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和靈感相隨相行 ——顧琴書印藝術簡評
11月的北京天高云淡,顧琴個人書法篆刻作品展如期舉行,她用作品展現有溫度、有厚度的藝術思考,用筆墨刀石折射溫暖的人文情懷,為北京的深秋增添多姿之彩。
顧琴舉辦自己的展覽,從她的意識深處首先要回答的一個問題是中國肖形印發(fā)展的方向。藝術的走向,沒有惟一的路徑,即使同向也絕不會同度,因為輻射式的發(fā)展形式,注定每個人的藝術取向皆不會重復,只會沿著自己確定的目標不斷延伸。
顧琴所走的肖形印的路子,是在不斷探索不斷豐富的過程中加以恢弘的。我們品讀她的肖形印,已經不再限于古代肖形印的范疇,而是注入了更多的其他元素,這種注入也不是定點定量的,她吸收青銅器文飾的美麗璀璨,同時不舍棄現代裝飾圖案的簡約與率性,她汲取漢畫像石的拙樸大氣,同時又關注到巖畫的生動有趣,她體味造像人物的飄逸高古,又更加喜歡當代動漫設計的天真無邪,萬種風情涌至刀下,顧琴的裁剪不是面面俱到,而總是把握創(chuàng)作內容的重心,將肖形的精神特質用斑斕的線勾勒出來,以簡約的形式包孕博大的內涵。由于作者長期浸淫于肖形印創(chuàng)作,在表現手法上成熟而含蓄,尤其在線與面的轉化使用上駕輕就熟,多呈妙趣,這種處于物象深層的刻畫,又和美術表現的功力聯系在一起,刀下那根線的凸出或收縮全是生活的經驗得來的,不僅僅是靈感的激發(fā),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筆墨積淀的深厚。
顧琴的風格是多樣化的,她愿意賦予物象以新的也就是自己的理想,像猴子通過大塊面的鋪陳,加重了畫面感,給人以智者的思考。雙魚的組合,親密無間,草草寫意,表現出中國家庭組合的親和美滿,太極排布,略帶隱澀,而琴瑟之韻充滿畫面,產生美好的想往,這是拙的一路。精巧工細的是“禪是一枝花”、“數葉迎風”這類題材,動中之靜的感受,濃烈地傳遞給審美主體,讓人通過這么一個小的畫面,可以貼近大自然,享受到畫面之外更多的美,寧靜引發(fā)了無限的思絮,向宏闊的世界走去,發(fā)揮了詩性的無窮想象。
顧琴于書法,自我構成了一個輻射型的結構形態(tài),從她的系列作品里我們可以讀到她楷書的端莊肅穆,讀到她楚簡的流變生動,讀到她艸書狂放不羈,隸書的恣肆多變。顧琴的骨子里有著藝術家天然情愫的奔涌,這種奔涌一經和她的靈感發(fā)生碰撞,就會任性地發(fā)瀉出來。藝術家在成熟階段最可貴的是這樣的激情和靈感相隨相行,我們深切關注、并深切盼望顧琴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