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中國夢”與文學創(chuàng)作研討會 >> 正文

施戰(zhàn)軍:接通中華文脈,重構生活美學

http://www.marskidz.com 2014年04月10日16:14 來源:中國作家網 施戰(zhàn)軍
施戰(zhàn)軍施戰(zhàn)軍

  實現中華民族文學偉大復興,是我們的文學夢。把這個夢想變成現實,不僅要與這個資源繁盛的時代結緣,也要與我們偉大而豐富的文脈相接。

  一方面,從“吭育吭育”的勞動之聲到“經國之大業(yè)”的論斷再到“載道”說的成型,中華文學,無論“合時”、“合事”還是追求史詩,現實質地格外堅實;另一方面,從遠古神話即現端倪的飛揚表達到“言志”、“獨抒性靈”的個性傾說,證明著中華文學歷久彌新的想象和沉思天地既深且廣。

  我們偉大而豐富的傳統(tǒng)中還有兩大文脈,需要今人進一步激活,事實上也在現時代得到了凸顯的機緣。這就是崇尚自然和承擔使命。前者在道家思想中結晶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人在與萬物共生的逍遙中有所敬畏;后者主要體現于儒家經典言說,弘毅仁和,知行合一,“修齊治平”,講求風骨擔當。這些也正是中華多民族文化與文學綿延至今的一貫道統(tǒng),在中華民族許多史詩及各類文學作品中,我們能夠感知那種人在萬物有靈的自然庇護之中,胸懷天下、建功立業(yè)、珍視生活、修煉自身,為實現美好夢想的努力和堅韌。

  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之一,也是全面實現中國夢的必要條件之一,這是對中華民族崇尚自然的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的承續(xù)和發(fā)揚,同時也提示我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在過分專注于孤立的“個人”和“人寰”,在面向“人間世”和“小天地”傾訴之時,應該將審美視域和參照系統(tǒng)自覺擴容,把原本就有的天地、山水、季候、晨昏等多維度中的人,找回來,重構人與萬物萬象的審美聯系。

  另一方面,文學對個性表現與獨特風格追求的嘉許,并不是毫無節(jié)制和原則的,它是建立在文學對于社會、時代生活所必有的精神探照和引領作用的基礎之上的。文學家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不同的文體和語言,呈現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而如果文學家缺乏對人的發(fā)展和完善的理想,那么他就不可能做到“自覺,覺人;自渡,渡人”。

  這就不能不涉及重構生活美學的現實課題。

  今日的生活美學,是“此在”的在關聯中有向度的“人學”。

  在生活的本相和生活的愿景之間,我們著重對世相的仔細描摹,往往將細節(jié)堆砌于亂象,對下落、塌陷部分的現實和心理的呈示格外起勁,而對有所支撐、有所指望、有所享受的生活精神的部分,則較為弱視。對生活的內在肌理,缺少耐心的思量;對于生活中實際存在的真情體恤、生活中的堅韌信念,我們在基本概念上常有提及,但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還存在著用心不夠、敘事乏力的狀況。文學不僅限于一己肉眼所見之物的照描,更可以洞幽燭微,可以看到暗處的悲喜與奇跡。那是因為心有光源,文學的光,能夠指向人心的需要和關切。

  在現代文學傳統(tǒng)中,創(chuàng)傷與療救之關系,在魯迅的時代就充分展現過敘事魅力,雖是藥方難求,但療救之心熱切真實;常與變的辯證互動,在老舍、沈從文等人作品中有著飽滿的風貌,動蕩與變化的危難情境中,平民百姓的安穩(wěn)富足希求最具有令人動容的感染力。

  因此,在創(chuàng)作中深化和細化生活美學,不能在設定了美化生活的意愿下,忽視、回避生活的疑難;更不要以“反映生活”為由,只是搬弄生活的零磚碎瓦,而拋棄對生活的景深、生活的理據的形象寫照,不能被有限了解和狹隘想象的生活皮相遮蔽對生活實質的發(fā)掘和對生活理想的真切向往。

  而對自然生活的重新諦聽和注視,也是重構生活美學的題中應有之義。風景拍客心態(tài)下的作品,為生活提供趣味談資,雖然浮皮潦草,但也足以證明人根本無法在只剩下“人”的生活里存在。莊子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這境界,在今天要是踐行起來,難度形同登天。自然被隔離到生活之外幾乎成了習慣,以致于作品中有太多的“貌似自然”和“不自然”。

  即便在城市生活里,日月、空氣、水、谷物、棉麻、花樹、草坪……人類無法不依憑自然之賜進入生活常態(tài)。一個新的疑難問題是:現時代的城市廣場、摩天大樓、立交橋與車流、人海、燈河等等是否也可視為天地萬物的新質素?文學如何表述此種“萬物與我”?

  正心、齊物的理念應該重新融入文學的生活美學范疇之中。

  這理念化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內在涵養(yǎng),傳統(tǒng)文脈才可能流淌著活水;從根系中汲取民族自信,建構既是開放的又是特有的思維、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系統(tǒng),中華文學才有可能在與世界文學的對話中,成為不可或缺的活文學,并在多樣性的世界文學格局中,成為最具辨識度和前沿性的先進文學的范本。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