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用民族文學撥動人類共同的心弦
來源:光明日報 | 鄭曉云  2018年11月22日08:48

讀者在云南瑞麗姐告國門書社里看書。該書社配備了上萬冊以漢、緬、英、傣、景頗、傈僳等文字編寫的書籍,供讀者免費借閱。新華社發(fā)

改革開放以來,云南的少數民族文學取得了顯著成績,涌現出一批作家詩人,產生了一批較有影響的作品,推動了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的繁榮。作為一個特殊的文學種類,少數民族文學的價值不僅在于以少數民族為寫作題材,還在于它能夠通過文學的形式傳達一個民族的心聲、介紹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互相理解和交流,對少數民族文化在中華民族文化大家庭中的融合起到積極作用。

一個民族的文化通過文學的形式向外界展示并且產生影響力,也能夠提振這個民族的自信心,因此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再生產過程。無疑,少數民族文學的繁榮,對于促進各民族的理解、提振各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構建中國邊疆的文化軟實力、對外產生文化影響、提升國家認同等,都有重要的意義。

少數民族作家存在著身份認同和自己的民族文化立場問題,其優(yōu)點在于他們成長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環(huán)境中,對本民族的文化從意識、價值到社會、物質等各個層面都有優(yōu)先于其他民族的體驗,這樣使他能夠寫出深刻反映本民族的文學作品。然而,無論是哪個民族的作家,只要能深入少數民族的生活都能夠進行創(chuàng)作,也完全有可能產生好的文藝作品,例如雷振邦創(chuàng)作的云南少數民族題材的電影音樂膾炙人口、經久不衰。因此,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的繁榮,并不完全是由作家的身份決定的。少數民族文學首先應該是少數民族題材文學,其次才是作家身份文學。如果少數民族文學成為一種作家的身份文學,那么,少數民族文學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發(fā)展,以身份和身份認同作為標志,也可能對作家的視野和思維造成不可避免的局限,從而帶來創(chuàng)作的局限性。創(chuàng)作中所使用的文字僅僅是一種工具,不應被看作是文學的特征,因此,應該鼓勵少數民族作家使用漢字甚至未來用英語進行創(chuàng)作,讓更多的人能夠閱讀和理解。

繁榮新時期的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我們仍然要把培養(yǎng)少數民族作家群體作為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因此要加大培養(yǎng)少數民族作家的力度,為他們提供優(yōu)先的機會和平臺;要注重平等地培養(yǎng)不同民族的作家,讓各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作家群體,這是民族平等的體現和民族文化傳承弘揚的必然要求。

對于少數民族作家來說,處理好身份認同的平衡點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方面必須要有自我身份認同,這樣才能立足于民族文化的立場,深入思考和挖掘文化的精髓,從中吸取創(chuàng)作的養(yǎng)分;另一方面應該淡化少數民族的身份,立足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去思考人類共同的關注和命運,寫出一部民族心靈史的同時也表達出人類共同的興趣、心靈的共鳴和共同的關注;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去認識民族文化、表達民族文化,促進各民族的理解和文化交融。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在于固守自己的民族身份和認同,目的在于用本民族的文化資源與世界對話,如果喪失了這些資源,一個少數民族作家也就沒有了和世界對話的資本。只有立足本民族的文化資源,同時又形成不同民族相向而行的共同文化、滿足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文化需求,少數民族文學才能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必須看到,當前云南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在繁榮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制約著云南少數民族文學向更高的層次發(fā)展。比如對于創(chuàng)作的特定對象——少數民族表象特征層面表現較多,而對于民族心靈層面的理解和展示不足,尤其是對少數民族和人類共同的心靈共鳴、共同的價值追求展現不足,使作品缺乏應有的深度。所以,今天在強調少數民族作家群體的數量和作品數量的同時,更要強調作品的品質和深度,這樣才能使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邁向一個新的繁榮階段。

有鑒于此,我們必須走出兩個誤區(qū):一是關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思維誤區(qū)。事實上,民族的只有走向世界才是世界的,如果沒有走向世界,那么永遠都是民族的,而并非世界的。因此并非固守民族的立場就可以成為世界的,這樣的結果是會被世人邊緣化,走向自我消亡。二是關于主流和非主流問題。少數民族文學常常被看作是非主流,由此產生了長期的關于主流與非主流的爭論。產生這種思維誤區(qū)是因為沒有認清主流和非主流的根本考量在于社會的認知度和認同度,認知度高、認同度大、閱讀面廣的文學作品必然成為主流,包括少數民族文學也是一樣的。而沒有認知度和認同度的文學,必然成為非主流,被邊緣化,這對于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學都是一樣的。因此少數民族文學必須立足于自己的民族文化資源,同時具有世界的視野和人類共同的關注,用少數民族文化這只手去撥動人類共同的心弦,用少數民族的聲音去震撼人類共有的心靈,才是根本的繁榮之道。這樣,云南少數民族文學將與其他地區(qū)的少數民族文學一道,從一種單純的文學現象走向一種促進各民族理解和交流、滿足大眾共同的文化需求、共同繁榮各民族文化的文化現象。因此在新時代必須要鼓勵作家扎扎實實地深入到不同的少數民族生活中,觸摸少數民族的心靈,反映少數民族的關注和時代變遷,創(chuàng)作出具有少數民族個性與大眾文化共性的作品??傊?,少數民族文學不僅是一種文學現象,更應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這應該是云南少數民族文學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