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歐陽文彬:行走在書林彈雨里的一生

http://www.marskidz.com 2014年05月08日11:51 來源:深圳商報記者 樓乘震 文/圖

  中國出版界資深編輯、作家歐陽文彬接受本報專訪

  行走在書林彈雨里的一生

▶歐陽文彬近影▶歐陽文彬近影
▲歐陽文彬著作《在密密的書林里》▲歐陽文彬著作《在密密的書林里》
▲《歐陽文彬文集》▲《歐陽文彬文集》

  在滬西番禺路的一幢公寓樓里,總會絲竹聲聲,你若循聲上3樓,可見眾人擠在一間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小屋里吹拉彈唱,而他們的中心人物是一位瘦小的老太太,滿頭白發(fā),精神矍鑠,這位老太太就是在出版界赫赫有名的老前輩編輯、95歲高齡的歐陽文彬先生。

  徐特立引導她走上革命路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粉碎了青年學子讀書救國的夢想。那一年,17歲的歐陽文彬在南京市立第一中學畢業(yè)后,考取了蘇州的東吳大學,正準備升學深造。可是,侵華日軍的戰(zhàn)火,迅速蔓延到江浙兩省,她和妹妹隨著母親也流亡到長沙。那時候的長沙,聚集著許多流亡而來的進步知識分子,經常有知名人士公開演講,宣傳抗日救亡。當時,中國共產黨早期的著名“五老”之一的徐特立是長沙八路軍辦事處負責人,又是共產黨的駐湘代表。歐陽知道他早年做過毛澤東的老師,便懷著一種崇敬的好奇心,去聽他的演講。徐老的演講,對她這樣一個流亡青年來說,好像黑夜里見到一盞明燈,找到了一條出路。

  過了幾天,歐陽文彬在母親陪同下見到了徐特立。她趕緊問:“我聽了你的演講,很受啟發(fā),但我一個女學生,能為抗戰(zhàn)做些什么呢?”徐老語重心長地說:“現(xiàn)在長沙有不少抗日團體,像文化界的‘抗敵后援會’,還有各種抗日宣傳隊等等,你可以跟同學們一起,參加這些活動,宣傳抗戰(zhàn)、鼓動民眾,讓更多人明白抗日救亡的道理。這不很好嗎?”于是,歐陽讀了許多進步書籍,進一步認識到正義戰(zhàn)爭必勝的道理,參加了一系列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6月30日,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在一次黨內會議上,徐老居然一下子認出她,對她說:“小歐陽啊,我們現(xiàn)在是同志了,你要時刻記住自己是一個共產黨員,在抗日熱潮中處處以身作則,發(fā)揮帶頭作用;還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要有長期作戰(zhàn)的思想準備!毙炖系脑挘f得她心里熱乎乎的。在以后的日子里,無論環(huán)境再險惡再艱難,歐陽文彬始終記住了徐老的這番話。

  張?zhí)煲硎撬睦蠋?/strong>

  著名作家張?zhí)煲懋敃r也在長沙,張?zhí)煲碓诿駠鴮W院文學系講授“文藝習作”,歐陽文彬在法律系,也慕名前去旁聽張先生的課。張?zhí)煲硪獙W生每人寫一篇習作,歐陽寫了篇《圖書館里》,受到張老師的關注,約她星期天到他家去談談,進行具體的指導。歐陽向張?zhí)煲砬蠼痰膬热,遠遠超過了課堂教學的范圍,大至國際形勢,小至個人苦悶,無所不談。于是,成了他家的?。那年頭,前方吃緊,后方緊吃;敵兵未到,國軍先退。十幾歲的青年學生,就有點憤世嫉俗的味道。張老師總是耐心地傾聽,懇切地引導。歐陽后來才知道他是抗敵后援會宣傳委員會委員、文抗會理事。后來,張?zhí)煲黼S民國學院遷往寧鄉(xiāng),貧病交加。1948年歐陽在上海開明書店工作時,生活雖不寬裕,卻還比較安定,就邀他來上海養(yǎng)病。直至年底前陳白塵為他聯(lián)系去香港和邵荃麟、蔣牧良等會面。

  葉圣陶把她帶進開明書店

  葉圣陶是歐陽文彬少年時期記住的第一位作家,讀到他在《中學生》上寫的文章,覺得他處處為中學生著想,后來,知道他是新文學運動的先驅,在歐陽心目中的地位就更崇高了。1939年,國民黨反動派制造平江慘案后。歐陽和一批在戰(zhàn)區(qū)政工隊工作的地下黨員分散隱蔽,自謀出路。歐陽流亡到桂林,進了新知書店。后又接受組織指示在重慶建立分店亞美圖片社。新知和生活書店、讀書生活社都是地下黨領導的進步書店,她在那里不僅過足了書癮,更受到了教育和斗爭鍛煉。面對國民黨反動派對進步書店的破壞,組織上安排部分同仁轉入兄弟書店隱蔽。歐陽就在這種情況下有幸結識了《中學生》編輯傅彬然,并見到了心儀已久的葉圣陶。這次見面后不久,傅彬然就通知歐陽進開明書店工作。后來又在葉老和傅彬然的熏陶下,當了《中學生》的編輯,從此開始了漫長的編輯生涯。

  歐陽又與葉老率領的開明同仁及其親屬,冒著風險分乘兩艘木船,整整走了47天,從重慶回上海,重建開明書店。直到建國初期葉圣陶去京,歐陽一直和葉老在一起。

  為趙超構辯護受懲罰

  上海剛解放,因黨員不夠,歐陽文彬身兼兩職,白天在開明書店編刊物,晚上到總工會的《勞動報》工作,還和翻譯家董秋斯一起組建了上海翻譯家協(xié)會,后來被調到上海市委宣傳部報刊處。1952年新聞界思想改造學習時,任“思想改造學習辦公室”聯(lián)絡員,負責聯(lián)系《文匯報》和《新民晚報》。1953年初,《新民晚報》改為公私合營時,為了加強黨對《新民晚報》的領導,她被任公方代表。她在《新民晚報》,與趙超構的關系不錯,在工作上配合默契,而且私交甚厚。1956年,為了發(fā)揮趙超構的積極性,組織上任命他為社長兼總編輯,歐陽任副總編輯兼黨支部書記。老報人夸贊她和趙超構的合作是“水乳交融”。

  1957年6月上旬,上海市有關方面召集各報社黨員領導干部開吹風會。會上有人提出《文匯報》、《新民晚報》發(fā)表了不少反黨文章,許多都是徐鑄成、趙超構寫的,這兩個人是反黨的。歐陽文彬頓時大吃一驚,她說:“毛主席教導我們,看人不是看他的一時一事,而要看他的一生一世。趙超構40年代到延安采訪,受到毛主席親自接見。他所寫的《延安一月》,大大激發(fā)了國統(tǒng)區(qū)老百姓對陜甘寧邊區(qū)、對共產黨領導人的崇敬和熱愛。趙超構絕不可能是反黨的。”

  此時,趙超構正在北京開會。經編委會一致同意,歐陽一面組織編輯部同志檢查版面尋找問題,公開檢討,一面給正在北京開會的趙超構打長途電話,要他立刻寫一份檢討來,趙超構寫好檢討,立刻用電話傳到上海,當天發(fā)表。誰也沒有想到,《新民晚報》就此得到《人民日報》“七一社論”的表揚,在這場猝不及防的風暴中,趙超構終于安然脫險。

  可是歐陽的大膽言行,使她差點被打成右派。幸虧當時市委已有決定,新聞系統(tǒng)黨員領導干部一律不劃右派,歐陽文彬這才躲過一劫。但懲罰是免不了的,給歐陽的處分是:“留黨察看兩年,敵我矛盾作人民內部矛盾處理,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降職降薪兩級。但此事并未了結, “文革”中更是糾纏不休,直到“四人幫”粉碎,為右派改正時才為她解脫了這一段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貞浲拢瑲W陽無怨無悔,如果說還有遺憾的話,那就是這場風波讓她失去了一份珍貴的友誼。她和趙超構為了互不給對方添麻煩,不得不彼此疏遠,如今斯人已逝,歐陽感嘆:這才是無法彌補的損失。

  因禍得福成了作家

  歐陽文彬不再擔任領導了,趙超構安排她以“撰述員”的名義,專門為晚報文藝版撰寫書評、影評和劇評。她寫的《試論茹志鵑的藝術風格》引起了文學界強烈的反響,成為當代文學史上的名篇。歐陽也相繼被上海作協(xié)和中國作協(xié)吸收為會員。歐陽也從此與茹志鵑結下深厚的友誼。1971年,茹志鵑就是從歐陽的書櫥里挑了蘇聯(lián)女作家薇拉·凱特玲斯卡亞的長篇小說《勇敢》作為給在安徽插隊的女兒王安憶的生日禮物。

  1964年,歐陽文彬被迫離開了《新民晚報》,調到上海作家協(xié)會《萌芽》編輯部工作,她像當年葉圣陶、張?zhí)煲淼确鲋菜粯樱硇牡貛椭嗄曜骷摇?/p>

  “四人幫”粉碎后,生活、新知、讀書三家書店的老同志劫后重逢,都感到有撥亂反正、還歷史本來面目的必要。歐陽和京劇演員、編劇費三金合作的長篇小說《在密密的書林里》就是反映這段歷史的。歐陽在創(chuàng)作時把構思好的故事一章一章地講給各種對象聽,察言觀色,收集反應,從而調整構思,增刪情節(jié),豐富了該書的內容。該書在1981年出版后迅速重印,發(fā)行量達19萬多冊,被列為當年十大暢銷書之一。因為它的故事性和可讀性,適合于講述,中央廣播電臺小說連播節(jié)目選用時未作任何改動。

  1979年,北京三聯(lián)書店把歐陽借調去,為前輩作家聞一多、夏丏尊、宋云彬編文集。在北京三聯(lián)工作的三年,她仿佛回到闊別多年的老家。和讀書生活出版社的老同志范用及新一代的三聯(lián)人沈昌文、董秀玉相處,從他們身上感受到發(fā)揚傳統(tǒng)、繼往開來、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工作之余,她遍訪在京的三聯(lián)老同志,和他們暢談今昔,展望未來,情誼不減當年。

  同樣是在撥亂反正的責任心驅使下,歐陽與費三金合作了第二部長篇小說《幕,在硝煙中拉開》,這本小說出版后獲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77—1986年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優(yōu)秀長篇小說獎。

  2012年,上海作協(xié)組織力量為她編輯出版了《歐陽文彬文集》分為小說兩卷,評論、散文、雜俎各一卷,一共160萬字。

  歐陽在談起她的小說創(chuàng)作時,往往為她因視力不濟而未能按計劃完成第三部小說感到遺憾。但朋友們都說,你那么大年紀,該知足了。歐陽說:“是的,我愛書,就和書打了一輩子交道。從看書、賣書,到評書、編書、寫書,一直干著自己愛干的事。離休了也擋不住我和書打交道。近視鏡不管用了,有放大鏡幫忙。電腦不能玩了,再拿起圓珠筆。長篇大論動不了啦,小文章還可以偶爾為之。還不該知足嗎?”

  用歐陽老師的說法:“按原定計劃,我只準備活50歲,現(xiàn)在居然活到了90多歲,真是不可思議!苯洺S腥讼驓W陽老師討教長壽的秘訣,上海電視臺也專門請她去做過節(jié)目。她說:“回想起來,我一直信奉三句話:生活向下看,看看生活條件不如我的人,就能知足常樂;工作向上看,看看貢獻比我大的人和比我辛苦的人,就會感到自己做得不夠,還要繼續(xù)努力;學習向前看,看到前面值得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怎么也學不完,激發(fā)學習的愿望。這三句話讓我擁有樂觀的心態(tài)、廣泛的的興趣、學習的勁頭,還能廣交朋友。知足常樂,天天向上,廣結人緣,笑口常開。這大概就是我的長壽秘訣吧!”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