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陽絲路畫了30年
楊曉陽,1958年生于陜西西安,1979年考入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1986年研究生畢業(yè)并留校任教。1994年出任西美副院長,1997年任西美院長,2009年調任中國國家畫院。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10月27日至11月6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三十年來首次大型個人展覽,在接受采訪時他說:“到了三十年就要注意了,三十年是很大事情的一個節(jié)點,沒有三十年的時間,對于一個畫家都是初步的成果?!?/p>
楊曉陽1986年西安美院研究生畢業(yè)留校當老師,到今年整整三十年,這次畫展也是他從教三十年的成果。此次展覽將展出其30年來關于絲綢之路題材的作品350件,包括速寫/寫生260件、主題創(chuàng)作20件、重彩畫30件、水墨畫40件,其中速寫作品數量最多,有近些年在烏茲別克斯坦、南非和希臘的寫生作品,還有今年年初在印度創(chuàng)作的作品。
“其中的彩墨作品和重彩作品是大家從來都沒有見到過的,連我們都是第一次見到。” 院長助理紀連彬介紹,楊曉陽藝術創(chuàng)作經歷的多次轉變,透過展覽作品將得以最佳地映現,“能看到他有這么多的色彩飽滿的繪畫?!闭褂[現場還有兩個展柜,展出他歷史上創(chuàng)作出的重要作品的草圖,而且此次的一大批從上世紀80年代起創(chuàng)作的重要作品,也從未發(fā)表過,首次與觀眾見面。
楊曉陽為了這次展覽籌備了很久:“有人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三十年真的能改變很多東西,不知不覺中,在今年我把這三十年稍微回顧了一下。說實在話,這些年我都不知道自己畫過多少畫,也不知道這些畫都到哪里去了,包括人民大會堂陳列的畫,我都不記得自己畫過這些畫了。”這次他將這些名作重新畫了一遍,從色彩和形象上與當初所畫都有不同,從中觀眾可以看到他三十年前后創(chuàng)作的變化。
“西安以外的人不能理解”
楊曉陽關于絲綢之路主題的創(chuàng)作始自1985年,30年前,他騎自行車從西安出發(fā),沿絲綢之路到達新疆,大量考察、寫生、記錄,感受絲路沿途的今昔,創(chuàng)作了大量表現絲路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的作品。此后多年,絲綢之路中國境內和沿途直到羅馬期間的多國都留下了他的腳步。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說:“這次展覽題材和絲綢之路相關,作品橫跨了30年,此次展品不是‘一帶一路’戰(zhàn)略才作的應景創(chuàng)作,而是畫家楊曉陽30年的積累?!?/p>
很多人問楊曉陽:“怎么1985年你就開始走絲綢之路了?”對此楊曉陽覺得容易解釋又不容易解釋,容易的是絲綢之路對于畫家來說是豐富的資源,他有很多理由去描繪絲綢之路,不容易的是作為一個西安人,他始終認為有種情感是生來的,刻在骨子里的,說不清道不明。
“這個在西安以外的人可能不能理解,但因為我是個西安人,我出生就在絲綢之路的起點上,自然而然對這個事情有感情,就是與生俱來的,在接受物理性的營養(yǎng)之前,就已經有了精神性的營養(yǎng)?!睏顣躁栒f,它就在自己的血液中間,所有的西安人對絲綢之路都非常熟悉,大量的看得見、摸得著的,留下來的、新發(fā)現的遺存,“你問我怎么知道的,沒有怎么知道,我不懂事的時候就知道了?!?/p>
“現在我回想啊,1985年我們騎著自行車,從7個人最后到兩個人,現在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現在要我再這么做都有點后怕,但當時沒有那個顧慮,是無所畏懼的?!睏顣躁柷宄赜浀贸霭l(fā)那天是7月10日,一個炎熱的夏天,11月10日從新疆開始往回騎,一路沒有感覺到害怕。
“經常是整夜整夜地騎,因為白天走不行啊,河西走廊那個大太陽,濕度是多少?零?!睏顣躁栒f,幾個人在黑夜中騎車,因為看不見手表,也不知道時間,“感覺天還沒有黑完呢,天就發(fā)亮了,越走越亮,越走越亮,我說哥們兒,怎么回事兒,我們才發(fā)現那時候已經凌晨四五點了,天是快亮了,這種情況現在想起來,要把它寫成故事嚇唬人,那是隨便的,很多很多的故事?!?/p>
楊曉陽回想30年前這幾個年輕人“年輕氣盛”、“根本不在乎”。在河西走廊,他們舉目四望,“就是四望,因為四個方向都是一條線”,在這種環(huán)境下,楊曉陽最大的感觸就是人的渺小,感覺自己像個小沙粒,一場風過去,就被埋在沙子里了。他也偶爾有那么一瞬間想過自己會走不過去,可是又覺得世世代代多少人都走過去了,就無所畏懼了。
31米長卷《社火》最受關注
此次展覽最顯眼,也最受關注的是楊曉陽在近兩年創(chuàng)作的長31米、高3.4米的水墨長卷《社火》。紀連彬告訴記者,在布置展覽時最難的是31米長卷《社火》的展出,他透露,這幅水墨巨作將會懸掛在中國美術館主廳的主墻上,一整面墻只掛這一幅畫。
“這幅新水墨畫中人物極其眾多,有幾千人,是我們布展最大難度所在,因為是在一張畫紙上創(chuàng)作完成的。”紀連彬說,如此大規(guī)模的裝裱,是中國美術館展覽為數不多的幾次大畫上墻,“從他繪畫上是極其宏大的,對于我們展覽布置也是極其大的?!?/p>
2015年過年期間,楊曉陽聽說甘肅河西走廊那里有個鎮(zhèn)子有個多少年都沒有舉辦過的“社火”表演,“我一到那就被社火的活動感染,前后整整一天,”楊曉陽從各個方面收集了關于“社火”的資料,他了解到這里有“社火”的非遺傳承人,“社火很好,但現在也沒有人在做,也沒有錢。”從2015年春節(jié)到2016年年中,《社火》畫了一年半,前后11稿,每一稿都很完整,“想一口氣把它畫完,但我事情比較多,只能晚上畫、雙休日畫、假期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