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中國網(wǎng)絡作家“走進抗戰(zhàn)歷史”主題活動 >> 正文

走進抗戰(zhàn)歷史采訪采風總結(徐瑩)

http://www.marskidz.com 2015年07月03日14:24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徐瑩

  2015年在中國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七十周年的時候,我有幸成為中國網(wǎng)絡作家“走進抗戰(zhàn)歷史”采訪采風小分隊的一員,與中國作家協(xié)會領導和網(wǎng)絡作家們重走抗戰(zhàn)路線,親身感受戰(zhàn)爭帶給我們的震驚與悲哀,感受和平時代的來之不易。

  2015年6月23日,小分隊從盧溝橋出發(fā),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這里發(fā)動了盧溝橋事變,從此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一個以寬容、和善、仁義為道德標準的民族開始在痛苦中學會捍衛(wèi)生命和民族尊嚴。中國人民團結一致,抗擊日本法西斯,贏得了反對外來侵略的偉大勝利。如今只有盧溝橋的石獅子在向我們講述著戰(zhàn)爭的艱難與曲折。

  2015年6月29日,從南京跟隨小分隊參觀了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同胞紀念館,說心里話我害怕參觀紀念館,我希望逝者安息。紀念館里燈光昏暗、氛圍壓抑。在那密密麻麻雕刻著遇難者姓名的石碑前,我觸摸它們,為死去的三十萬同胞哀悼。希望他們在天之靈安息,告訴他們,我們不會忘記他們。更不會忘記歷史。同時不禁感慨,生命何其寶貴,生命何其美好,是誰奪取了他們的生命,是日本人,還是軟弱無能的政府?民族和人民沒有責任嗎?站在那更為震撼人心的滴水裝置旁,那滴水裝置每隔十二秒滴一滴水,而在這期間就會有一位遇難者死去,旁邊出來一張遇難者照片,每聽到那叮咚一聲,就有一位同胞失去生命,出于對死者的尊重,我沒有拍照片。讓它們安息吧。我們能做的只能用祭的方式來祭奠那沉睡之靈。走出紀念館,外面云開霧散,天空明凈空曠,我心里的陰霾也一掃而空,感覺活著真好。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和平從來需要強大的國力,更需要團結的民族。

  “八年烽火起盧溝,一紙降書出芷江”。小分隊活動的最后一天,我們參觀了芷江縣,中國人民抗戰(zhàn)受降紀念館和飛虎隊紀念館。八年抗戰(zhàn)中,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終于讓日本代表在芷江低下了高昂的頭。從這一刻起,中國人民終于取得了勝利,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作為文學網(wǎng)站,我們愿意借助網(wǎng)絡作家的力量,關注人們的生活和生命的質量。對人類歷史和文明進行客觀評價和積極推動。也愿意借助網(wǎng)絡文學作品弘揚正氣,增強民族凝聚力,讓我們的民族更加強大。和平年代的我們在享受先輩用鮮血換來的和平和安逸時,應該想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并把這責任和使命傳遞給祖國的未來。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