,需要作家深入、深入、再深入,通過具象和抽象的敘述,把一個個完全不同的生活世界和盤端給讀者。我們每每看到,寫工廠的不見車間里的喜怒哀樂,寫醫(yī)生的不見技術和人心的折射,寫鐵路的不見對內(nèi)燃機或電氣機車的熱愛……不管寫什么,寫著寫著就到大街、酒店和咖啡廳去了,好像那樣才時髦、趕趟、有現(xiàn)代感。在這里,時尚是外套,偷懶是內(nèi)衣,不愿做田野調查,不愿做深入的人物、行業(yè)、工種以及崗職等的采集。以為寫對話,斗嘴皮,才好玩,才哲學;寫吃穿住行才有煙火氣。
毋庸置疑,文學閱讀可以囊括人生的各個階段。故而常見人們爭議什么是好的文學作品,也常見人們?yōu)槲膶W得失而理論,觀點趨同者有,觀點大相徑庭也不乏其例。浸淫語文教學及寫作者,更每為欣賞與寫作能力的提高而苦惱?!独蠚堄斡洝返淖髡邉Ⅸ樤谧孕蛑杏幸欢卧捝鹾茫骸啊峨x騷》為屈大夫之哭泣,《莊子》為蒙叟之哭泣,《史記》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詩集》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詞哭,八大山人以畫哭;王實甫寄哭泣于《西廂》,曹雪芹寄哭泣于《紅樓夢》”。
他說的是,文學藝術家,必須有自己錐心泣血的感受,方可出力作。這是要義。
文學作品要有豐富的生活信息量
這是我斟酌了很久的一個表達,原本還可以用知識信息量、社會信息量、歷史信息量等詞語來置換。車爾尼雪夫斯基關于美的判斷很簡約也很寬闊:美是生活。(高爾泰的美學觀點:美是自由的象征)。它應該包括這么一些關鍵詞:人物、故事、知識、情感、歷史、細節(jié)、情節(jié),等等。如路遙《平凡的世界》寫到縣立高中就讀的孫少平,面對主食中的“歐亞非”——白面饃、玉米面饃和高粱面饃,因身后只有一個貧窮的家庭,只能選擇高粱面饃的尷尬,既有很強的歷史感,又為小說人物及故事的演進,做了很好的細節(jié)推動。畢飛宇的《推拿》寫了一群盲人推拿師,盲人的生活又細分為先天盲和后天盲兩種,這都會給他們的心理和性格形成不同的影響。盲人推拿師憑氣味了解前來推拿者的職業(yè),譬如根據(jù)客人身上的柴油味和大鑰匙,就可以基本判定是卡車司機。日常生活,也包括各類勞作,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技藝勞動,都值得觀察、書寫、剔發(fā)細節(jié),對比當下不少作者作品,卻似乎不樂意或不擅長表現(xiàn)勞動,他們情愿在酒吧、餐廳或歌舞廳定格生活;他們不想也不擅長在勞動的書寫中,讓人感知創(chuàng)造和收獲的快樂。已故作家汪曾祺是寫勞動、技藝和鄉(xiāng)村風俗的高手,他的《葡萄月令》就是不同節(jié)氣種植、培育乃至收獲葡萄的勞動記錄,很美。他的《賣蚯蚓的人》寫道:
我問他這蚯蚓是哪里來的,“是挖的?”旁邊有一位釣魚的行家說:“是賁的?!边@個“賁”字我不知道該怎么寫,只能記著。這位行家給我解釋,是用蚯蚓的卵人工孵化的意思?!膀球具€能‘賁’?”賣蚯蚓的人說:“有‘賁’的,我這不是,是挖的?!S’的看得出來,身上都有小毛,都是一般長。瞧我的,有長有短,有大有小,是挖的?!?/p>
文學當然不主要是提供知識,更無需掉書袋,其知識的書寫是為人物和主題服務的??墒钱斘覀儚牟簧僮髌分锌床坏街魅斯ㄆ鋵嵕褪亲髡撸趧雍图妓嚨陌V迷與熱愛,癡迷的只有心計的推演與權力的角逐,注定是會讓閱讀者失望的,也無益于提升我們的審美品格。詩人于堅說,他在美國參觀,看到制衣工人對自己所做服裝的熱愛,簡直像對待一件藝術品。我想,在堅持勞動權益和回報的同時,也多有對土地、勞動和精湛技藝的熱愛而不是鄙夷,我們的生活和文學才更值得留戀。
生活信息量的要義:1.獨特的生活視野,并能在這種視野里引申與闡發(fā)與現(xiàn)實生活的關聯(lián);2.生活的廣度、寬度、歷史的縱深和值得我們回味的細節(jié);3.人物個性及行為給我們的聯(lián)想與啟迪。
文學要有深刻的思想信息量
如果把豐富的生活信息量比喻成文學的血肉,那么深刻的思想信息量就是文學的靈魂。一篇短文猶如齊白石的斗方和扇面,花鳥蟲魚,不一定要強調思想,有些文章,有趣即可。但是大一點的東西,尤其是小說,就要有思想力的蟄伏。
看過一個名之為“英雄”的電影之后,我曾寫過一篇雜感發(fā)表在《隨筆》。說的是我們當今的一些文藝家,其某些作品的思想,甚至尚未達到百千年前民間文藝的水準,如《孟姜女哭長城》之類。后者,起碼還有的樸素的人道主義。那種視鮮活生命如草芥,一味頌揚帝王為征戰(zhàn)而血流成河、尸骨枕籍,不問是非、成王敗寇的所謂英雄,屢屢在我們的影視和小說中找到了不該有的褒揚的對應,真是令人擲筆浩嘆。
毋庸置疑,德國是二戰(zhàn)中的戰(zhàn)敗國。時過境遷,彼國仍然常有優(yōu)秀的反思作品出現(xiàn),譬如《生死朗讀》以及由此改編的電影。這是一個包含靈魂追問和救贖的深刻故事。這個故事直接繼承了戰(zhàn)后德國思想文化界對于納粹現(xiàn)象反思的結果,比如漢娜·阿倫特的“平庸無奇的惡”。那些犯下滔天罪行的人,有不少并非一望即知的惡魔,而毋寧說是一些看起來平庸無奇的人,當他們卷進了那個殺人機器,就像一枚螺絲釘那樣“忠于職守”,嚴格服從上級下達的每一道指令,且不管這種指令多么違背多少個世紀以來,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倫常與常識,譬如是濫殺無辜。在上級命令和“規(guī)則”面前,他們原本應該有自己的基本判斷,所做所為,是否符合人類道德的基本價值尺度?是否以無妄剝奪他人的生命或自由去換取崗位的穩(wěn)定與不菲的酬勞?他們表現(xiàn)得越平庸,越聽命于指令,其工作成就越大、越光滑迷人,破壞性也就越大。他們自己身上的人性,也被黑洞一般幽深的制度和指令所吸納,最終他們也就匍匐在地,成為一具沒有思想和生命的行尸走肉。
對比這一類深刻而藝術的表達,我們的很多作品都顯得太過蒼白。
具有深刻的思想蘊藏,個性追求,還是俗淺的跟風轉篷、空洞生硬,包括為獵取功名與厚祿而媚俗,此為文學作品高下優(yōu)劣的分水嶺。
思想信息量的要義:1.在人們習焉不察的生活中,提升出自己的觀點,個中觀點不僅言之成理,而且獨辟思考之境;2.思想的境界、器局與人類文明與文化價值觀相頡頏;3.避免說教以及思想大于形象——尤其虛構文體。
文學作品要有創(chuàng)新的審美信息量
創(chuàng)新的審美信息量是文學或“錯采金鏤、雕繢滿眼”,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儀表妝容。按我們的理解、審美信息就是語言、結構諸風格的創(chuàng)新性表達(或平淡樸實、或機智幽默等),包含這些,但,遠不止于此。
以格拉斯的《鐵皮鼓》為例:三歲的奧斯卡無意中發(fā)現(xiàn)母親和表舅布朗斯基偷情,又目睹納粹勢力的猖獗,便決定不再長個兒,寧愿成為“蟄伏”的侏儒。在他童稚的眼睛里,這個社會是一個破碎的萬花筒,不少人都昏庸失智。奧斯卡于是不問世事,整天癡迷于撥弄和敲打一只鐵皮鼓,借此發(fā)泄對社會和人們的不滿。如果誰惹了他,他會不管不顧地大聲尖叫,震得窗玻璃和老師的鏡片稀里嘩啦地變成碎片——他可以要那層樓的玻璃碎裂就碎裂,甚至可以碎裂成各種荒誕的圖形;盡管他個子很矮,卻是智力超群,屢屢得手。面對他的睿智、犀利和頑固,母親憂郁去世,表舅也在戰(zhàn)亂中離世。奧斯卡隨侏儒雜技團赴前線慰問德軍,三年后回到家里,彼時蘇軍已經(jīng)攻占了柏林,身為納粹軍官的父親吞下納粹黨徽一命嗚呼。埋葬父親時奧斯卡丟掉了鐵皮鼓,同時親生兒子庫爾特用石子擊中了他的后腦勺,使他倒在墳坑中,流血不止;不過他就此開始長個兒了,尖叫使玻璃破碎的特異功能也隨此消失。奧斯卡是作者筆下一個獨具匠心的形象,奇特的故事寓意了深刻的現(xiàn)實批判,達到了想象力、表現(xiàn)力和審美力最具象征意味的契合?!胺彩怯霉拇鞌〔涣说模冶阌寐曇糁盟麄冇谒赖??!边@是一個貫穿《鐵皮鼓》全篇的精心的美學設計。這般設計獨具匠心,意象鮮明,寓意豐富,頗能彰顯文學的出奇制勝,令人過目不忘。
南美作家給中國影響最深的,一個是《百年孤獨》的作家馬爾克斯,一個是《綠房子》《城市與狗》的作家略薩,一個用魔幻的手法批判現(xiàn)實,一個用多變的結構建造獨屬于自己的美學大廈。在世界文學的格局中,各占重要一席??梢哉f,審美信息量屬于有深刻思想和遼闊想象力的作家。
審美信息量的要義:1.作品從語言、故事、情節(jié)、細節(jié)、結構到人物均有創(chuàng)新性表現(xiàn);2.創(chuàng)新的一頭關聯(lián)現(xiàn)實生活,一頭關聯(lián)審美理想,其間的通道是合理性、關聯(lián)性與滲透性,不為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一味“創(chuàng)新”的東西很難有受眾,要把握好創(chuàng)新度;3.因獨特的表現(xiàn)力給讀者留下掩卷難忘的印象。歸根到底,審美信息量,要求的既是你的獨一份,不與人同,卻也不能完全背離讀者的接受能力。當然,在某些新的文學表達面前,一成不變的審美習慣會遭遇頑強的閱讀挑戰(zhàn)。
以上可算是我的創(chuàng)作談。好文學或曰好作品的三個信息量,是我的創(chuàng)作追求,此處依然用得上太史公那句老話: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