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文藝工作座談會 >> 正文

繁榮吉林文學 弘揚中國精神——省作協(xié)部分作家座談會紀要

http://www.marskidz.com 2014年10月30日13:24 來源:吉林日報 黃曉梅

  10月20日上午,省作協(xié)召開文學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有省作協(xié)主席張未民,省作協(xié)副主席宗仁發(fā)、薛衛(wèi)民、張福貴、張順富、賈鳳山、金仁順,作家任林舉、于德北、紀洪平等。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吉林省文學界產生了強烈反響。與會者認為,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創(chuàng)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開宗明義,言簡意賅,講話站在民族復興的歷史高度,站在黨和人民的鮮明立場,依托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深刻論述了關系當前文學藝術發(fā)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問題。講話提出了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充分體現(xiàn)了黨中央對文學工作的高度重視、對文學工作者的親切關懷、對文學事業(yè)繁榮發(fā)展的殷切期望,為吉林省文學事業(yè)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省作協(xié)主席張未民說,省作協(xié)剛剛結束“吉林大地行”文學采風的兩場主題活動:一場是西部河湖連通工程的考察之旅,一場是東部長白之秋人參考察之旅,回到長春即傳來習近平總書記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的消息。一路鄉(xiāng)土風情生活畫卷與習總書記的文藝新論齊涌心頭,產生了很大的震撼。生活在召喚,總書記發(fā)出號召,文學藝術在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事業(y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文化的興盛有待于文藝的繁榮和創(chuàng)造,文藝工作大有可為。

  近三年來,吉林文學連續(xù)獲得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駿馬獎、魯迅文學獎三個大獎。近來我省作家又獲得老舍散文獎、梁斌小說獎、冰心散文獎等全國專業(yè)文學獎項。吉林省有一支富有才華、堅守家園、秉持良心和責任的作家隊伍,吉林文學正處在積極進取有為的發(fā)展時期,在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指引下,一定會在新世紀的新起點上做出新成績,回報生活,服務人民。

  與會作家們認為,習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全國文藝座談會,可謂因勢利導、恰逢其時。既然文學藝術“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那么,文學藝術的從業(yè)者有著什么樣的修為、操守、品性、格局,就不僅僅關乎他們創(chuàng)作的作品,也關乎社會風尚。最起碼,作家應當敬職、敬業(yè),是敬職、敬業(yè)的模范。每個人長大成年、走向社會之后,都要擔當一定的社會角色,從事相應的勞動職業(yè)。好的民族、好的時代、好的社會,總是把鮮花和掌聲,獻給那些演好自己角色、做好自己職業(yè),從而切實創(chuàng)造了社會財富的人們,而不是把聚光燈老是打在那些善于鉆營、巧取豪奪、一夜暴富、表演作秀的人身上。同時,每個要求鮮花和掌聲的人首先要審視自己,是否演好了該演的角色,是否干好了從事的職業(yè)。一個沒有演好自己角色的人,沒有權力指責整部戲不成功,一個沒有干好自己職業(yè)的人,沒有資格對劣質產品充斥市場慷慨激昂。作家更應當如此。

  創(chuàng)作是作家的中心任務,作品是作家的立身之本。作家的天職和責任,是“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chuàng)作”,這不是一個高不可攀、強人所難的要求,這是一個很本色、很負責任、很忠懇的勸勉。一個好作家,是在期待成為好作家的內心世界出發(fā)的,是從敬職、敬業(yè)開始的。作家們要牢記:唯有作品才是自己的立身之本。

  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作家們一致認為,從此,便多了堅守的理由和力量。

  文學和藝術是關乎世道、人心的大事。不論在哪個時代,文學藝術都會對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有一個呈現(xiàn)和引領的作用。但由于文學藝術作用的發(fā)揮往往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和周期,所以急功近利的人,即便意識到了它作用的巨大和深遠,也不會去輕易觸碰,所以重視文藝、重視文藝作用發(fā)揮的人往往是較真的人、求實的人、誠懇的人、勇敢的人、負責任的人、真正想從“根兒”上解決問題的人。從這個角度講,習總書記的這個講話預示了中國新時期文學藝術發(fā)展將有一個更加明確的方向,也必將迎來又一個春天。

  落實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還需要整個國家從上至下的長期共同努力。各級機構和組織不但要在思想認識上對文藝的作用、對文藝創(chuàng)作,對文藝工作者重視到位,還要在政策、投入、措施、激勵手段等方面扶持、促進到位;作為文藝作品生產者的作家,當面對千載難逢的文藝轉型期,更是有義務、有責任對照講話精神進一步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和審美取向,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水平,把個性化的創(chuàng)作納入到文藝、文化發(fā)展的整體格局中去定位,堅持“載道”與“化人”的文學傳統(tǒng),創(chuàng)作出更加貼近人民、貼近人性、貼近生活的力作。

  作家們認為,要把講話和文學置于這樣一個“大時代”之中去理解和確認。當下中國所處的時代,實質上是一個新改革時代,當前改革進入“深水區(qū)”。此時,文藝如何擔當?我們需要一種什么樣的文藝精神?習總書記的文藝講話回答了這個問題。既是對當下文藝現(xiàn)狀的批評,又是對未來文藝發(fā)展提出的方向——新改革時代需要新的文藝精神。

  目前,文藝發(fā)展有意無意的疏離當下社會時代,出現(xiàn)泛娛樂化、泛商品化、偽政治化的傾向。反對疏離時代的傾向,要建立正義和仁愛的文藝;作家藝術家要堅守人性和社會良知,參與新改革大潮之中,為社會全面發(fā)展呼風喚雨;重回“八十年代”文學的輝煌,多一些慈悲與溫馨,少一些冷酷和炫耀。文藝家對于“正能量”要有全面的理解,反對泛娛樂化的傾向,要建立認真的嚴肅的文藝。一個全民娛樂的時代絕不是一個昂揚向上的時代。要反對倒退、虛假的偽政治化傾向,建立與時俱進的文藝。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