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因《失戀33天》而一舉成名并摘得金馬獎最佳編劇桂冠的青年作家鮑鯨鯨,三赴尼泊爾旅行后,寫出了最新小說《等風來》,她深刻扎實的筆鋒、辛辣干練的語言風格,直擊卑微小白領的夢想,讓在拼搏中迷失自己的人們開始思索是否該給心靈吸吸氧,給精神松松綁。近
因《失戀33天》而一舉成名并摘得金馬獎最佳編劇桂冠的青年作家鮑鯨鯨,三赴尼泊爾旅行后,寫出了最新小說《等風來》,她深刻扎實的筆鋒、辛辣干練的語言風格,直擊卑微小白領的夢想,讓在拼搏中迷失自己的人們開始思索是否該“給心靈吸吸氧,給精神松松綁”。近日,新書《等風來》正式出版,鮑鯨鯨接受了本報專訪,與讀者一起探尋關于“幸福的困惑”。而新作此番也將再度與滕華濤導演聯手,改編的同名電影由新生代謀女郎倪妮與當紅人氣小生井柏然主演,并準備于11月清新上映。
用等待解答“幸福困惑”
2011年上映的小清新電影《失戀33天》,成為是中國首部為光棍節(jié)定制的“治愈系”愛情影片,電影火了,原著小說作家兼編劇鮑鯨鯨也火了。這位80后才女,有著敏銳的創(chuàng)作思維與扎實的文字功底,她的語言風格辛辣尖酸卻又不失干練,文風成熟卻又透露著些許的調侃與自嘲,她的作品行文引經據典,比喻妙趣橫生,接地氣與純自然的創(chuàng)作很受讀者追捧,甚至有網友稱其為“年輕女版王朔”。
此次鮑鯨鯨新作《等風來》,寫的是有關幸福與人生的感悟,當談到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的初衷時,鮑鯨鯨告訴記者說:“其實一開始就是個騙局,滕華濤導演承諾完成《浮沉》的編劇工作后,就獎勵我去馬爾代夫旅行,可是他讓我去了尼泊爾!痹瓉,已拍攝《蝸居》、《裸婚時代》等多部膾炙人口的經典影視作品的滕華濤導演一直在思考:現在中國人為什么老是不開心?沒錢的不開心,有錢的也不開心,沒結婚的不開心,結了婚的也不開心。到底我們缺少什么?于是他想讓鮑鯨鯨去幸福指數排名最高的尼泊爾去尋找答案。
于是,鮑鯨鯨便開始遠赴尼泊爾,獨自在旅行中尋找答案。鮑鯨鯨說第一次去的時候還沒有任何思路,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寫什么,一路她遭遇了停電、停水、堵車、拉肚子等各種狀況。看到那里的人們也常常遇到各種生活上的不如意,像住宿環(huán)境簡陋,甚至遭遇暴亂之類的,但那里的人們都有著虔誠靈魂,他們并不抱怨、也不會去爭取什么,沒有攀比,不去爭名逐利,生活于他們似乎就是靜默與承受。鮑鯨鯨說:“后來,我一個人被騙到半山腰去滑翔,當時覺得人生好悲慘,挺害怕的,就想趕緊從山上跳下來算了,所以問教練,什么時候可以飛,教練特別認真在我耳邊說‘不管你有多著急,或者你有多害怕,我們現在都不能往前沖,沖出去也沒有用,飛不起來的,F在的我們只需要靜靜地,等風來’,我就在那一秒突然知道了自己要寫什么。”
有關夢想卻不是心靈雞湯
如果說《失戀33天》讓所有失戀過的人都找到了情感的宣泄口,那么《等風來》則直面的是更龐大的社會人群,那就是所有迷茫和不幸福的人。小說中的女主角是美食專欄的作家程羽蒙,因工作關系被安排遠赴雪域佛國尼泊爾,在旅途中她與尋找人生意義的富二代王燦、尋找失戀原因的女大學生李熱血、冷酷的攝影團以及俗不可耐的大姐團開始了短暫的“幸福之旅”。在這個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度,他們感悟虔誠的信仰,雖然懷著各自的故事彼此看不上,卻也在暴亂時刻坦誠相見抱團取暖。離開前,程羽蒙和她的同伴們終于找回了迷失的自我,明白人生在不斷的加法里,也要懂得清空自己,只等風來。
異國戀情算是一個俗套的故事,但鮑鯨鯨似乎給讀者們帶了很多驚喜,小說《等風來》并沒有把主題簡單地立足于都市情感視角上,而是描述了更為深刻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書中有拿著2000元月薪,常因為自己的單純而受到傷害的小白領;有看起來很荒誕不羈,卻又心底善良的富二代;還有在人生的下坡路上狂奔的一群中年婦女,這些個性鮮明的角色構成這部小說的獨特性。故事情節(jié)曲折有趣,每個人似乎都是一朵小“奇葩”。在異國旅途中,每個人的時代病都因為陌生的環(huán)境和陌生的人群而被放大。直至旅行結束,每個人才意識到,在張揚全新的自我時,其實不過是回歸了真正的自己。
小說延續(xù)了《失戀33天》亦莊亦諧的文風,有大量體現心靈蛻變的優(yōu)雅文字。書中有這樣一句“幸福是什么?對我來說,不是那些忠于內心隨遇而安的鬼扯。人活得幸福不幸福,完全取決于我的鄰居過得怎么樣。鄰居每天粗茶淡飯,我吃泡面能加根火腿腸,都會開心一點。”當記者問及是否想通過書給讀者帶來一些有關生活態(tài)度的改變時,鮑鯨鯨坦言說:“我并不想做一碗心靈雞湯來教育別人,只要大家能在書里度過一段快樂時光就好,重要的是,經過這次寫作,我自己思考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在我們所有人都在追風的時候,恰恰按了一個暫停鍵等風自己吹過來。我想這是這本書的真實所在!
我最想等的“風”是結婚
記者:《失戀33天》被很多人稱為“治愈系”創(chuàng)作,當初寫這部小說的初衷是什么?
鮑鯨鯨:我開始的動機純粹是記錄自己的心情,當時跟男朋友吵架了,心情很差,想找找有沒有方法可以教我度過失戀的日子,結果怎么也找不到。書店里的書都在歌頌戀愛的美好,沒有人告訴我失戀了該怎么辦,于是我就把自己每天的經歷記錄下來,寫的都是真情實感,在與男朋友和好后,曾一度不想寫了,可看到網友的反應,知道他們都在等著看一個結局,所以自己就順著這個開頭把故事寫完了。
記者:現在電影火了,你也受到很多讀者的喜歡,甚至得了金馬獎,你的生活有什么變化嗎?
鮑鯨鯨:也沒什么變化,我本身就是個宅女,外面的事兒基本上不聞不問,倒是有其他導演和制片約劇本,但是我從剛認識滕導的時候就跟他說過,我只想給你一個人寫劇本,因為滕導是值得我一直跟著他干活兒的人。而滕導也從始至終,都在讓我看到這個行業(yè)美好且清澈的一面,他讓我看到了關于電影的夢想是怎么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得實現。這對于剛畢業(yè)的我來說,是一件太幸運的事兒。所以今后我也不會考慮和別的導演合作,因為我更期待的是:我和滕導作為隊友,能一起走多遠。
記者:《等風來》里面一直強調要等“風”,里面的“風”具體指什么?目前你等的風是什么?
鮑鯨鯨:風只是很詩意的表達,其實每個人、每個階段所等的“風”都是不一樣的,它可以是契機,也可以是力量,因為大家的價值觀、生活觀不同,你所處的階段不同,所期待的也不一樣,很多時候生活不要太急躁,細細去等待驚喜吧,而我眼下所等的風就是結婚,擁有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