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邵璞焦墨藝術研討會 >> 正文

中國文聯(lián)美術藝術中心主任丁杰致辭

http://www.marskidz.com 2013年12月17日15:16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在邵璞焦墨藝術研討會上的發(fā)言

  中國文聯(lián)美術藝術中心主任 丁杰

  今天很高興來參加由中國美協(xié)藝委會、《文藝報》共同主辦的邵璞焦墨藝術研討會。首先我代表主辦單位之一中國美協(xié)藝委會對研討會的舉辦和邵璞先生表示祝賀,對在座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天在座諸位來參加邵璞先生焦墨藝術的研討將會想必帶來各自對中國畫焦墨藝術的高見和新的認識,對文學對詩歌的認識,對文學和繪畫相結合的認識,以及甚至一些老朋友對邵璞先生本人的認識�,F(xiàn)在從事中國畫藝術的畫家很多,邵璞是其中一位,應該來說也是比較特殊的一位。他80年代畢業(yè)于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后來又到日本進修文學,在文學尤其是詩歌方面很有造詣,是一位詩人。同時,他也是一位畫家。據(jù)我了解,他在少年時代就開始學習書法和西畫,后來潛心鉆研中國畫創(chuàng)作,尤其集中鉆研張仃先生焦墨藝術近20年。他在《文藝報》擔任編輯期間,直接接觸到諸多國家級的大藝術家并游歷全國寫生創(chuàng)作,對于他藝術創(chuàng)作的提高也很有補益。他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中國畫創(chuàng)作三十余年,在焦墨領域做出了自己的探索,作品格調高、筆墨自由清新,既是詩人又是畫家,他在文學和繪畫領域的跨界給我們專業(yè)從事國畫創(chuàng)作的人能帶來許多啟發(fā),也是值得鼓勵和贊賞的。

  我本人也畫焦墨山水,焦墨作為中國傳統(tǒng)墨法“焦、濃、重、淡、輕”之首,主要作用是突出與強調,如果單獨運用,沒有水的變化,難度就很大了,不容易畫出意境,“計白當黑”“知白守黑”,對畫家的創(chuàng)造力是一個巨大考驗。焦墨山水的發(fā)展其實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寫生的,因為寫生有可能突破某些陳規(guī),帶來生活的氣息,也有利于體現(xiàn)自身的表現(xiàn)個性,投射出時代的風格印記。例如張仃的焦墨同樣運用了很大成分的寫實手法。有意思的是,邵璞的畫里有也寫生的成分,但是并沒有削弱他主觀的部分,反而比較 “意象”,比較有詩意。他的畫面簡淡恬靜,筆力柔剛相濟,語言凝練,看似輕描淡寫、了了數(shù)筆,就勾勒出山川萬象;他淡化了寫實成分,而啟用了一些他個人對于山水精神的理解所提煉出的獨有的符號元素,既從生活中來,又高于了生活,畫面輕靈抒情,意到筆隨。他對于詩歌的修養(yǎng)造詣和詩性的情懷讓他比較輕松地避開了了焦墨畫法容易過于結實濃烈不舒展的先天缺陷,非常可貴,值得注意。他本人作為一個范例,也值得我們其他從事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畫家們思考:畫家首先應該是一個文化人,這本來是畫家的應有之義。我們不能簡單地以為,畫家只會畫畫,畫出的畫市場認可就行了,這種現(xiàn)代社會給畫家?guī)淼母≡晷膽B(tài)對中國畫的發(fā)展也是致命的。繪畫作品,表面上看是一張畫,實際上是作者內心學養(yǎng)、品節(jié)、胸襟、境遇所凝集的體現(xiàn)。沒有深厚豐富的文化積淀,到哪里去“中得心源”呢?注重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樣畫出來的畫才耐看、耐品,才有內涵,才有份量,自身的境界和藝術的境界也才能日臻完善提高。

  今天參加邵璞焦墨藝術研討會的理論家既有我們美術界的知名評論家,也有文學界的名家同仁,可見大家對文學與繪畫跨界帶來的思考很感興趣,值得關注和探究。希望邵璞先生能夠繼續(xù)發(fā)揚自身文化優(yōu)勢,繼續(xù)沉下來潛心藝術,在繪畫領域做出自己的嘗試,為中國山水畫的時代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中国作协重走长征路主题采风活动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 人民文学
  • <诗刊
  • 民族文学
  • 中国作家
  • 小说选刊
  • 长篇小说选刊
  • 作家文摘报
  • 中国校园文学
  • 作家出版社
  • 作家通讯

博 客

精彩博文

網(wǎng)絡工作室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