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tài) >> 人物 >> 正文

“農村大地有畫不完的畫”

——記天津市美協主席王書平

http://www.marskidz.com 2015年08月31日12:25 來源:中國藝術報 怡夢

  幾次聯系王書平,他都顯得有些匆忙,仔細一問才知道,由于不久前經歷了天津港8 · 12特大火災爆炸事故,作為天津市美協主席、著名國畫家,王書平幾天來積極奔走,以個人名義向事故中犧牲的消防官兵家屬捐贈20萬元,并創(chuàng)作了一幅致敬消防烈士的中國畫《英姿》 。這幅作品長四米,高兩米,表現了兩只雄鷹在紅葉中屹立、翱翔的英姿,紅黑兩色鮮明對比,形成強大的視覺沖擊力。

  王書平說,作品的靈感,部分來自他教學十年的農民學員!拔易罱淮蜗锣l(xiāng),教農民畫畫,大家對那些在事故中獻出年輕生命的消防戰(zhàn)士充滿敬意,紛紛表示要用手中的畫筆來歌頌他們。農民學員對我說,表現他們的英勇無畏,一定要用紅,所以我在作品中大膽地用了朱紅色,象征火光中的勇士在烈火中永生。 ”

  王書平和他的畫,與農村、農民有著不解之緣!拔腋改覆皇菍W美術的,可是我三四歲,就對畫畫有著特殊的愛好,我出生在農村,小時候看著村里的雞啊羊啊,就忍不住揮動手中的棗樹枝,把它們畫在土地上。 ”后來王書平考入天津美術學院學習美術,并在畢業(yè)后從事美術創(chuàng)作與教學工作,對農村大地上的一草一木始終懷有深切的眷戀,他的恩師孫其峰也曾教導他,掌握基本功后,就要到自然中、生活中尋找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素材,為此他經常下鄉(xiāng),創(chuàng)作了許多農村題材作品。

  上世紀90年代,王書平開始嘗試用中國畫表現社會主義新農村,描繪農村新建的樓房、田間地頭的農作物。2004年,他的一系列新農村題材作品在天津市北辰區(qū)雙街村展出,一下吸引了村民的目光,也捕捉到了他們向往藝術的心!斑@些村民過去理解的中國畫,就是梅蘭竹菊,對他們來說很遙遠也很陌生,但我畫的是玉米、水稻、南瓜、葫蘆,還有他們最熟悉的農村生活,他們感到很親切,有的村民對我說:‘我們拿鋤頭的手,能不能也拿起畫筆,跟您學一學? ’ ”王書平大為觸動,又聽當地負責人說,村里喜歡美術的村民很多,他當即下定決心,在雙街村建立了一個美術輔導聯系點!拔也坏x務輔導他們,還要給他們提供鉛筆、毛筆、顏料、紙張,我不能讓他們花一分錢。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渴望學習文藝創(chuàng)作來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我感覺到輔導他們是我的責任。 ”

  從一個村到另一個村,村民們口耳相傳,慕名來跟王書平學畫的村民多起來,從十一二歲的孩子,到六七十歲的老人,有的甚至一家人一起來,從當初的五六個學員,發(fā)展到今天的九十多人,畫室里坐不下了!拔以趯I(yè)院校教學,是講大課,學生都有素描、色彩基礎,我再給他們示范,就容易理解了;教農民學員畫畫,一是他們年齡差別大,二是他們以前沒接觸過美術,我得一個一個手把手地教。 ”王書平坦言,這樣教學挺累的,但他舍不得讓過于整齊劃一的技法教學掩蓋了農民學員獨有的優(yōu)點!氨绕饘I(yè)院校的學生,農民學員學習創(chuàng)作有深厚的現實基礎,他們大多具有一定的人生閱歷,在生產生活中積累了素材,沒有專業(yè)的束縛,他們創(chuàng)作起來想象力豐富,構圖大膽,用色大紅大綠,這都是農村這片土地帶給他們的靈感啟發(fā),我要幫助他們盡快提高技巧,還要保留他們自己的特色。 ”提到農民學員的創(chuàng)作才華,王書平很自豪,講起教學中遇到的困難,竟也是津津有味的。比如,有一個學員家里養(yǎng)鴨子,他熟悉鴨子的各種姿態(tài),可他不懂什么側鋒、逆鋒、濃墨、淡墨,面對一張白紙,遲遲下不了筆,王書平就讓他先用鉛筆,把鴨子的形態(tài)勾畫下來,再按他勾勒的形態(tài),教他怎樣去“涂” 。從看著農民學員不會拿毛筆,到一筆一筆教他們中國畫的筆墨功夫,再到他們把田間地頭的農作物畫出來,現在有的學員成了美協會員,有的學員的作品在區(qū)里市里乃至全國各地展覽,甚至走向了國際展覽的平臺,王書平說:“所謂困難,就是由苦變甜的過程。 ”

  “我是他們的老師,也是他們的學生。 ”王書平教學這些年,深刻體會到習近平總書記那一句“拜人民為師”的分量,他畫新農村,都要拿給農民學員“打分” ,他說農民學員性子直、看得準,不給他打滿分,總能提出有用的修改意見。“有一幅畫,我畫的是豐收的玉米,后面是拔地而起的樓房,農民學員告訴我,玉米應該怎么畫、怎么擺放,更像豐收;我畫春節(jié)期間農民搬進新居,窗里有日常擺設,窗外有田地,農民學員教給我,窗戶和擺設怎么畫,更像農民家里,田地怎么畫,更有生氣;我畫的冬瓜,他們說,顏色像,結構不像……這是他們天天打交道的東西,一些我注意不到的細節(jié)問題,只有他們能看出來,只有他們能提出來。 ”王書平說,筆墨方面,也許我是他們的老師,但農村生活方面,他們是我的老師。他在農民學員的幫助下完善了作品,很多專業(yè)人士看后都覺得,王書平畫的農村“有味道,有鄉(xiāng)村泥土的味道” 。王書平擅長的領域是花鳥畫,這些年來,他一直探索花鳥畫如何與新農村結合,有一次他畫了一群歡叫的喜鵲立在村頭樹枝上,望著一片剛開墾的田野,農民學員提議,樹枝上加點綠葉,看上去更有希望,他就按農民學員說的,添了幾片綠葉,作品后來在全國獲獎!稗r村很有畫頭,和農民近距離接觸,在農村生活的基礎上,對中國畫、花鳥畫進行創(chuàng)新,是值得美術工作者探索的新課題。 ”王書平說。

  “王老師,再下鄉(xiāng)的時候,帶上我們一起! ”這些年,天津很多年輕美術工作者,都愿意跟著王書平去他的美術輔導聯系點看一看,王書平也經常組織大家深入鄉(xiāng)村,與農民打成一片、近距離交談,從他們身上了解新農村怎么畫,大家都覺得有收獲、受教育。漸漸地,很多畫家也以結對子、一幫一等形式聯系基層,也在鄉(xiāng)村有了自己的服務點、聯系點!爱嫯嫴皇鞘裁刺厥獗臼拢欢ㄒ氯,扎得深,靈感就多,看得多,體會就多,這樣畫出來,別人看著才會不一樣。 ”王書平說,想畫出“不一樣”的作品,先要感動自己!罢嬲佑|了才知道,農村大地有畫不完的畫,寫不完的愛,面對這些真人、真山、真水,畫家拿起筆,拿起速寫本,沒有不激動的,這樣畫出來的畫,絕對感情充沛。 ”

  “最近輔導農民學員,他們在創(chuàng)作紀念抗戰(zhàn)題材的作品,我看了覺得很新穎,他們的作品風格淳樸、構思奇特、神態(tài)生動、敢用顏色,有很多值得我們美術工作者學習的地方,在紀念抗戰(zhàn)這個題材上,他們畫的和一般人所想象的面貌、專業(yè)畫者經常選取的表現角度都不同,處理方式具有農民畫的特色。 ”王書平說起農民學員的優(yōu)點總是如數家珍,他說這條路他還要繼續(xù)走!拔业膭(chuàng)作任務其實挺重的,但在輔導農民學員上面花時間,很值得,哪怕我出差了,回來也要想辦法把課補上,我有長遠規(guī)劃,我要讓大家看一看,農民中也能出藝術人才,雖然他們一開始沒有基礎,但我要讓他們成為農民畫家。 ”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