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細雨潤物話文學——記安徽籍青年作家畢凌鋒

http://www.marskidz.com 2012年11月09日10:03 來源:中國人物網(wǎng)
畢凌鋒先生近照畢凌鋒先生近照

  (文/靜思)在近代中國文學歷程上,從經(jīng)歷了80年代的輝煌之后,到90年代的沉寂與荒涼。再到現(xiàn)在,文學,猶如復生的靈魂,在這神州大地上,茁壯成長。

  文學,是精神家園里的重心,在文學面臨荒涼之際,一群手捧墨硯的熱血青年,用最初的表白,在一張張稿紙上,描繪出了文學最初的風采。畢凌鋒,一個出生于80年代農(nóng)村家庭的青年作家,謙和、友善、感恩、善思、機靈是我對他整個人的總結。

  青春,是生命的一段,理應煥發(fā)出了一種生命盎然的氣息,在凌峰《陽光下的微笑》文集里,雖然略顯憂愁和傷感,可當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地品讀時,在這些字跡里,讓我們看到了盡是一個熱血青年作家畢凌鋒對文學的執(zhí)著和他骨子里那點韌勁。

  很早聽說過畢凌鋒這個名字,印象深刻的是2007年在南昌大學學術報告廳舉辦的那次文學征文頒獎大會上,他與江西省高校文學社團負責人一起交流文學時,以一種獨有的風范展現(xiàn)著自己的文學風采,言語之間不凡的吐露讓人感受到其文學功底之深,之厚。2007年,《江西都市消費報》記者沙靜濤采訪凌鋒時所寫的《揚帆太湖的文學少年畢凌鋒》一文,在當時被江西文學網(wǎng)熱捧,由此,在江西各大高校里,畢凌鋒這個名字紅遍各個高校。

  《陽光下的微笑》是畢凌鋒的又一本文集。這本文集是一本厚重,有大氣魄、深刻、別致和對生活有著許多感悟的文學讀本。她的出現(xiàn),給予了那些期待畢凌鋒復出的朋友們喜出望外的驚喜,同時這本文集的誕生也預示著凌鋒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有了新突破和新局面。

  “名家出新作,佳作藏人心”,曾經(jīng)一位著名作家這樣說過。在凌鋒的散文中,有著許多關于人世間情感的叩問,讓人在回味無窮之余感受來自于內(nèi)心深處的震撼!镀床珢勰恪肪褪且黄档梅窒淼拿篮迷娮鳎娭袑懙溃骸澳闶且话褘轨o的提琴在圖書館一角我們彼此不曾叩響你卻闖入了我的筆尖和……”。再如《逐夢的詩人》一文里,“疲憊成為365天最多的字眼,在混泥土與黃磚上寫詩,寫關于你的第365首詩……”,一個關于追夢少年的精神與情調(diào)躍然紙上。在這本文集里,有很多和這些一樣優(yōu)美,富有內(nèi)涵的文字,誰讀了都會有一種與作者“秉燭而坐,開懷暢談”的感覺,從而達到文字與靈魂的雙重共鳴。

  文學源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年僅26歲的凌鋒實在經(jīng)歷了太多太多,以至于他每向前行走一步,總是小心翼翼,沒有做任何聲響,等到別人漸漸忘卻他的時候,他早已將自己埋藏在內(nèi)心的夢實現(xiàn)了。任何時候,凌鋒的腦海里都藏著一種思慮,一旦成功了一個夢之后,隨即又有了另一個夢;蛟S,這就是天蝎座人獨有的性格吧!

  如果說一篇好的文章他的內(nèi)在是什么?我相信那就是思想,思想是每一篇文章的生命。因此,在讀者讀到最美的文章的時候,內(nèi)心將不由得發(fā)出感嘆,或者沉迷其中,再或者猶如身臨其境,而《陽光下的微笑》文集里絕大多數(shù)作品恰恰給予了讀者這么一份感覺。幾乎每一篇都是沉甸甸的,韻味十足,是品讀鑒賞和收藏的佳品。

  記得,我第一次認識凌鋒的時候,凌鋒拿著自己的一疊厚厚的手稿跑到我辦公的省政府大院來找我。因為他當時是《江西日報》下屬單位的一名見習記者,如果沒有這重身份,我也無緣親近地見到這名對文學執(zhí)著的年輕小伙子了!按┲簧碚y(tǒng)的衣服,西裝革履。一張笑臉,隨和的談吐,不俗的氣質(zhì),骨子里透露出一種精明……”,是的,他就是這樣一個骨子里透漏出精明的文學青年。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安徽出現(xiàn)了不少的優(yōu)秀詩人,其實,除了能寫出讓人回味的優(yōu)秀散文以外,凌鋒最擅長的就是寫詩歌,他愛寫朦朧詩,在國內(nèi)一些知名的刊物如《詩刊》、《星星詩刊》、《歲月•燕趙詩刊》上,他已經(jīng)成為了常客,就是在他的散文里,也流淌著詩的血液。

  《追夢》一詩中,寫出了凌鋒對于夢想、對于美好的執(zhí)著。凌鋒的性格很倔強,但是也很脆弱,他對成功有著無比的向往,懷揣感恩之心的凌鋒在生活當中很講究細節(jié),把做人和做事緊密相連。不管走到哪里,感恩的心也時刻伴隨著凌鋒,同樣,他也都受到別人的認可。在讀書的時候,在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凌鋒一路上都以一顆感恩的心支持著自己的前行。在大學期間擔任學生干部的時候,凌鋒就組織大學生走進養(yǎng)老院,SOS兒童村,聾啞學校等需要幫助的地方獻愛心。也因為凌鋒是一個感恩的人,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也得到了許許多多的貴人幫助。例如,全國人大代表于果先生、江西藍天學院副院長章新蕾、共青團江西省委宣傳部王部長、南昌市工商局新聞宣傳辦主任章武平和一些在社會上有知名地位的好心人的幫助,當然,我對他也是十分的認可。

  文學聯(lián)系著對文化的傳承。2007年間,凌鋒以“80后作家”的身份被南昌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江西財經(jīng)大學、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南昌航空大學、江西城市學院、華東交通大學、九江學院、南昌高等?茖W校等高等院校學生社團邀請參加各種文學、文化論壇和講座活動。受到共青團江西省委的領導支持,由凌鋒與省內(nèi)作家、政府官員、媒體工作者、商業(yè)人士、高校大學聯(lián)合發(fā)起成立了江西省青年文化學會,并自辦學會內(nèi)部文化交流刊物《文化青年》。

  經(jīng)歷的越多,收獲的也就越多。堅強者心中往往是脆弱的,這種無影的脆弱和對生活頑強抵抗的意志,一直在鼓舞著凌鋒攜著文學一路前行。記得在《追夢》一詩里,我看到“夜幕降臨,我的眼睛開始尋找燈亮的地方,好找到遠方,我的四周沒有任何光亮,我發(fā)現(xiàn)渾身盡是冰冷的風,我的憂傷開始癡醉、迷惘,我輕輕地抬起了頭,望著那璀璨的星光,原來,那是我一直在追夢的夢想”。是的,生活當中每一個人往往存在夢想,雖然夢想和現(xiàn)實存在距離,但凌鋒卻不畏艱辛,不斷探索,不斷追尋。也許,我們不得而知這句話當中他的夢想在哪里,但是我相信,透過《陽光下的微笑》這本文集的背后,你將能在凌鋒背后看到一個自己。

  馬丁•海德格爾說:“天地間自從有了詩,人類便不再絕望”。是的,我們彼此不要再埋怨生活中的瑣碎和不易,既然已經(jīng)有畢凌鋒這樣的熱血青年通過“陽光下的微笑”,已經(jīng)擎起這面對生活剖析的旗幟,那就讓我們“全身棲居”在這本氤氳的文集中,讓我們彼此攜手文學之螢火來照亮未來之路吧!

  歷史,不會忘記那些敢于迎面挑戰(zhàn)困難的強者,我們相信畢凌鋒的文學之路將通往那讓人神往的巔峰。

網(wǎng)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wǎng)上學術論壇

網(wǎng)上期刊社

博 客

網(wǎng)絡工作室