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軍:淺談新時代視域下的中國經驗表達
古人云:“辨方位而正則?!敝袊厣鐣髁x進入了新時代。在新時代視域下,文學層面“中國經驗”的闡釋空間也在能動地發(fā)生著變化。
中國經驗的表達訴求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過去的文學創(chuàng)作已經無法準確地表達當下中國的大時代。這意味著具有“新時代”特征的文學命名可能在以后的文學史中以“新時代文學”這樣的概念來命名。新時代文學話語表達中的中國經驗將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的發(fā)展,重新回歸文學為人民書寫的現實主義的傳統(tǒng)與道路。
在新時代視域下,作家對文體一定會有更多的選擇。眾所周知,改革開放以來,報告文學這一文體發(fā)展迅速??梢哉f報告文學對于中國經驗的書寫具有天生的文體優(yōu)勢。報告文學把握、捕捉現實生活快速、準確,表達中國經驗的能力和思想更能代表新時代的精神肌理,具有多維度的提升與呈現。如何建明的《那山,那水》《山神》,陳啟文的《大河上下》《袁隆平的世界》,李延國、李慶華的《根據地》,李春雷的《趕考》《我的中國夢》《朋友》《初心》,王宏甲的《塘約道路》,李朝全的《國家書屋》,黃傳會的《遼寧艦,五歲了》,李青松的《一種精神》《塞罕壩時間》,葉多多的《一個人的滇池保衛(wèi)戰(zhàn)》,朱曉軍和楊麗萍的《快遞中國》,龔盛輝的《決戰(zhàn)崛起——中國超算強國之路》,許晨的《第四極——中國“蛟龍”號挑戰(zhàn)深海》,呂錚的《獵狐行動》,蔣巍的《中國讀本:塞罕壩》《國之盾》,紀紅建的《鄉(xiāng)村國是》等等,許多緊跟時代步伐的優(yōu)秀的現實主義力作,展現著報告文學這一直面現實、把握時代、關注人民、禮贊英雄的文體的強大精神力量。
報告文學文體的內生性,創(chuàng)作的原動力需要作家具有相對豐富的社會知識、卓于常人的學術見解、生動挺拔的文學激情,進而在激情的河流中,明晰地完成對真實性原則的根本堅守和對寫作對象的理性評判、精彩表達。報告文學作家作為時代話語的表達者,尤其是新時代視域下中國經驗的表達者,應具有更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使命,即作家首先不應該只是一個閉上眼睛虛構世界的人、一個自己本身在現實生活中活得糊里糊涂的人,一個面對復雜的環(huán)境精神孱弱的人,而應該是一個精神強大、具有把握時代、引領時代能力的人。這樣的一種精神準備不僅需要來自文學的滋養(yǎng),更多時候需要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的開拓與滋養(yǎng)。再次,作家的文學表達要“忠實”于現實之“根”,信仰“人民是藝術之魂”,書寫人民的精神,即書寫國家的精神,民族的精神。最后,當下寫作又出現了許多概念寫作,以紀實類寫作而言就有“報告文學”文體和“非虛構”概念寫作兩種,在面對巨大挑戰(zhàn)的今天,報告文學作家需要做的,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而是應該堅守對傳統(tǒng)文體上的認知和共識,堅守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的“信實”之“源”,即不是親眼看到的事情不去寫,不是親自走過的地方不去寫,沒有經過充分證實的歷史不去寫,這不僅是對報告文學作家的要求,更是文學服務于人民的基本自覺。只有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創(chuàng)新,才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檢驗。如何建明因寫作《山神》而采訪主人公黃大發(fā)時,跟著黃大發(fā)驚險走完他帶領村民在千米高的懸崖峭壁上開鑿的一條長達十多公里的人工“天渠”?!疤烨钡婪浅*M窄,加上絲雨連綿,道濕路滑的困境,使其行走異常艱難。但報告文學文體的真實性原則和報告文學作家的犧牲精神促使作家必須跟著主人公走一趟才能設身處地了解黃大發(fā)和村民歷時36年修成天路的艱辛,黃大發(fā)們“當代愚公”的精神才在作家筆下得到英雄般的敘述。
新時代視域下“中國經驗”的報告文學表達,并不是不借鑒其他文體的優(yōu)點,相反,一個報告文學作家的成長,離不開其他文體的滋養(yǎng),如在散文、詩歌、小說等文體上的創(chuàng)作實踐,非但不是干擾,反而會成就其在異常豐富的現實生活邏輯面前展開前景無限的敘述和記錄,使得作家筆鋒所觸,處處生春。如作家陳啟文從一個知名小說家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報告文學作家的道路,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多年來,他完成了一篇篇卓有見解和情懷的報告文學作品,始終秉持獨立調查的精神,富有雄心壯志、帶著文學的良知和報告文學理性的評判能力,究研水利之利弊、思忖糧食之安全、憂焚國是之維艱,跑遍了大半個中國,為寫作中國水利系列、糧食系列作品奠定了獨特而堅實的敘事基礎,可以說是新時代視域下優(yōu)秀的“報告文學”表達。
在新時代視域下,李春雷的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也充滿了時代的氣息,在報告文學寫作中,他更是善于借鑒其他文體的滋養(yǎng)。他的報告文學作品如一泓清流,靈動不拘,如《木棉花開》;既有家國命運的憂思,又有人物悲歡的交響,如《趕考》《農夫的宇宙》。李春雷筆下的人物,真實而可感,溫暖而有力量,摒棄了有些報告文學作品主題謳歌過于露骨、文學表達全篇充斥新聞語言的俗習,提升了報告文學的思想性和文學性,其筆下的人物也就是真正的屬于文學的人物。
“一句真話的分量比地球還重”,這同樣適用于報告文學文體不可替代的價值判斷。但生動地說出真話、抵達真相還遠遠不夠,報告文學作家更要努力在遵循報告文學真實性原則的基礎上,寫出帶有作家理性評判能力的閃爍著思想光芒的作品。重要的是對題材的選擇和思想的提煉。只有有思想的作品,才會給人持久的震撼與回味,才會在廣袤的時空中照亮人類的未來。作家王宏甲一直以來對社會帶有持續(xù)的觀察和深刻的理解,凸顯出一個報告文學作家特有的對社會與人生的認知能力、把握能力、評判能力和預知能力。在當前中美貿易戰(zhàn)中,中國公司深陷“芯片”危機的時代困境里,讀他先前寫的《王選的選擇》一文,就會明顯體會到一個作家的預見性。在眾多作家被邀約寫作時,他發(fā)現了塘約村,寫就了《塘約道路》,“塘約道路”成為新時代精準扶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可以借鑒的方式之一。這兩部作品的寫作,除了作家對題材的準確選擇,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一個作家的思想傾向和評判能力,擁有這樣的能力,寫出來的作品才會具有思想的光芒。
新時代的中國經驗每一天都在發(fā)生,各種各樣的文本也在以不同的形式進行著功能性的呈現。希望在越來越多作家和批評家的參與下,真正構建起新時代文學廣闊的天空,出現“大森林”般的作家和批評家群,出現在這樣史詩般的時代寫出“史詩”的偉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