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王蒙:別把傳統(tǒng)文化和世界先進文化對立起來

http://www.marskidz.com 2012年11月26日10:36 來源:南方日報

  中國作協(xié)原副主席、著名作家王蒙:

  別把傳統(tǒng)文化和世界先進文化對立起來

王蒙給人的一貫印象是睿智、妙語連珠。南都供圖王蒙給人的一貫印象是睿智、妙語連珠。南都供圖

  莫言獲獎的意義就是在于對他的認同度比較大,少數人的異議僅是停留在個體文學品味之爭,托爾斯泰還不喜歡莎士比亞呢,但這不代表什么,只能說明個人趣味。

  對文學動機論的分析往往是自欺欺人,我們往往只能看文本和作品,你說李白寫詩為什么?和責任有關系?其實和商業(yè)、求官也沒有什么關系。

  ——王蒙

  要向大眾普及中國的歷史文化,王蒙無論從身份還是學識,都是最合適的人選之一。

  他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在國內開新時期意識流小說創(chuàng)作先河,倡導作家學者化、學者作家化,掀起人文精神大討論。他喜歡上網,熱愛一切新生事物,和藹風趣。

  對于中國文化的現狀,他有深刻的觀察和見解。其中包括知識分子的責任與擔當,傳統(tǒng)文化和現代文化的融合與對立,作家境遇與文學成就,諾貝爾文學獎與中國文化形態(tài),等等。

  他的新作《中國天機》揭示了他自己作為百姓和領導所親歷的政治生活。據說,明年人民文學出版社還將出版他的文集,45卷,1500萬字,“用四輪的拉桿車才能搬得回去。”

  昨日,年近八旬的王蒙在中山市作題為“中華文化與全民修身”的演講,在接受記者采訪中,他的眼神時不時嚴肅起來,又倏然綻放笑容,話語中不乏調侃,卻滿是思想之光。

  ●南方日報記者 陳祥蕉  見習記者 鐘 琳

  談文人娛樂化▶▷

  把政治見聞和經歷寫出來

  南方日報:近日因于丹在北大演講時被哄下臺等事件,有網友評論現在中國文人娛樂化很厲害,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王蒙:我不太了解這個情況。但是我覺得中國知識分子這么多,有著各式各樣的情況。我們評價一個知識分子,一般來說是看他所做事情的好壞,而不是看他沒有做的事情。不然我們的批評會漫無邊際到說一個知識分子為什么沒有去收復釣魚島、抗震救災,等等。我們對知識分子不滿足的心態(tài)也是非常正常,但是客觀、平心靜氣地去審視他們所做的事情,意義會更大。

  南方日報:你寫《中國天機》這部書的時候是不是想對中國的現實發(fā)聲?

  王蒙:我曾深深地參與中國的政治生活,但是我主要的工作還是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我曾看到媒體上的一些人對我的一些經歷作出說明,于是我想,與其讓別人為我說明,還不如我自己來說。更何況我也沒有什么需要隱瞞的,所以就寫了這本書,把我自己的政治見聞和經歷寫出來。

  南方日報:有人對寫作目的有著涇渭分明的劃分,要么為市場,要么為責任。不少讀者質疑作家沒有做到應有的擔當。

  王蒙:這是一個微妙的分類,為商業(yè)和為責任而寫,這看上去清晰,實則不是。比如說曹雪芹寫《紅樓夢》,他肯定不是為了商業(yè)而寫,當時既沒有版權、更別談掙稿費,更沒有獎金。如果說他是為責任而寫,那就更不可能,他寫《紅樓夢》有什么責任?其實只是抒發(fā)自己的感受,消除苦悶。我覺得對文學動機論的分析往往是自欺欺人,我們往往只能看文本和作品,你說李白寫詩為什么?和責任有關系?其實和商業(yè)、求官也沒有什么關系,因為這對他都不會有直接的幫助。有時候表面上對作家創(chuàng)作動機的歸類,不一定靠譜。

  南方日報:你對自己哪部作品最滿意?

  王蒙:這個很難說,因為有的作品是當時滿意。而我又寫得太多,我覺得最愚蠢的事就是為自己的作品分個三六九等,我還沒有糊涂到那個地步。明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會出版我的文集,45卷,1500萬字,用四個輪的拉桿車才能搬得回去,1500萬字里面讓我挑出15萬最好的,我怎么也不干。

  談文化迷茫期▶▷

  傳統(tǒng)文化中有些被長期忽略

  南方日報:這次你演講的主題是“中華文化與全民修身”,你所講的“修身”跟傳統(tǒng)文化中的“修身”有什么區(qū)別?

  王蒙: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一直以來都強調把道德放在首位,道德的修煉是需要每個人自己下功夫的,克制自己心中的惡,挖掘善的力量。

  但是現在修身和宋儒時期的修身是不一樣的,方法也不同。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強調社會實踐,提倡公共利益,打坐、誦讀這種行為已經不合時宜了。我覺得當下談修身,必須和學習這個態(tài)度分不開的,實際上是對精神能力的培養(yǎng),對精神空間的擴大,對精神境界的提升,也是對精神生活的豐滿。

  學習就不僅僅只是對傳統(tǒng)文化復興這么簡單了,修身這個詞和傳統(tǒng)文化有密切關系,但它的內涵和容量不只是復古和背誦,涵蓋面很廣泛。

  南方日報:有人認為現在整個社會似乎走進了文化迷茫期,有的提倡向傳統(tǒng)文化尋找智慧,而有的說當前的現代性還沒有完成。你怎么看待兩者之間的關系?

  王蒙:我覺得我們不可以把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和世界先進文化的汲取對立起來。這個傳統(tǒng)文化代表一種更廣泛、更深厚的精神資源,傳統(tǒng)文化當中有一些被我們長期以來忽略的東西。

  有的人就會持一種觀點,五四運動的時候激烈批評甚至推翻傳統(tǒng)文化,所以現在有人認為五四搞錯了。但是我認為如果沒有五四,就沒有我們現在很多的新思想和新的文化。我所設想的就是充分弘揚傳統(tǒng)文化中美好的東西,同樣也熱烈地汲取全世界的一切優(yōu)秀美好的東西。

  談諾貝爾文學獎▶▷

  我已經越來越不可能獲這個獎

  南方日報:莫言近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你也曾被7次提名。聽說你曾經不太配合參選這個獎項。

  王蒙: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個重要的獎,但始終代表以歐洲為中心的強勢文化。很多第三世界的國家對這個獎項的態(tài)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很羨慕這個獎,并希望得到,不希望自己被忽略。但是,它背后是以基督教為核心的價值系統(tǒng),這是一種和中國完全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我當然希望獲得這個獎項,但非常明顯的是,這已經越來越不可能了。

  南方日報:撇開個人趣味的爭辯,你怎么看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背后的意義?

  王蒙:關于喜不喜歡莫言作品的爭論非常正常,但是應該說,更正常的是莫言的寫作確實有他獨特的成績。他寫人對世界的各種感覺很敏銳細致,想象力很豐富,敢于突破一些禁區(qū)。他的寫作總體來說非常放得開,30多年一直保持著旺盛、甚至是井噴的寫作狀態(tài),筆耕不輟。

  南方日報:莫言的獲獎是不是揭示了你所說的歐洲文化和中國文化之間的溝通?

  王蒙:從莫言的獲獎我們可以看到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貢獻,他的寫作把所謂的第三世界,即歐洲主流文化眼中觀察的那個“他者”的經驗魔幻化、神秘化,把和西方中心、基督教價值不一樣并被其話語遮蔽下的種種差別展現得淋漓盡致。

  當然,歐洲文化與第三世界文化之間會有非常多的摩擦,有很多隔膜,但都有溝通的愿望。

  諾貝爾文學獎,獎勵過埃及、日本、印度、尼日利亞的作家,這就可以看出這個獎項的深層還是藏著溝通的愿望,而我們也有這種被承認和被推崇的希冀,當然有時候這種愿望收獲的成果并不是我們所設想的,不但溝通沒有達成,反而造成更大的距離,沖突也就更大。但莫言這次獲獎的意義就是在于對他的認同度比較大,少數人的異議僅是停留在個體文學品味之爭,托爾斯泰還不喜歡莎士比亞呢,但這不代表什么,只能說明個人趣味。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