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 正文
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如何深刻認識自己與群眾的關系,是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當前,在一些領導干部身上之所以出現(xiàn)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出現(xiàn)脫離群眾的傾向,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正確認識自己與群眾的關系。領導干部應深刻認識到,自己既是群眾,又有別于群眾,還必須依靠群眾;任何把領導干部同群眾割裂開來、對立起來的觀點,都不利于深入貫徹落實群眾路線,都將使我們的事業(yè)遭受極大危害。
領導干部來自群眾。領導干部就是群眾,是群眾中的一員。為什么這么說呢?這是因為,一是領導干部來自群眾。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人民群眾是產(chǎn)生領導干部的土壤和源泉。不同時代不同層次的領導干部,從根本上說都是不同時代從群眾中脫穎而出的代表。二是領導干部與群眾互為一體。按照黨的組織原則,領導干部既有領導職務,又是普通黨員;既是事業(yè)領導者,又是躬行實踐者。領導干部只有行善政、興善舉、謀善業(yè),積極為群眾創(chuàng)造利益、謀求福祉,與人民群眾休戚與共、同心同德,才能真正與群眾有機融合,建立血肉聯(lián)系。
領導干部有別于群眾。領導干部雖然是群眾中的一員,但又有別于群眾。這是因為領導干部的使命任務,決定了領導干部應該責任重于群眾、能力大于群眾、利益小于群眾。一是責任重于群眾。領導干部是推動我們事業(yè)發(fā)展的骨干力量,要努力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這就要求領導干部要比群眾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在責任面前比群眾更多擔當,在困難面前比群眾更多勇氣,在工作面前比群眾更多干勁,在不正之風面前比群眾更多抵制。二是能力大于群眾。作為一個單位、一個集體的領頭羊、帶頭人,領導干部還要在攻堅克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在為群眾謀利益和福祉的能力上大于群眾,而不能在工作標準、勤政要求、廉潔奉公等方面把自己等同于群眾,更不能不如群眾。三是利益小于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領導干部應該把個人利益看得輕一點、淡一點,更不能與民爭利。比如,群眾可以追逐的私惠小利,領導干部要決然棄之;群眾可以大操大辦的婚禮宴席,領導干部要從慎從簡;在事關群眾利益的住房、福利等問題上,領導干部要毅然決然地讓之、謙之,切不可因身處領導職位而貿(mào)然侵害群眾利益,因私利而害公理,積小失而成大錯。
領導干部必須依賴群眾。戰(zhàn)爭年代,廣大群眾是黨和軍隊以少勝多、奪取政權的最終依靠;和平年代,各級領導干部同樣要依靠廣大群眾的堅強支持才能推進事業(yè)發(fā)展。一是政策靠群眾支持。群眾的信服、擁護、愛戴和支持是各級領導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立政樹業(yè)的基本條件。領導干部制定的各項政策,都必須得到群眾的廣泛支持。只有真正執(zhí)政為民、克己奉公,緊緊依靠群眾,領導干部在開展工作時才能如魚得水,一呼百應,群起從之。二是政績靠群眾創(chuàng)造。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領導干部要銳意進取、創(chuàng)造政績,除了靠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考和實踐,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充分發(fā)揮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調(diào)動群眾的工作熱情,激發(fā)群眾的創(chuàng)造激情,從而創(chuàng)造出經(jīng)得起實踐檢驗、歷史檢驗、人民檢驗的政績。三是政聲靠群眾認可。良好的政聲是領導干部的工作追求之一。領導干部的政聲是否良好,關鍵要看是否得到群眾的廣泛認可。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千好萬好不如群眾叫好。只有得到群眾認可和贊揚的領導干部才是好干部。
(作者為北京軍區(qū)某部隊部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