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魯迅書情
來源:文匯報 | 項天舒  2019年10月09日11:22

上世紀(jì)60年代,我初次見到女友的父親時,難免有些拘謹(jǐn),話不知從何說起,我正躊躇之時,瞥見他座位旁的一本魯迅著作,便隨口問:“伯父,你在看魯迅先生的書?”他和藹地回答:“是呀,我喜歡讀魯迅的書,你呢?”他這一答一問,我頓時開始坦然,并欣喜地告訴他:“我也愛讀魯迅的書?!庇嘘P(guān)魯迅先生及其著作的話題,就這樣拉近了我和這位日后的岳父間的距離,談話也從此輕松、快樂起來。

在我的印象里,岳父平時寡言少語,但一談到魯迅和那個時代的人文掌故,往往滔滔不絕。有一次,我們臨窗對坐著,初春的陽光閃爍在八仙桌上,他點起煙吸了幾口,神情愉快,饒有興趣地講起自己的一段往事:“我見過魯迅?!彼靡獾匦Τ隽寺?,過了一會兒又接著說:“那時我在一家布莊學(xué)生意,布莊離內(nèi)山書店不遠。有一天,我抽空到書店,剛從書架上拿起一本魯迅的書,才翻了幾頁,就有位長者指著位身穿灰色棉袍的人說:‘這就是魯迅!’我立刻抬起頭,只見魯迅一頭黑發(fā),留著八字短須,腋下夾著個印花的綢布包袱,穿一雙黑帆布膠皮底鞋,向書店內(nèi)室走去。”岳父晚年,疾病纏身,眼患白內(nèi)障,常坐在藤椅上默不作聲,但我和他談起魯迅的話題,他眼里閃著難得的光亮,咳著,喘著,笑著,回應(yīng)我的話:“是的,是的,魯迅是這樣的人?!痹栏覆」屎螅掖笈畠簩戇^首悼念的詩,她在《爺爺,我不哭》中道:“我仍在發(fā)黃的卷冊里/找尋那蒼老的筆跡/你的目光依然安詳/撫過我年輕的頭頂/你坐著父親從遠方背來的/沾滿露水的老藤椅/就像你從每一個寂寞的早晨醒來/醒來/獨坐在天井等待太陽的絮語。”我想,岳父一定去找尋魯迅絮語了。

如今,我也跨入古稀之年。多年來,我斷斷續(xù)續(xù)收藏過100多冊魯迅著作和魯迅研究的專著及相關(guān)畫冊,除了人民文學(xué)1987年版的《魯迅全集》外,還有不同歷史時期出版的魯迅著作單行本,如民國初版的《熱風(fēng)》《花邊文學(xué)》《集外集》等,上世紀(jì)三四十年代出版的《二心集》《且介亭雜文》《華蓋集》《兩地書》《彷徨》《故事新編》和魯迅編輯的《唐宋傳奇》《會嵇郡故書雜集》等;由魯迅精心編輯的瞿秋白遺著《海上述林》上下卷,則是1949年10月在滬初版;還有《魯迅研究年刊》《上海魯迅研究》等創(chuàng)刊號;此外,尚有不少中外研究魯迅的專著,還有和魯迅相關(guān)的新興版畫、藏書票、銅章、瓷器、雕像等等。

收藏是一種愛好,是為了揣摩、學(xué)習(xí)、滋養(yǎng)精神,心靈得以有所寄托。當(dāng)這份愛好和家庭一旦結(jié)緣,便是共同的精神財富。我在收藏的同時,讀完了《魯迅全集》,有些集子如《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野草》等,曾經(jīng)多次閱讀,也寫過一些研究心得的文章和贊頌魯迅的長詩發(fā)表出版。大女兒在大學(xué)四年,當(dāng)時社會上風(fēng)行五花八門的書刊,我則執(zhí)意讓她讀名著,讀完《魯迅全集》,并寫了一篇研究《野草》的畢業(yè)論文,后來她畢業(yè)實習(xí)時,我又讓她著手編《魯迅語錄》。當(dāng)時,我妻子已退休在家,正慌于沒事做,要我替她找份工作,我讓她去一家報刊社做文字校對,后來又索性讓她幫著編《魯迅語錄》,為此她幾乎讀完《魯迅全集》,我和大女兒在全集上劃出的名言佳句,則大部分由她和小女兒抄錄在文稿紙上。這段時間,我們?nèi)宜目?,晚餐前后的議題大多和魯迅有關(guān),難怪小女兒常常要夸媽媽:“媽,你也成了魯迅迷!”

那本《魯迅語錄》,凝聚著我們?nèi)也簧傩难扔幸患页霭嫔鐪?zhǔn)備出版的,我也把它分了類,寫了序,送了過去,但畢竟不是熱銷的圖書,出版社無利可圖,最終被擱置下來。轉(zhuǎn)眼又多少年過去了,在這浮躁的年代,我也無力為這本書稿去謀求出路,就讓她默默地留下,留下一份書情,一份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