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美術 >> 美術動態(tài) >> 藝苑 >> 正文

許鴻飛和他的雕塑藝術

http://www.marskidz.com 2014年02月27日10:27 來源:中國文化報 宋偉光
 許鴻飛雕塑世界巡回展澳大利亞悉尼站 許鴻飛雕塑世界巡回展澳大利亞悉尼站
許鴻飛雕塑世界巡回展中國美術館站許鴻飛雕塑世界巡回展中國美術館站
許鴻飛雕塑世界巡回展意大利西西里站許鴻飛雕塑世界巡回展意大利西西里站
許鴻飛雕塑世界巡回展澳大利亞墨爾本站許鴻飛雕塑世界巡回展澳大利亞墨爾本站
許鴻飛雕塑世界巡回展意大利托斯卡納站許鴻飛雕塑世界巡回展意大利托斯卡納站
許鴻飛雕塑世界巡回展法國巴黎盧浮宮站許鴻飛雕塑世界巡回展法國巴黎盧浮宮站

  當代藝術已從被受眾仰望的、強調(diào)理性美的文化形態(tài),走向了具有個人藝術立場與內(nèi)在價值的文化消費領域。所以,文化如何生成、如何走近公眾,成為衡量當代藝術的一種標準。這一問題涉及當代藝術的參與性、互動性與傳播方式,是區(qū)別于古典藝術的語義轉(zhuǎn)換。

  當代藝術的國際特征

  現(xiàn)在,有些當代藝術家竭力地夢想擁有國際背景,擠進西方視野,以求被西方認可,領到西方的“身份證”,當?shù)貌坏轿鞣降恼J可時,又回到本土來尋找中國元素。于是難免出現(xiàn)所謂的符號化問題。其實對中國文化元素進行升華,譬如對于遒勁、雄逸、飄逸、雄渾、沖淡、纖秾、沉著、高古、含蓄、流動等這些中國審美符號的體會,對于氣和韻的把握與表現(xiàn)運用,才是形而上的運用,才能真正將本土文化元素提升到一個境界。在日本,藝術家對于本土文化元素的提升不限于形式,還包括思想。

  目前我們的藝術很難做到國際化,最關鍵的兩點就是傳播力度不夠、類同性強。這是一般藝術家的弱點。

  回過頭來看許鴻飛的雕塑藝術,我認為他的作品具有國際性特征:共通性強、互動性強、個性強、傳播力度高。

  歐洲對具象藝術與抽象藝術審美的總趨勢

  目前,整個歐洲對具象藝術的方式、方法已經(jīng)不再視為主流,這是歐洲藝術史發(fā)展到今天的必然。西方古典藝術之所以寫實,因為它的使命是要通過繪畫的方式、雕塑的方式來陳述一個宗教的故事、一個歷史的事件或者一個理想的或現(xiàn)實的世界,這是藝術依托文學性、敘事性文本所形成的再現(xiàn)模式。

  19世紀之后,工業(yè)革命在西方展開,工業(yè)革命的信息迅速波及到藝術領域,產(chǎn)生了對固有藝術形態(tài)的一種沖擊:在藝術的具象形態(tài)中介入抽象的觀念、機器的力量與生命,同樣可以是藝術,同樣可以成為藝術表現(xiàn)的對象。因此,當代藝術就是不斷提取、提煉、演繹到抽象表達的系統(tǒng)過程,表現(xiàn)出的是以獨立的審美意志來對抗傳統(tǒng)藝術方式。這種藝術是反文學性、反敘事性的視覺圖像。

  什么是抽象呢?抽象不是符號化,也不是對一個形態(tài)的簡單變形。真正的抽象藝術是把你所看到的形體進行抽離與建構,F(xiàn)在西方對形而上的抽象的藝術更感興趣,因為在抽象的藝術里可以思考更多的問題。

  看許鴻飛的作品,不要單單局限在抽象與具象的表層問題里。他的作品能否打動人?所有能夠打動人的藝術就是好的藝術,不管是抽象的還是具象的。

  自然,中國也有好的抽象藝術,但是,中國欠缺的是對抽象藝術從一而終,甚至能夠形成完整體系的抽象藝術家,以致我們看到的多數(shù)是在抽象與具象之間徘徊的藝術。西方的抽象藝術,是將抽象作為一個問題不斷去研究。西方國家已經(jīng)不習慣具象的藝術,這是一個歷史過程。中國有很多人在做具象的藝術,這是中西方文化的一個區(qū)別。西方的藝術教學注重的是理念與感覺的傳導,他們已經(jīng)將藝術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讓藝術進入生活、進入公共空間、進入互動,這是當代藝術的一大特點。從這個層面上看,許鴻飛的藝術具備了當代性。

  許鴻飛的雕塑所表現(xiàn)的“肥”與西方雕塑所表現(xiàn)“肥”有什么區(qū)別

  國外很多關于“肥”的題材的雕塑,我覺得那種“肥”與許鴻飛雕塑中表現(xiàn)的“肥”是不一樣的。國外的雕塑對“肥”的表達其實是帶有嘲弄性的,但許鴻飛雕塑之“肥”,是以一種“反差”的形式切入。他用這種“肥”的形象來展現(xiàn)胖人們的姿態(tài)、自信,闡述一種生活態(tài)度,F(xiàn)在主流生活審美中以“瘦”為美,這是人類生活審美的一種取向。但是藝術可以逆反人的認識而深化到另一種解讀方式里。許鴻飛的“肥女人”雕塑到意大利、澳大利亞,當?shù)孛癖姺浅O矚g。他們領悟到原來中國人對“肥”持有自己的觀點,原來“肥”女人可以這么歡樂、這么自信,原來“肥”是人類生活中的一種快樂。說得更深一點,許鴻飛的作品是對當下生活審美意趣陷入盲點的嘲諷,它用一種赤裸裸的、暴露的形態(tài)把這種嘲諷推向了極端!

  我們長期輸入到國外的中國當代藝術是各種扭曲變形人物形象或怪胎,這類作品占很大的比例。這是對外國人了解中國當代藝術的誤導。除此之外,對中國的藝術印象,就是當代藝術之前的紀念碑式的藝術形態(tài)。許鴻飛的到來,使外國朋友看到了中國當代藝術別有洞天的一面。

  逆反者留于歷史,保守者被歷史遺忘

  許鴻飛在雕塑界是逆反者的形象,不順應既有或者繼承固有的模式。歷史上,逆反者在某種程度上都會遭到所謂正統(tǒng)者的壓制,但是逆反的人總能進入歷史。

  中國的當代藝術在近30年的改革開放之后,呈現(xiàn)出多種面貌,包括裝置的、抽象的、多媒體等多元形式,甚至出現(xiàn)了很多跨界的方式。什么是跨界呢?就是材料超出界外,像許鴻飛用翡翠來做雕塑就是跨到了工藝美術的行列。還有一種,將聲、光、電運用到雕塑里,跨界到科技領域。我認為跨界很重要,因為跨界與交叉才能出現(xiàn)新的東西。

  藝術走近公眾,是當代藝術的使命

  藝術走近公眾,有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公眾如何看待當代藝術,二是藝術家如何使自己的藝術在公眾中產(chǎn)生影響。這是文化如何在人文空間生長、如何引領大眾的問題,也是藝術家如何確立自我身份和價值的問題。

  因此,當代藝術必須找到內(nèi)在價值的共通性,在共通性中闡發(fā)藝術家的感知,傳達出藝術家的經(jīng)驗反應和語義個性。當代藝術不能僅從形式、手法、觀念來闡釋作品的意義,是否能夠?qū)σ酝乃囆g形態(tài)有一個概觀,并從中發(fā)現(xiàn)自我的契合點,是當代藝術家能否提出自身藝術主張之關鍵。這種主張恰逢適土,才能得到長足的生長。這個適土就是公眾。我認為許鴻飛是這片適土的拓荒者,相信他的探索定會收獲豐碩的果實!

  (作者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雕塑》雜志執(zhí)行主編、藝術評論家)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