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中國作家“文學公開課”進校園 ——知名作家葉梅、弋舟走進昭通學院
來源:中國作家網 | 劉雅  2019年05月23日21:29

葉梅主講《有一些善惡終將由文學流傳》

5月21日,由中國作家協會社聯部組織的中國作家“文學公開課”系列文學公共服務活動走進云南昭通學院。這是繼5月9日知名作家劉醒龍、劉慶邦走進警營之后,中國作家“文學公開課”的第二站。本次“文學公開課”作為“2019云南校園文學·昭通學院野草文學周”的一項重要活動,由中國作協社聯部公共文學服務處邀請知名作家葉梅、弋舟走進昭通學院,為500余名青年學子、教師講述文學之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意義,分享文學創(chuàng)作的感悟。

葉梅主講《有一些善惡終將由文學流傳》

21日上午,葉梅為昭通學院的師生作題為《有一些善惡終將由文學流傳》的講座?!白哌M新時代,我們的文學最終要擔任什么樣的使命?”講座一開始,葉梅便拋出了這個問題。她說,我們正面臨著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此消彼長,人性的復雜讓文學表現似乎也越來越難以把握,善惡是非變得曖昧甚至顛倒。從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到葉多多《一個人的滇池保衛(wèi)戰(zhàn)》;從智能機器人艾娃,到自己周圍的普通人……葉梅用一個個發(fā)人深省的精彩故事告訴大家:光明前進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文學寫作也同樣如此?!拔膶W要洞察生活,見證善與惡,不能讓惡成為毒氣彌漫在茫茫人海中,也不能讓善淹沒在不斷流淌的長河里?!痹谌~梅看來,文學創(chuàng)作既要有宏大史詩般的書寫,也要有細致入微的心靈觀照,崇德向善的確是文學應該承擔的道義和職責。一個真正有愛心的作家應該去書寫光明,記錄善,見證善與惡,“文學的書寫不能沒有對善的褒揚、對惡的鞭笞。寫惡,一定要給人以希望,而不僅僅是惡的展示和暴露?!比~梅強調,不能讓惡成為無邊無際的花朵,也不能讓善埋沒在那些默默無聞的人群之中,文學書寫要去發(fā)掘那些善。

弋舟主講《經過一段時間的現代遺忘之后》

21日晚上,弋舟以漫談的方式和青年學子們分享了自己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20余年來的點滴感悟和反思。在弋舟看來,了解一個國家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讀他們國家的文學作品。而每個民族最優(yōu)秀的,能夠代表本民族的優(yōu)秀作品,一定具有專屬本民族的特殊表達。“你們還記得第一本給你帶來深刻印象的書是什么嗎?”弋舟說,使他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本書是兒童讀物《春秋故事》,扉頁上還有媽媽給他寫的寄語,“我曾經拿博爾赫斯和《春秋故事》來比對,它們竟有驚人的相似”。他認為,自己從中找到了今天作為一個小說家的語感,他最初對文學語感的好感便來源于此。而說到現實主義,弋舟則用“畫鬼容易畫人難”這句比喻來說明其創(chuàng)作的艱難,弋舟認為,現實主義毫無疑問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最寬廣的道路,路遙《平凡的世界》便是其中最經典的一部作品,而自己也創(chuàng)作過非虛構作品《我在這世上太孤獨》。最后,弋舟主張大家多閱讀、勤思考,“寫作中最反對的是什么?是反對陳詞濫調。我們擁有多少詞匯量,就擁有多少解釋世界的能力”,他認為,在這樣一個一切都發(fā)生著天翻地覆的時代,我們固有的經驗面臨巨大挑戰(zhàn),我們需要培養(yǎng)自己面對這一切的能力,而人文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弋舟主講《經過一段時間的現代遺忘之后》

為了貫徹落實《中國作協深化改革方案》,中國作協于2018年成立社會聯絡部,以進一步強化文學的社會公眾服務職能,開展文學公共服務,面向作家、面向基層、面向社會,建立文學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全社會的文學素養(yǎng)和文學欣賞水平,充分發(fā)揮文學的社會功能。社聯部成立以來,先后打造中國作家“重慶文學周”、中國作家“文學公開課”等文學公共服務品牌,開設全國基層作協負責人及文學業(yè)務骨干培訓班,不斷建立健全文學公共服務體系,延伸工作手臂,擴大有效覆蓋,實施精準服務,廣泛地團結了各行業(yè)的文學群體。據悉,中國作家“文學公開課”將邀請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四大獎項的獲獎作家走進基層,與更廣大的人民群眾面對面交流,不斷提升服務社會、服務讀者的意識,夯實文學事業(yè)和作協工作的社會基礎。

青年學子們認真聆聽

講座現場認真做筆記的學生們

青年學子們認真聆聽

學生與主講人交流互動

學生與主講人交流互動

講座結束后學生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攝影: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